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
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的,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将带来众多的战略发展机遇。
本专题将重点解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可能诞生的发展机遇进行研究,并结合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多年来从事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实践与研究经验,针对乡村振兴规划创造提出对应的服务包,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也为相关朋友们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把握发展机遇,提供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由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这是在中国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阶段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2017年10月18日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12月29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18年2月4日
公布了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年3月5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
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节本增效,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节本增效,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
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
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