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上的卡兰尼克
卡兰尼克被迫离职恐怕比当年乔布斯被赶走吸引了更多的目光。作为硅谷当今规模最大,估值最高,最国际化,最反叛的公司,Uber的成功一度成了硅谷最精彩的励志故事。
卡兰尼克将Uber做成一家估值700亿美金的行业巨头,花了8年;投资人逼他辞去CEO的职务,只用了几个小时。从今年年初开始,Uber风波不断,先是性骚扰丑闻(高管性骚扰女下属,女下属向HR部门举报无果),接着是卡兰尼克与Uber司机发生口角爆粗口的视频被曝光,随后灰球软件(防止执法人员钓鱼执法的程序)遭曝光,针对竞争对手Lyft的“地狱”计划(购买Lyft内部数据,挖掘出平台内为Lyft兼职的司机,阻止他们为竞争对手服务)引发诉讼。
在此之前,为了反刷单,Uber发明了“指纹识别”技术,即在用户删除应用甚至格式化手机后,还可以继续追踪用户设备,这违反了苹果的隐私条例,被Appstore给予下架警告。此外,Uber还被自己的投资方之一谷歌告上法庭,称Uber窃取了旗下Waymo公司的无人车技术。
创始人被投资人逼走的戏码在硅谷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只不过公开披露的比较少。那为什么卡兰尼克的遭遇会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呢?仅仅是因为昔日被誉为科技前瞻者的人物跌下神坛的戏剧性吗?不尽然。
监管加强,“不顾一切求增长”
的企业文化可能不再受欢迎
Uber的一系列事件其实对整个科技行业都有影响,包括对公司,对员工,对投资者,对监管部门,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财富》杂志的资深撰稿人Erin Griffith解释道,首先对公司而言,Uber所发生的一切意味着,即使是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科技巨头也不再能像以前一样,不管陷入何种丑闻都安然无恙。
虽然Uber并不会从此一蹶不振,但它此次所受的打击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从员工的角度来说,传统行业那些经验丰富的高管对加入创业公司的态度可能会从迫不及待变成望而却步。
几年前,大家觉得加入一个即将上市、炙手可热的新兴科技企业是诱惑力巨大的职业选择,也是迅速致富的一种途径。但现在,目睹了塔吉特百货前首席营销官Jeff Jones出任Uber总裁仅半年就辞职一事,大概不少人会认为跳槽去初创公司相当于自毁前程。
对投资者来讲,保护创始人利益的时代似乎就要终结了。自Facebook创立以来,硅谷的企业创始人对董事会都有绝对的控制权,哪怕已不能胜任后续的管理工作,也不能被强制离职。可是,Uber的投资人在只拥有40%投票权的情况下,还是如愿以偿地将卡兰尼克踢出了局。
对监管部门而言,则意味着有了一个加强监管的借口。不光是在交通运输行业,任何介入法律灰色地带的硅谷搅局者都可能面临更严厉的监管。但在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里,创新往往都是从灰色地带开始的,比如医疗、金融、房地产等。这些创新企业不得不尽可能合规来证明他们创意的可行性。
而“不顾一切求增长”的企业文化可能不再受欢迎。任何想要模仿Uber的公司现在可能都会重新评估这种企业文化有多大的潜在风险。那么,更重要的问题来了,卡兰尼克被开除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即使碰壁,也要达成目标”
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令下属尊敬的卡兰尼克
卡兰尼克不是圣人,他的确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Mark Cuban是卡兰尼克的人生导师,曾投资卡兰尼克创办的大型数据传输公司Red Swoosh。Cuban“为胜利不惜一切”的格言是小牛队的精神,这也深深地影响了卡兰尼克。
Cuban说,卡兰尼克最大的优点就是“即使碰壁,也要达成目标”,而卡兰尼克最大的缺点也是“即使碰壁,也要达成目标”。但免去卡兰尼克的CEO职务完全是因为他管理不善、树立了不良的企业文化吗?
有媒体指出,投资人罢免卡兰尼克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公司目前亏损近30亿美金,这会影响上市后的收益,投资人期望有人能缩小亏空;二是卡兰尼克树敌太多,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
显然,有很多人并不赞同投资人的决定。卡兰尼克辞职的消息一出,超过1000名Uber员工签署了请愿书,要求董事会把卡兰尼克请回来,继续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营。不仅如此,一些在丑闻爆出前后离开Uber的同事也站出来为卡兰尼克辩护。
“我跟Uber的感情很深,在公司,大家一致认为没有人比卡兰尼克更在乎Uber,”Uber的前数据分析师Stephanie Lu说,“我认识的绝大多数同事都为卡兰尼克愤愤不平。”
“卡兰尼克一直以来都是无所畏惧的勇者,他鼓励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前调度经理Kelly Snodgrass说,“我从来不会害怕在他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很开明,酷爱创新。”
Uber的产品经理Margaret-Ann Seger发的一条Facebook状态则被疯狂转发,扎克伯格还点了赞,她写道:“来Uber工作之前,我在Facebook上班。我从Facebook辞职,是因为在Facebook,他们觉得我太激进,太拼命,行动太迅速,太频繁地挑战既有规则。而在Uber,我如鱼得水。我可以做我自己,而不用再被贴上‘咄咄逼人’的标签。”
还有员工表示,性丑闻只是孤立事件,并不能代表公司文化。而且每个人都很乐意为卡兰尼克效劳,并不是怕被鞭子抽打才努力工作。另外,有专家指出卡兰尼克对Uber司机恶语相向的视频,是有人设计陷害卡兰尼克,故意激怒他,让他出丑。
是否是陷害,卡兰尼克都已经辞职。卡兰尼克的个性太过鲜明,做事常常含有挑衅意味、语出惊人,人们早已不自觉地把他的个人形象和公司形象划上等号。但正如Uber的一名前员工所说,如果你让一个更温和更谨慎的人来领导本来就为冲破规则而生的Uber,它的估值会被推到今天的高位吗?
其实,高估值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董事会如果一味怕出错,怕冒险,可能会打赢一场战役,提升公司的形象,但会输掉一场战争,抹杀一个伟大的创新公司。国内媒体大都一边倒地否认卡兰尼克的“狼性”。但我看到的是一个顾全大局,正走向成熟的卡兰尼克。
卡兰尼克和他的亲信仍然在董事会中拥有最多的投票权,如果他们保持一致,董事会是无法强行将其“下岗”的。但卡兰尼克并没有选择抗争,他的辞职出于对Uber利益的最大保护。
如何走出风波?
卡兰尼克卸任,那么谁来帮Uber走出这场风波呢?现在的Uber需要的是一个创新力执行力爆棚,同时责任感也极强的领导者。接任者任务艰巨,不光要填充核心高管团队,改善工作环境,修复与司机的关系,还必须继续保持业务高速增长。
接任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定都会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大多数情况下,新上任的CEO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一上任就直接带一个新的团队进入公司,还没融入公司,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企业文化变革。
实际上,这么做既费时又费力,新老阵营展开拉锯战,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企业顾问Tom Biesinger 和Ross Wall建议接任者先搞清楚自己的团队里有什么,缺什么,并做到在董事会和高管面前完全透明。这会帮助接任者明白公司亟待完成的任务,从而拟出一个恰当的实施计划。
重中之重是树立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因此一个公司和它的文化看重什么、奖励什么很关键。而薪水和职位是用来激励员工最常用的两种手段。但激励方式远不止这些,所以接任者一定要找出其他合理的激励方式,制定出最佳的激励机制。
接下来需要做的另一个工作就是弄清楚团队里每个人的立场。面对前任的旧部,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将每个人按照直觉分类,一类是支持你和你的计划的,一类是中立的,还有一类是反对你和你的计划的。然后,观察几周,看看你的直觉是否准确或需要调整。
每个人的立场清楚之后,很多CEO又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大量地用在说服反对的人身上。在你试图说服反对派时,你也面临着失去支持者和中立人士的风险。
最好的办法是将重心放在支持者身上,他们反过来可以帮你去说服中立者。一旦中立者也变成你的支持者,那么反对者就必须做出选择了:要么也加入支持者队伍,要么就一边凉快去。
上述这些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全部做到,然而,无论谁接管Uber,都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做完所有的事情,那么到底谁会自告奋勇去Uber找虐呢?或许,就像苹果、谷歌、推特的创始人都曾被逐出但最终又回归一样,卡兰尼克也会复出。
去年年初,滴滴快的烧钱烧不动了,就在一起了。合并后的市场份额远超优步中国。当时,卡兰尼克被问及Uber在补贴不可持续、势必减少的情况下是否会选择和滴滴快的在一起时,卡兰尼克回答“我不会为了利益而结婚,我不是这样的人。情人节是要真心相爱才行,我不会让一个不浪漫的东西假装感情很浪漫”。
可后来两者背后共同的投资人促使滴滴吞并Uber中国,和这次辞职一样,卡兰尼克选择了妥协。所以,也许卡兰尼克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不计后果,也许他真的只是需要一点时间长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