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这句俗语好似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起国人对元宵灯火绵延千年的情愫。
一
元宵节看花灯的渊源,是历史长河中几缕星火的碰撞。西汉时期,汉武帝于长安城中举行盛大仪式祭祀“太一神”,燃灯祈福,祈愿国泰民安,那熠熠灯火仿若要划破苍穹,与神明对话。庄重肃穆的皇家灯火仪式,宛如一颗火种,随着岁月流转,逐渐飘落在民间的土壤,生根发芽。
在山东淄博,至今仍保留着一些与早期灯火祈福相关的传统习俗痕迹。当地一些老人回忆,早年每逢正月十五,家中长辈都会在庭院里摆上简单的供桌,点上几盏油灯,向着天空念念有词,感恩过往一年的庇佑,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这或许就是古老皇家祭祀仪式在民间的一种质朴延续。
灯,于华夏而言,既是古人祭祀星辰、沟通天地的“通天梯”,跳跃的火苗似要将凡人的祈愿送达九霄;也是百姓日常生活里的烟火气息,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门前亮起的那一盏盏油灯,温暖着家人,照亮着归途。
从汉代古朴的一盏油灯,到唐代气势恢宏的百尺灯楼,再到宋代仿若千树银花绽放的璀璨灯景,直至明清繁华热闹的十里灯市,灯火一步步从庄严肃穆的神坛走入充满欢笑的街巷,由神圣庄严化作人间欢腾,最终晕染成“闹元宵”那浓墨重彩的底色——一盏灯,照亮的不仅是华夏大地的漫漫黑夜,更是这片土地上百姓对天地的敬畏之心与对生活的炽热渴望。
二
古时的元宵节,堪称全民狂欢,素有“金吾不禁”之说。唐代时虽有宵禁规制,可每至元宵佳节,长安、洛阳等城纷纷破例取消宵禁,城门大开,仿若要将积攒一年的热闹劲儿一股脑儿释放出来。女子们精心梳妆,结伴踏月观灯,莲步轻移间,眼眸里映照着花灯的绚烂;少年们意气风发,手持火炬,穿梭于街巷,欢声笑语洒落一地。辛弃疾笔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盛景,正是这般封建礼教束缚下,百姓们难得自由畅快呼吸的生动写照。
在山东潍坊,元宵节的热闹程度丝毫不逊于那些古都名城。这里的民间艺人代代传承,制作出的花灯独具特色,有灵动俏皮的动物灯,如威风凛凛的老虎灯、憨态可掬的兔子灯;还有展现当地民俗风情的人物灯,如演绎着杨家将故事的戏曲灯。每逢佳节,街头巷尾花灯高悬,人们扶老携幼出门观灯,热闹非凡。
图源|好客山东之声
宋代,华夏大地灯市绵延数十里,仿若一条灯火长龙蜿蜒于城市之中。街头巷尾,猜灯谜、舞龙灯等活动渐成标配,文人墨客们挥毫泼墨,写下精妙谜面,引得众人驻足思索;舞者们身着彩衣,手舞长龙,龙身的鳞片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灵动地穿梭于人群之间,引得阵阵喝彩。
明代,秦淮河畔万盏花灯映水,金陵城的繁华吸引着四方来客,就连明太祖朱元璋都难掩对这元宵盛景的喜爱,在夫子庙大办“国家级灯展”,各地能工巧匠汇聚一堂,奇思妙想化作一盏盏精美花灯,争奇斗艳。
时光流转,如今的传统灯会早已挣脱“复古”的枷锁,以全新的姿态拥抱时代。自2023兔年灯会起,豫园灯会结合XR等技术,推出“豫园元宇宙灯会”,为市民游客再塑“云游山海奇豫记”。在杭州清河坊,宋韵灯彩的典雅韵味与赛博朋克的未来感光影相互映衬,古韵今风共舞,漫步其中,仿若穿越时空。年轻人手持手机,热情洋溢地直播“鱼灯巡游”,将这传统盛景实时分享给五湖四海的朋友;孩子们戴着VR眼镜,穿越回盛唐灯市,亲身感受千年前的繁华浪漫。
灯,已然从历史的“样本”蜕变成为流动的“活态文化”,在现代科技与无限创意的加持下,娓娓讲述着新旧共生、古今交融的中国故事。
2025年上海豫园灯会依旧续写“云游山海奇豫记” 图源|新民艺评
三
元宵灯火的浪漫,宛如一颗多面体的璀璨宝石,藏在三重寓意深长的隐喻里。
首要便是“生”的强烈渴望。古人以灯谐音“丁”,在这元宵佳节,常有女子偷灯求子、摸门钉祈嗣之举,那一盏盏明灯寄托着家族对人丁兴旺的殷切期盼。在山东曲阜,过去流传着这样的习俗,新婚未育的女子会在正月十五当晚,在婆婆或年长女性亲属的陪同下,前往当地的孔庙祈福求子。她们会虔诚地在庙前点燃一盏特制的莲花灯,双手合十,默默许下心愿,期望能早日添丁进口,传承家族香火。灯火,在此刻成为了家族延续、人丁繁茂的希望之光。
其二是“聚”的脉脉温情。一碗软糯香甜的汤圆,黏住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一盏明亮温暖的花灯,照亮了游子归家的路途。就如同苏轼曾叹“灯火钱塘三五夜”,字里行间写尽的皆是团圆的温馨与慰藉。无论游子漂泊何方,元宵佳节,一家人总会围坐桌前,共享汤圆,而后相伴出门,赏灯猜谜,欢声笑语回荡在街巷,尽享团聚之暖。
更有“破”的无畏勇气。遥想当年,司马光曾阻拦夫人出门看灯,反被夫人笑言“终年只看一张脸”。此事虽小,却可窥见元宵节早已成为打破禁锢、追求平等自由的文化符号。在封建礼教森严的古时,女子大多深居简出,唯有元宵佳节方能迈出家门,融入这热闹尘世,与男子一同赏灯游乐,暂别平日的诸多束缚。
时至今日,这些内涵被赋予崭新诠释:年轻人将传统的“走百病”习俗巧妙变身为时尚的健步走活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传承民俗;家庭DIY花灯蔚然成风,亲人们围坐一
起,裁剪、粘贴、绘画,精心制作的花灯饱含爱意,取代了千篇一律的流水线工艺。
图源|好客山东之声
灯火的浪漫从未有丝毫褪色,只是悄然从“求神拜佛”转向了“以人为本”,从刻板的仪式升华成为对当下美好生活的挚爱。
四
当国潮之风席卷而来,元宵灯会顺势成为文旅融合的璀璨爆点。
山东济南的趵突泉灯会,是每年元宵节的重头戏。这里汇聚了传统与现代、民俗与科技的各类花灯,既有展现济南历史文化名人如李清照、辛弃疾诗词意境的花灯,又有结合当下热门动漫形象制作的趣味花灯。今年更在大明湖、五龙潭增加了新的灯会元素。大明湖的夏雨荷灯展,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灯会期间,游客如织,不仅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行业的火爆,还促进了特色纪念品的销售,为城市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济南的趵突泉灯会
图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灯会重塑了传统节日的公共属性:社区里搭起灯谜擂台赛,邻里街坊们各展身手,智囊碰撞,欢笑声此起彼伏;企业内举办创意灯展,员工们将奇思妙想化作一盏盏独具匠心的花灯,展现企业文化的同时,凝聚团队力量。当这熠熠灯火从庄重肃穆的庙堂稳步走向熙熙攘攘的街头,从单纯的民俗活动华丽升维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IP,它点燃的远不止是沉沉夜色,而是那熊熊燃烧、照亮华夏大地的文化自信火炬与城乡经济蓬勃发展的无限活力。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自汉宫夜祭的庄重开端,一路穿越悠悠两千年岁月长河,直至如今元宇宙灯会的奇幻绚丽,元宵灯火始终如一地映照着中国人心底对美好的无尽想象。它宛如一棵扎根千年的苍劲古树,无需刻意“拯救”,只需扎根于时代的土壤,在传承的滋养下不断生长——让古老的灯彩邂逅年轻的灵魂,让每一盏花灯都化身成为“此时此地”独一无二的故事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