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流动性:最近一周市场情绪低位,A股资金净流入-450亿元,前值-476亿元。
市场情绪磨底:近期市场情绪持续降温,成交额、换手率均出现显著回落。最近一周上证A股日均成交额2750亿元,较8月4000亿元左右回落明显,创业板日均成交额1152亿元,较8月2000亿元左右同样显著下滑。
内资偏价值,外资加消费:根据东吴策略公募风格漂移模型,最近一周公募抱团趋弱,风格偏向沪深300和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价值,与电力设备、电子等成长风格偏离加大。外资加仓消费减持电新,其中加仓前五行业分别: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国防军工、基础化工;减持前五行业分别:电力设备、银行、有色金属、房地产、非银金融。
风险提示:资金入市规模为大致估算,仅供投资者参考;疫情二次爆发造成企业业绩不及预期;通胀上行超预期。
(分析师 姚佩)
事件
2021年以来,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于2022年8月18日达到2.58%的低点。此前收益率仅在2020年新冠疫情最为严峻的时期下行突破2.5%,这是否意味着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失去了想象空间?本文尝试从金融系统的融资成本角度思考。
观点
底层逻辑:金融机构的资产收益需要覆盖其融资成本。在测算债券收益率的下行空间时,我们将问题转换为估算金融系统的融资成本,这一转换的底层逻辑在于,金融机构的资产收益需要覆盖其融资成本,因此债券收益率的底线为金融系统的融资成本。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国债的持有者包括商业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证券公司、非法人产品、境外机构和其他,截至2022年7月占比分别为65.59%、1.06%、2.7%、2.73%、7.63%、10.61%和9.7%,我们将分别计算对应机构的融资成本,并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国债持有机构的整体融资成本。
截至2022Q2,商业银行的平均付息率为2.25%。我们选取了42家上市银行,作为观察商业银行融资成本的样本,包含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截至2022Q2,42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收益率和平均付息率分别为4.16%和2.25%,较2021Q4下降0.15和0.04个百分点,净息差为2.03%,较2021Q4下行0.07个百分点。银行的大部分负债是存款,虽然净息差已经有所压缩,但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平均付息率将进一步下行,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在此我们暂时以2.25%作为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
保险机构万能险结算利率约为4.1%。由于保险的经营模式为“先收钱后赔付”,保费的资金成本可视为零,在计算保险机构的资金成本时,我们将主要关注带有理财性质的险种,选取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万能险作为观察样本。万能险除了具有基本的保障功能之外,还提供了投资功能,其中涉及保底利率和结算利率两个概念,在测算中采用真实的收益率水平,即结算利率,截至2022年8月,上述四家保险的万能险平均结算利率为4.1%。除此之外,2022年以来保险机构发行债券按照规模加权的票面利率为3.6%,但由于发债并不是保险公司主要的融资方式,且各样本之间的票面利率差异较大,因此我们仍然选取万能险结算利率的平均值4.1%作为保险机构的融资成本。
若将存款利率作为信用社的融资成本,则约为2.27%。农村信用社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基准利率上的浮动空间较大,我们将活期、3个月、6个月、1年、3年和5年的整存整取利率分别设定为0.55%、1.85%、2.05%、2.25%、2.85%、3.5%和5.5%。参照江阴银行和张家港行等农商行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3:7,预计信用社的融资成本约为2.27%。
2022年1-8月的证券公司债以规模加权票面利率为3.09%。债券融资作为证券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可将其票面利率作为证券公司的融资成本。2022年1-8月,以发行规模进行加权的票面利率为3.09%。
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约为2.35%。在国债的各类持有者中,我们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和证券公司的融资成本。若将这几类机构的持仓占比总和设定为100%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可计算得到持有国债金融机构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约为2.35%,剔除倾向于持有长久期债券的保险机构后,融资成本约为2.2%,截至2022年10月9日,5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55%,仍有一定的差距。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调整超预期;测算存在偏差。
(分析师 李勇)
汽车:
新势力跟踪之9月销量点评
8家新势力合计交付环比+11%
多家车企月销创新高
投资要点
多家新能源车企9月交付持续创历史新高。8家新能源乘用车重点车企9月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合计108355辆,同环比分别+102.53%/+11.02%。哪吒、埃安、极氪、AITO 9月月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
一线新势力车企:1)理想:9月理想L9交付破万,发布L8/L7完善产品矩阵。理想汽车9月交付新车11531辆,同环比分别+62.55%/+152.26%,其中理想L9交付10,123辆,首个完整交付月销量破万。新车方面,9月30日理想发布六座中大型SUV理想L8和五座中大型SUV理想L7,理想L8预计于11月启动交付,L7预计于2023年2月开启交付。9月理想零售中心单店效能为44辆/家,环比+146.55%。2)小鹏:小鹏汽车9月交付8468辆,同环比分别-18.67%/-11.59%。新车方面,9月21日小鹏G9正式上市,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及3C超快充电池包,补能体验出色同时智驾水平领先,定价为30.99-46.99万元,将于2022年10月底开始正式交付。充电配套设施方面,小鹏S4超快充首桩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及武汉正式上线,预计2022年底小鹏将建成50+座S4超快充站。3)蔚来:蔚来9月共交付新车10,878辆,同环比分别+2.35%/+1.88%。蔚来ET5于9月30日开启交付。销售网络方面,全国累计布局77家蔚来中心+341家蔚来空间;补能体系方面,截至9月底全国共布局1151座换电站(其中315座为高速公路换电站)。
其他新势力车企:哪吒+埃安+极氪+问界月度交付再创历史新高。1)哪吒汽车:9月交付18005辆,再创历史新高,同环比分别+133.86%/+12.41%。9月正式进入以色列市场,出海进程顺利。2)零跑汽车:9月实际交付11039辆,同环比分别+169.57%/-11.86%。零跑C01于正式上市,补贴后全国指导价19.38-28.68万元。此外零跑于9月正式登陆港交所。3)广汽埃安:9月终端销量30016辆,同环比分别+121.16%/+11.08%。AION Y Plus于9月27日上市,定价13.98-17.98万元。同时9月埃安推出新LOGO以及电动超跑Hyper SSR。9月广汽埃安股份制改革也顺利完成。4)吉利极氪:9月交付8276辆,环比+15.49%,平均订单金额超33.6万元。5)问界:9月问界系列交付10142辆,环比+0.97%,首款纯电SUV问界M5 EV正式上市,新车发布当天订单用户已超30000。
投资建议:最差时候已过,继续坚定全面看多汽车!国内疫情反复对汽车需求影响边际递减+稳地产政策增加助于汽车中期需求信心。海外国际形势不稳定性将继续强化汽车供应链国产替代重要性+出口高增长。看好2022Q4汽车板块行情,零部件更优于整车,优选【拓普+德赛+比亚迪+文灿】。零部件核心主线:龙头【拓普集团】依然是首选!一体化压铸赛道【文灿股份+爱柯迪+旭升股份】;智能化部件赛道【德赛西威+伯特利+华阳集团+经纬恒润+炬光科技】;消费属性部件赛道【继峰股份+星宇股份+保隆科技+中鼎股份】。整车板块优选龙头【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华为(赛力斯/江淮)+吉利/长安/长城】。附其他覆盖标的:整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零部件【福耀玻璃+耐世特+岱美股份+中国汽研+华域汽车】等。
风险提示:需求复苏低于预期,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影响高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
环保:
全球交通可再生燃料风口
中国生物柴油高减排迎成长良机
投资要点
报告亮点
1)强制性添加削弱周期属性,重点关注UCOME减排价值及资源稀缺性带来的需求提升。能源转型下生物柴油享强制性添加的政策支持,尤其UCOME(我国废油脂制成的生柴)凭借98%的减碳优势及资源稀缺性有望迎结构性成长良机,以削弱行业周期属性释放真实需求。
2)详细复盘我国生柴产业发展历程,判断行业景气度变化重要因素。我国生柴产业20年发展中受油价波动历经二次产能出清,2016年突破出口后实现恢复增长,随着能源危机加剧、掺混比例提升及UCO成本&稳定供给优势凸显,我国生柴产业景气度持续上行。2022M1-8我国生柴出口量112.54万吨(+46%),出口均价1747万美元/吨(+37%)。
3)分析产业链商业模式本质,构建各环节核心观测指标,废油脂回收渠道及技术水平乃关键。生物柴油均市场化定价,成本&售价同向变动,企业享稳定制造利润。考虑废油脂资源的稀缺性和分散供应,回收资源将成为行业的关键壁垒,技术水平及销售能力影响盈利水平。
交通领域可再生燃料焦点,生物柴油再生&减排优势凸显。生物柴油物化性质与石化柴油相近,可直接替代石化柴油作为交通燃料,且在燃料性能、可再生性、减排效应上更具优势,是交通领域能源转型的焦点。生柴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料采购、中游加工制备、下游能源产品和绿色化学品应用,目前交通领域生物柴油应用占比超七成。
供需复盘:欧盟系生柴产销主力,我国生柴出口需求强劲。2019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超4000万吨,2010-2019年复增9.45%。欧盟是生柴主要产销地,占比近3成且依赖进口,2020年欧盟生柴主要供应商是阿根廷/中国/马来西亚,分别占其进口量的33%/31%/18%。2018年起欧盟逐步限制棕榈油制成的生物柴油,使PME(棕榈油制成的生柴)出口大国印尼及马来西亚需求受抑制,我国生柴补位出口需求提升。
需求展望:UCOME减排突出成长性强,生物航煤潜力十足。①生物柴油:各国明确生柴强制添加比例及提升节奏,鼓励非粮食来源可再生燃料发展。我们预计2030年全球生物柴油消费量将达6617万吨, 保持稳定增长。重点关注我国生柴品种UCOME,因减排高达98%、政策偏好明显且具备成本优势,将迎来出口欧盟需求的快速放量。我们预计2022-2030年欧盟UCOME需求复增16%,至2030年欧盟UCOME缺口939万吨,对应市场空间达1122亿元。②生物航煤:当前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化唯一途径。2022年6月欧盟议会指出要求2025 /2040 /2050年将SAF比例分别提高到2%/37%/85%,我们预计2050年欧盟生物航煤需求潜力超5400万吨/年。
产业格局:加速扩产期,废油脂回收&生产技术成关键。1)采购端(关注废油脂回收渠道):我国废油脂收集前端供应分散,预计2020年我国废油脂产量超1100万吨,但仅23%用于出口或制备生物柴油,规范收集提升潜力大,关注企业废油脂采购的来源、客户构成、区域布局、采购价格等指标,以评判原材料获取能力。2)生产端(关注技术指标):2021年我国生物柴油产能达245万吨,CR5 61%,规划产能419万吨,头部扩产加速。生物柴油制造成本相对固定,原材料成本占比超90%,关注产品转酯化率、收得率/产出率、质量等核心指标,以凸显企业间的技术差异。3)销售端(关注资质认证&销售渠道):我国生柴主要出口欧盟, ISCC资质为准入门槛,企业通常通过竞价和长协保障销售,关注企业客户结构/销售模式等指标以评判议价能力。
建议关注:【卓越新能】龙头规模优势强化,上游渠道完善&技术精进提效;【嘉澳环保】产能扩张弹性大,技术领先长协绑定终端巨头;【山高环能】餐厨龙头掌握废油脂资源,全产业链布局加速;【东华能源】携手霍尼韦尔布局生物航煤,实现副产氢高值化利用。
风险提示:添加政策变动风险,原料价格上涨,贸易政策变动风险。
(分析师 袁理、赵梦妮)
证券Ⅱ:
东吴金融&金工财富管理月报(2022/09)
债基收益表现平稳
基金整体申购情绪加强
投资要点
境内外资本市场指标变化,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继2022年7月、8月A股市场的逐步下跌后,受美联储不断加息影响,9月以来市场整体跌幅进一步增大。2022年9月,国内权益宽基指数普遍收跌:上证50下跌5.49%、上证指数下跌5.55%、科创50下跌8.77%、深证成指下跌8.78%、创业板指下跌10.95%。债券市场相对平稳:中证国债指数下跌0.26%、中证转债指数下跌2.32%,中证信用债指数略有上涨,涨幅0.16%。2022年8月,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7月下跌0.2%;PPI同比上涨2.3%,比上个月回落1.9%。2022年9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1%;非制造业PMI为50.6%,2022年9月传统制造业市场有所回暖。
各类型基金指数净值略高于沪深300,债券型基金表现平稳。2022年9月,普通股票型基金中,0.76%获得正收益;偏股混合型基金中,0.38%获得正收益;被动指数型基金中,0.92%获得正收益;债券型基金中,68.84%获得正收益。
2022年9月,股票型ETF基金资金净流入631.77亿元,现存总规模9343.32亿元。股票型ETF主要按照宽基ETF、行业与主题ETF、风格ETF分类分析。宽基ETF方面,净流入475.75亿元,规模达到4,305.90亿元;行业与主题ETF方面,净流出153.72亿元,规模剩余4,990.83亿元;风格ETF方面,净流入2.30亿元,规模达到46.60亿元。
境内新发行基金数量上升。2022年9月,境内新成立基金数量共计109只,分别是偏股混合型基金34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20只、被动指数型基金15只、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8只、短期纯债型基金7只、普通股票型基金6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4只、混合型FOF基金4只、REITs 3只、国际(QDII)股票型基金2只、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2只、国际(QDII)混合型基金2只、增强指数型基金1只、债券型FOF基金1只;2022年9月,境内新发行基金数量共计58只,分别是偏股混合型基金19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11只、被动指数型基金9只、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5只、REITs 3只、短期纯债性基金3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2只、国际(QDII)股票型基金1只、混合型FOF基金1只、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1只、普通股票型基金1只、增强指数型基金1只、债券型FOF基金1只
公募基金申赎比:2022年9月公募基金市场整体情绪延续8月稳定状态。截至2022年9月30日,9月全部基金净申购为12天,净赎回为6天,净申购天数超过净赎回天数,表现为净申购。
公募基金保有量及份额:整体市场平稳,全部基金保有量和份额环比均保持稳定,封闭式基金份额增速持续表现良好。截至2022年9月末,全部公募基金保有量为27.10万亿元,环比增速为0.53%,权益基金和非货币基金保有量环比均有所增长。全部公募基金份额为24.50万亿份,环比增长0.63%,其中债券型基金份额为7.32万亿份,环比增速为+1.16%,为开放式基金中增速最快的基金类型,封闭式基金份额为126.30亿份,环比增长12.47%。
私募基金:存续基金规模平稳增加,新备案基金规模环比下降。截至2022年8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37,792只;存续基金规模环比增长0.09%至20.41万亿元,环比增加了194亿元。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环比增长14.51%至3,441只;新备案规模环比减少13.98%至582.94亿元。
风险提示:模型所有统计结果均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分析师 胡翔、高子剑、朱洁羽、林依源)
9月长安产批环比迅速恢复
新能源高增长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2022年9月,长安汽车实现产批量合计分别为221913/215411辆,分别同比+13.02%/+14.42%,分别环比+68.31%/+55.36%。重点联营合营企业来看,重庆长安产批量分别为96801/92949辆,分别同比+31.00/+29.53%,分别环比+108.19%/+102.11%;合肥长安产批量分别为20026/18592辆,分别同比+34.04%/+18.14%,分别环比+82.34%/+90.47%;长安福特实现产批量分别为32545/30448辆,分别同比-2.05%/-5.12%,分别环比+88.01%/+24.17%。9月长安汽车整体产批表现符合我们预期。
9月长安汽车产批环比迅速恢复,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9月长安汽车旗下各主要合营联营企业产批量环比迅速恢复,主要系8月底川渝地区高温限电影响整车以及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按照公司披露预计影响绝对值约10万辆,9月限电解除后,长安汽车恢复正常生产节奏;同时在CS75 PLUS、深蓝SL03、LUMIN等强势车型的带动作用下同比保持高增长。2022Q3长安汽车并表销量(河北长安+合肥长安+重庆长安)30.36万辆,同环比分别+7.67%/+8.73%;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来看,自主乘用车销量951470辆,同比+2.46%;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39406辆,同比+48.06%。新能源子板块来看,自主品牌新能源9月销量30046辆,同比增加163.15%;1-9月累计销量156,348辆,同比增加117.85%。
9月长安汽车企业库存小幅增加:2022年9月长安汽车企业库存整体增加6502辆(相比8月,下同),其中,重庆长安减少498辆,合肥长安增加3852辆,长安福特增加1434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长安汽车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86.34/95.96/110.66亿元,分别同比+143%/+11%/+15%,对应EPS分别为0.87/0.97/1.12亿元,对应PE估值14/13/11倍。考虑长安汽车未来业绩迎来新一轮改善同时新能源车型产品周期表现强势,维持长安汽车“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弹程度超出预期;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低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
9月批发同比+6%
出口再创历史新高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上汽集团2022年9月产销量分别为544,810/517,092辆,同比分别+5.74%/+0.25%,环比分别+1.26%/+0.98%。其中:上汽乘用车9月产销量分别为76,561 /74,850辆,同比分别为-10.81%/-7.60%,环比分别为-9.53%/-11.26%;上汽大众9月产销量分别为136,135/130,203辆,同比分别+9.52%/+4.15%,环比分别+1.21%/+1.95%;上汽通用9月产销量分别为111,531/112,021辆,同比分别-14.73%/-9.68%,环比分别-8.26%/-6.73%;上汽通用五菱9月销量为181,901 /164,200辆,同比分别+29.78%/+9.47%,环比分别+12.85%/+13.16%。
9月集团批发创年内新高,出口量再创历史新高。上汽集团9月销量创年内新高,环比保持正增长。1)分品牌来看,环比增速最佳的为上汽通用五菱。上汽自主8月上市第三代RX5/超混eRX5,已销售近3万辆;智己L7本月交付1019辆,环比+1.19%;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EV继续蝉联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五菱星辰混动版正式启动全国交付,混动布局持续推进;上汽大众9月全新途昂X、2023款帕萨特以及2023款途昂等多款换代车上市,产品矩阵优化,全月产销同环比均实现正增长;上汽通用9月受芯片短缺影响产批同环比下行。2)分能源类型来看,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9月产批分别为11.38/9.54万辆,同比分别+72.06%/+48.49%,环比分别-6.97%/-9.03%。其中上汽乘用车销售新能源车2.4万辆,同比+94.6%;上汽通用销售新能源车同比+73.9%。3)分国内外市场来看,出口再创历史新高。上汽集团9月出口10.84万辆,同环比分别+51.12%/+7.45%,1-9月份出口累计68.8万辆,全年有望冲刺百万出口目标。MG MULAN已在20个欧洲国家正式上市,助力上汽在欧洲市场建成首个1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9月上汽集团整体库存增加。9月上汽集团企业当月库存+27,718辆(较8月),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当月库存分别+5932、-490、+1711、+17701辆(较8月)。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传统龙头转身,核心技术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化软硬件全栈布局,飞凡+智己推动自主品牌高端化,合资电动智能变革起步,有望实现销量攀升。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 197.54/234.06/261.50亿元,对应EPS为 1.69/2.00 /2.24 元,对应PE为8.46/7.14/6.39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控制低于预期;乘用车需求复苏低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
2022Q3业绩预告点评
硅料价格持续坚挺
电池产销两旺
盈利持续超预期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2022 Q1-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14-218亿元,同比增长260%-267%,扣非归母净利润216-220亿元,同比增长264%-271%;2022Q3归母净利润92-96亿元,同增208%-222%,扣非归母净利润91.07-95.07亿元,同增210%-224%,其中2022年Q3受四川限电影响净利润约7.53亿元,业绩超预期。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多晶硅料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同比提升,叠加新产能快速爬坡,实现量利大幅提升。同时电池片业务产销两旺,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助力盈利快速增长。
产能快速爬坡,硅料量利高增:我们预计2022 Q1-3多晶硅料销量14.5-15.0万吨,同比增长100-105%左右,其中2022Q3出货7.0-7.5万吨,权益出货5.5-6.0万吨,同比增长104%-122%,环比增长约15%。我们预计2022Q3含税均价29万元/吨,测算单吨净利16-17万元/吨,创历史新高。硅料业务2022 Q1-3累计利润约200+亿元,我们预计2022年权益出货约20万吨,若2022 Q4均价保持25万/吨,测算单吨净利约13万元,全年硅料利润达270+亿元!公司硅料产能持续扩张,我们预计2022年末将达到35万吨,2024-26年将提升至80-100万吨。光伏需求持续旺盛,虽2022 Q4开始硅料产能逐步释放,但23年总体供应偏紧,我们预计均价保持18万元/吨,盈利能力坚挺!
大尺寸占比提升,产能紧缺带动价格上涨:受四川限电影响,电池片销量增幅放缓,我们预计公司2022Q1-3电池片销量33-34GW,同比增长40%-44%,其中2022 Q3销量11-12GW,同比增长12%左右,环比减少4%左右。同时,受益于大尺寸产能紧缺,我们预计2022 Q3单瓦净利3-4分,环比略增。公司大尺寸占比持续提高,我们预计年末达90%以上;9月底上调电池报价约3分/W,我们预计2022 Q4单瓦净利进一步提升。全年出货约45GW,对应电池业务利润15-20亿元。公司深入布局多种技术路线,我们预计8.5GW N型TOPCon产能将于年末投产,2023年电池总产能将达到80-100GW。
投建组件产能,一体化布局清晰:2022年9月23日,公司公告在盐城市投资2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我们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约40亿元,持续加码组件产能。公司纵向布局组件业务,打造通威自主品牌。前期以国内地面电站为主,2022年8月中标华润电力3GW组件;同时正积极进行海外认证,后续拓展全球渠道。我们预计2022年组件出货5-10GW,2023年出货30GW,一体化布局愈发清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硅料价格2022年持续超市场预期,上调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2-2024年净利润279/215/212亿元(前值227/195/166亿元),同比+240%/-23%/-1%, 给予2023年15xPE,目标价71.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分析师 曾朵红、陈瑶)
华为openGauss最强合作伙伴
国产化打开“海量”空间
投资要点
坚定从代销转向自研数据库产品厂商:2020年海量数据开始基于openGauss开发自研数据库产品 Vastbase G100,坚定从代销海外产品转型为自研产品服务提供商,因此研发和销售投入较大。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8%和12%,相比2018年分别增加11pct和5pct,体现了公司的决心。2021年公司数据库业务毛利率提升9个pct,产品化转型效果显著。公司未来将坚定基于openGauss,进行产品化转型,目标成为领先的国产数据库厂商。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核心,是信创重要替换环节:数据库对于信息系统,好比“记忆系统”对于人,重要的数据都存储在数据库中。中国信通院预计2025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88亿元,2021-2025年营收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3.4%。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有率为47%,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我们假设党政和行业信创数据库单价均为3万元,服务器和数据库套数的比例是5:1,我们测算2020年仅党政+行业数据库信创潜在市场规模高达119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340亿元。
华为openGauss有望成为国产数据库首选路线:自主可控方面,国产数据库主要有四条技术路线,我们认为高代码自主率、具备极限生存能力是国产数据库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华为openGauss核心代码自主,代码自主率高达80%,根社区位于国内,是国内少数技术不受制于人,具备极限生存能力的数据库产品。性能方面,根据官方公众号数据,截至2021年11月,openGauss的性能对比MySQL和PostgreSQL均大幅领先,约有高于1倍多的性能优势。
海量是openGauss最强合作伙伴,受益于信创加速与鲲鹏崛起:海量数据产品基于openGauss,具备极限生存能力。公司是openGauss第一大商业发行版厂商与除华为外第二大代码贡献者,我们预计2022年海量数据占openGauss下游商业版本营收比例为60%。openGauss是鲲鹏计算产业生态“软件开源”策略重点方向,随着华为鲲鹏产能问题得到解决,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崛起,海量数据如虎添翼。随着信创放量,我们认为海量数据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成长为中国领先的数据库厂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华为openGauss是国内少数具备极限生存能力的数据库,性能业内领先,有望成为国产数据库首选路线。海量是openGauss第一大商业发行版厂商与除华为外第二大代码贡献者。随着信创放量,海量的技术和生态优势将会带来广阔市场空间。基于此,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9/0.89/1.54亿元,当前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分析师 王紫敬)
2022年三季报点评
22Q3硅片盈利环增超预期
硅片新贵一体化扩张!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2Q1-3实现营业收入174.86亿元,同比增长130.49%;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8.31亿元,同比增长101.43%。其中2022Q3实现营业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50.78%,环比增长4.2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55亿元,同比增长125.74%,环比增长36.22%。2022Q1-3毛利率为23.73%,同比减少0.97pct,2022Q3毛利率30.45%,同比增长11.36pct,环比增长6.07pct;2022Q1-3归母净利率为16.19%,同比减少2.34pct,2022Q3归母净利率20.81%,同比增长6.91pct,环比增长4.88pct。业绩超市场预期。
后发先至、硅片量增利升。公司2022Q1-3硅片出货23.22GW,同增85.6%,其中Q3出货约8GW,同增约40%。2022年公司加速推进包头拉棒、徐州切片产能落地,截至2022Q3公司拉晶、切片产能分别达35GW、25GW。2022Q3以来受产能检修、四川限电等影响,硅价突破30万元/吨,但公司凭借1)规模优势;2)自切率提升至约70%,环增约30pct,优化硅片盈利,我们测算Q3硅片单W净利约0.13-0.14元,环增20%+。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底拉棒、切片产能将达50GW、40GW,出货将达35GW,假设单W净利0.10-0.11元,对应全年硅片利润35亿元+!2023年行业硅料产能释放,公司硅片产能将扩至70GW,预计全年出货50-60GW,同增43-70%!
上下游双向拓展,一体化布局打造领先优势。公司参股合作协鑫科技包头颗粒硅产能,并自建15万吨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多晶硅以保障硅料供应,公司预计2023年自建硅料产量4万吨+颗粒硅权益产量2万吨,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增强。电池方面,公司布局徐州24GW TOPCon电池基地,一期14GW预计2023Q2投产,发挥上下游联动优势,享N型电池超额收益。此外,公司入局终端电站环节,在包头规划建设新能源电站5.5GW,公司上游优势明显,入局终端业务有望带来公司进一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硅片盈利能力优异,一体化布局优势凸显,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35.97/61.94/68.33亿元,同增 110%/72%/10%,对应EPS 9.30、16.01、17.67元。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12xPE,目标价19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曾朵红、陈瑶)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