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
读史
"
免费关注。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死刑是否应该废除,这在当代世界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不过,今天我们的文章并非要跟大家辩论死刑的重要性。而是,要看看在古代,执行死刑的一种职业--刽子手。他们的生活,是否和普通人有些不同,又有着怎样为人所熟知的故事。
“杀人不过头点地,砍头也就是碗大的疤。”所以,刽子手这门职业,在大多数人看来,应该是极为好做的,反正又不是砍自己的脑袋,这罪犯的脑袋,一刀砍下去便是,有什么难度的?如果碰到大恶之人,自己还算是为民除害呢!可是,真正的刽子手,可不是这么的轻松诙谐。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刽子手名字叫做邓海山,当初,他也是抱着混口饭吃,心一横一跺脚,跑去拜起了师傅学习当刽子手。这刽子手并不容易,没有师傅的带领,徒弟很可能完不成任务的。所以,每一位徒弟在出师之前,都要拿冬瓜不断的练手。这训练的主要目的,那就是,在执行死刑的时候,不会出错,不会让犯人痛苦太久。
刽子手在行刑之前,必须要问清楚犯人的姓名,以免出现杀错人的尴尬,还有,他必须确定有一个人帮助他吸引罪犯的注意力,避免罪犯因为过于害怕而对刽子手进行攻击。最后,他一气呵成,运用上砍冬瓜的技术,将犯人头颅砍了下来。
然而,不管是该死的死刑犯,还是错判的冤大头,终归都是一条人命,刽子手的工作,就是夺去人的性命,所以,这是极其折损阴德的事情。所以,在出师的时候,师傅特意叮嘱邓海山,这刽子手的工作,等到做满99个人头之后,一定不能够在砍下去了,否则,就有可能遭到报应的。
邓海山出师之时,师傅对他说:“
杀人九十九,到时要收手
。”意思是,刽子手这行不能干一辈子,而且有“
杀人过百,断子绝孙
”之说。可他没有听师傅的,从入行一直干到大清灭亡,民国又干了几年,直到斩刑彻底废除他才失业。
失业后,他一人独居,没有人愿意和他来往,人们都认为,碰到他一天都会倒霉。而一辈子杀人,也在他心里留下种种阴影。每次砍完头,他都头也不回地离开刑场,到了县衙,还得让差役兵用桃木做的板子打屁股,以免死囚缠身。为了消灾免难,邓海山每天都吃斋念佛。而闭上眼睛,眼前就是刑场上那血淋淋的一幕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