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人抗体
华人抗体协会 (Chinese Antibody Society). 使命和愿景 两个一:第一个“一”是中国抗体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第二个“一”是中美乃至全球抗体领域华人交流合作的平台。两个侧重:侧重于治疗性抗体药; 侧重于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华人抗体

美国学术界抗体研究机构介绍(一)Texas Therapeutics Institute

华人抗体  · 公众号  ·  · 2018-03-24 07:00

正文


新闻公告

华人抗体协会第二届年会将于2018年4月29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Cambridge, MA)召开,会议注册请参考 欢迎参加华人抗体协会第二届年会(第二轮)


前言

华人抗体协会此前已经介绍了中国学术界抗体研究机构(参见链接: 国内学术界从事抗体药物相关研发的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 ),现在协会将开始对美国学术界抗体研究机构进行系列概略介绍,此文是第一篇。下面表格是美国学术界从事抗体研发的主要研究机构(一些新成立的机构并未列入),本文选择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Texas Therapeutics Institute (TTI)进行简要介绍。


表一 : 美国学术界抗体研究机构一览


TTI基本情况介绍

Texas Therapeutics Institute (TTI)成立于2010年,由Texas Emerging Technology Fund以及德克萨斯大学系统共同资助。TTI位于德克萨斯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的Fayez S. Sarofim Research building, 隶属于Brown Foundation Institute of Molecular Medicine。 TTI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研发针对恶性肿瘤、传染病及免疫系统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性药物。TTI目前共有研究人员50多人,包括教授,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和科研支持工作人员等。这个研究所的所长(Director)是华人抗体协会顾问、德克萨斯大学教授安志强。


运营模式

工业界的药物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已经相对成熟,然而基础研究的新靶点发现对于新药研发的成功至关重要,TTI成立的初衷就是运用工业界成熟的技术帮助突破性的基础研究实现成功的转化。像TTI这样的研究机构,隶属处于德州大学医疗系统, 可以充分利用Texas Medical Center (德州休斯顿医学中心)强大的基础与临床医学科研能力,从而实现资源最大的整合与协同效应。


TTI的运营模式可以概括为:新靶点基础研究(学校)® 新靶点抗体发现及改造(TTI)® 新靶点抗体临床开发(学校+制药公司+TTI)。应用这种模式进行新药的开发,对于制药公司来说可以尽量降低早期靶点发现的风险,对于基础研究的学校/研究所而言,可以更加高效地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发,所以TTI作为一个桥梁,在学院基础研究的的工业转化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TTI所长安志强教授所言: “癌症科学家们在做基础科研中发现了很多新靶点,但多数无法走出基础发现阶段,而我们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转化实验室的研究,最终做出有治疗效果的新药。”


在组织架构方面,TTI采取了自由灵活的“inter-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隶属于TTI的实验室可以在德州医疗系统内的不同研究所之间开展广泛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提高研发效率与成功率。


研发团队和平台

TTI由安志强教授领导(参见华人抗体协会此前专访文章: 华人抗体协会专访安志强教授(修订版) )。安教授先后在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 Inc.(后被日本武田兼并)、Merck Research Labs和Epitomics(后被Abcam收购)从事微生物天然产物药物、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管理工作,曾任Epitomics首席科学官(CSO), 具有非常丰富的抗体药物研发经验。2009年, 应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的邀请,安教授参与组建了Texas Therapeutics Institute, 并担任该研究所的所长至今。TTI现在具有完整的抗体药物研发技术团队,以及B细胞平台的抗体制备、抗体噬菌体展示、双特异性抗体、ADC等多种技术平台。成立至今TTI已与中美多家大学的20多个知名实验室合作研发针对新靶点的抗体药物,并有数个抗体药物已与生物制药公司达成转让合作协议。


资金支持与项目转化情况

成立至今,TTI已经获得了来自美国政府部门、高校及工业界等多种途径的资金支持(详见图一)。包括: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美国国防部(DOD), Cancer Prevention & Research Institute of Texas (CPRIT)、Texas Emerging Technology Fund(ETF)、UT system Star award, Merck, J&J 和Welch Foundation等多种途径的资金支持,并与工业界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多项合作和技术成果转让。TTI目前已成功向四家公司完成了共计五项抗体候选药物转让, 并联合进行后续的转化工作。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成功地整合TTI的早期抗体研发专长和药物公司的临床开发的能力,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共赢。

除了基础医学研究的转化,TTI同时也在进行基础研究,从2010 成立至今,TTI的研究人员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百多篇研究论文。


结语

新药研发的历程充满了风险与挑战,基础生物医学的新发现与创新药物的发现之间的鸿沟,又被戏称为“死亡之谷”。TTI这类存在于学术界的新药研发中心,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提供了专业的新药开发技术和平台,可以说是跨越“死亡之谷”的桥梁,其原作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


最后,在此衷心感谢Texas Therapeutics Institute所长安志强教授对相关的调研和采访的支持,陈远志对本文的修订,以及王守业会长为本文提供初始想法和修改意见。


作者简介

申晨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博士,北京大学本科。研究及工作经历包括蛋白间相互作用抑制剂的研发、抗体/重组蛋白的发现与改造等。现于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从事药物研发工作,专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及血友病等领域。


作者:申晨曦

编辑:王宝龙


欢迎参加华人抗体协会第二届年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