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2.2 食品CPI:2019年压力抬升
食品CPI的主要波动因素来自鲜菜和畜肉,二者占食品CPI的权重分别为9.1%和17.5%,对食品CPI走势的解释力达到95%,且均存在比较明显的周期性。
1)鲜菜:基数与气候决定周期
鲜菜CPI从2002年至今经历7轮完整周期,以月为单位时长分别为33、24、25、27、22、21、29,均值为26个月,一年升高一年降低的规律显示这种周期性主要与基数效应有关。本轮上升周期自2017年3月开始,12个月后至2018年5月达到阶段性高点,目前回落趋势初显。预计后续2个季度继续回落,至2019年年初开启新一轮上升期。
基数效应影响周期节奏,对于蔬菜这类必需消费品,供给因素将显著影响周期的形态。
以最近一轮完整周期(2014年底-2017年初)为例,呈现出明显的高度响应形态——2016年初的峰值和2017年初的谷值绝对值都很大,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初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影响了鲜菜的生产运输,供给短缺;2017年初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有利于鲜菜生长,供应充足。
因此,本轮下行期的谷值位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的气候条件。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信息,预计今年冬季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为70%,届时或导致冬季气温偏高,鲜菜供应相对充足,对应周期谷值偏低。假设鲜菜CPI中枢到明年年初回落到-10%至-15%,将拉低CPI中枢约0.46%-0.6%;如果到明年年底回升至15%,则可重新拉升CPI中枢约0.68%-0.8%。
需要注意的是,本轮周期下行中的气候异常也会对菜价造成影响,近期“菜都”山东寿光遭遇水灾,带动本处于下行期的前海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和山东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同比跌幅收窄,可能在8月以后带来菜价的阶段性上涨。
图11:基数影响周期节奏,供给影响周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