1980年,中国刚刚开启改革开放之路。西湖边上16岁的少年马云与澳洲游客Ken Morley结识成为笔友。
随后,
Ken为在杭州师范学院读书的马云提供过约200澳元的支持,并邀请马云访问澳大利亚,为他开启新世界的大门。如今,马云向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捐赠2000万美元成立“Ma-Morley奖学金”,回报Ken曾经给予他的指导和支持。
这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也是一碗纯天然无污染的励志鸡汤。
一个名叫Ken的澳洲男人曾这样与他打趣:“Jack,你在瞎扯!”
而他不知道的是,32年后,这个彼时善于“瞎扯”的少年,成了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他更不会想到,这个少年会因为感怀他们之间的情谊,拿出2000万美元,用他的姓设立了奖学金。
近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宣布,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通过马云公益基金,拿出2000万美元设立Ma-Morley奖学金计划。这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
马云说,
这项奖学金将用于“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它的人们。”
7次申请签证后终于第一次出国
32年前,一个澳洲人为马云
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
“试试看,说不定你能拿到护照。”1985年,澳大利亚人Ken Morley在信中鼓励马云,并邀请他前往澳洲旅行。
这距1980年马云在西湖边与他和他儿子偶遇成为笔友,已过去5年。
马云和澳大利亚小玩伴戴维·莫利,摄于西湖边。图片来源:莫利一家
在他们的来往书信中,Ken会在每次回信中为马云细心修改英文,还曾专门提醒马云“来信把行距留大点”,他好写下修改意见。
他们也会时常辩论。“他知道我说话的方式,知道我干起来会很不一样,他总是用他极大的好奇心与善意支持我。”马云回忆说。
在Ken的鼓励下,年轻的马云终于跨出了国门。
马云的澳洲之行
“尽管当时7次申请签证才最终成行,但正是年轻时期赴澳度过的这段时光,当地的文化、景色以及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
马云说,是Ken为他打开了第一扇世界之窗。
2017年,彼时少年已成知名商人
马云用2000万美元设奖学金
回报当年200澳元
Ken没有上过大学,但经常与马云谈起纽卡斯尔大学。
Ken也曾经为在杭州师范学院读书的马云提供支持,他每隔6个月给马云寄一张支票,两年多时间里总共寄了大概两百澳元。
马云与Ken Morley夫妇
如今,马云以2000万美元的奖学金计划回报Ken曾经给予他的指导和支持,“不知道什么原因,如果我足够幸运,能够成功,我总想我要为纽卡斯尔大学做点事情,因为这是Ken经常提到的一所大学。”
马云说,他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像Ken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
澳大利亚之行后,马云邀请Morley一家回访杭州。
据悉,Ma-Morley奖学金首轮将提供30个名额,其中20个名额资助学生修读学位期间所需费用;10个一次性奖学金名额资助学生参与教育交流、实习或海外体验计划。
申请详情将于2017年中期公布,申请对象为于2018年开始修读学位的纽卡斯尔大学学生;该计划到第三年将进入全面运作阶段,将每年资助90名学生。
而马云将每5年亲自审核奖学计划。
马云演讲全文
马云在纽卡斯尔大学演讲
过去的32年里,这是我第三次纽卡斯尔(Newcastle)之行。
第一次是我21岁刚进大学的时候,收到Ken Morley先生的邀请,在那年暑假来到了纽卡斯尔。我从没想过可以到中国以外的国家看看。在当时,可以拿到护照是一件稀奇的事,是Morley先生鼓励我:“试试看,说不定你能拿到护照。”好,我就决定去试试!
我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才拿到我的护照,我以为我拿到护照之后就可以去澳大利亚,但他们又告诉我,你还需要有签证。我去了上海澳大利亚领事馆,使馆官员说,你需要到北京去签发签证,其实那时候去北京的费用对我来说非常昂贵,但我还是要去试试。
我去了北京,住在一个地下宾馆,在7次申请签证都遭到拒绝后,我第八次去申请,我对当时面试我的使馆官员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我已经在这里待了一个礼拜,已经尝试了7次都被拒绝,我希望这次能申请到签证。
那个使馆官员问我:你为什么要去澳大利亚?我说我的朋友邀请我去,他说不能发这样的签证给我,我们只能签发给探亲或是由政府派你出差去的或者是留学等性质的签证。当时是没有旅游签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