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晨报  ·  爆了,破90亿!创历史新高,有人凌晨1点出动… ·  19 小时前  
南国都市报  ·  琼州海峡早晚有轻雾或雾!海南未来几天天气→ ·  3 天前  
人民网  ·  今天开售!🤩🤩🤩 ·  3 天前  
江南晚报  ·  刚刚,破40亿!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真的吗,中华民族是不爱读书的民族?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23 18:24

正文

中华民族一直被认为是不爱读书的民族。

北大王余光教授在哈尔滨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的发言中说,20年前季羡林老师曾经说,中华民族是最爱读书的民族。他不赞同季老师这话,但不好意思当面反对,他认为中华民族并不是最爱读书的民族,而是不爱读书的民族。


在一篇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所写的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中,有这样两段话被不断被引用,成为一些人质问国人为何不读书的证据。


01

中国人的阅读量少的可怜?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一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参与打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


镜头里的重庆麻将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中国书店少,中国人读书时间少?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


街头的书报亭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直以来这样的印象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但这样的境况近几年已经有所改善,至少从今年刚出炉的各种阅读报告和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长都在增加,越来越多中国人爱读书。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中国人爱读书


亚马逊2017全民阅读报告:读书量和阅读时长都在增加


据亚马逊发布的《亚马逊2017全民阅读报告》显示,有56%的受访者过去一年阅读总量在10本以上,在去年的报告中,年读书量超10本的受访者比重为48%,今年有了8个百分点的增长。


此外,人们的阅读时长也有所增加,每天阅读半小时及以上的受访者占比高达82%。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6年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增长,超六成人用微信阅读,人均每天26分钟


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较2015年增加了3.37分钟。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但也带来了图书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地铁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京东2017国民阅读报告:中国人越来越爱读书


基于平台图书大数据,京东数据研究院发布《2017国民阅读报告》,报告显示,虽然用户习惯于手机等信息接收方式,但对图书(无论纸书还是电子书)存在非常明确的需求;内容是图书市场的决胜因素;爱读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已经形成。


同时,德国调研公司捷孚凯集团发布的一项网络调查也显示,中国网民每天或每周都读书的人数比例高达70%。天猫大数据还表明,2016年天猫图书销售超过4亿套,平均每个消费者购买了5.75册书,人均购书量同比提升16%。


阅读观念也在改变


在这些数据中,不容忽视的是数字化阅读的时长正在增加。


数字化阅读算阅读吗?读书是不是只有读纸质书才有用?有人曾这样讽刺国人,“在国外、公园、候机厅、候车室、飞机上、火车上,随处你会看到捧着书孜孜不倦地阅读的人们。而我们中国人呢?在这些公共场所,他们手里捧着的不是书本,而是IPad、手机……”



 阅读媒介发生改变


捧着IPad、手机没什么毛病,因为阅读的媒介已经发生了变化。就不提越来越常见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了,从移动阅读类APP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就可以看出移动阅读的市场需求有多大。


近几年不断涌现出来的移动阅读类产品,如掌阅iReader,豆瓣阅读,QQ阅读,微信读书,爱洋葱阅读,网易蜗牛读书等等,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比起纸质书,电子阅读更加轻便,也有更强的社交功能,不仅可以随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书摘,也可以和好友比拼读书排行。



“浅阅读”并不“浅”,关键在于怎么“读”


诚然,当数字化阅读渐渐发展为当代社会的主流阅读形式,大众阅读也越来越呈现出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的浅阅读特质。这也是它一直被诟病的原因,因为浅阅读被认为是有害的,“浅阅读我们收获了更多的常识知识,却形不成知识体系,人们对深入的解构望而却步,最后就变成了好像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


浅阅读真的这么可怕吗?



实际上浅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广度,在拓展个体知识面、养成个体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深阅读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浅阅读更加“精准化”,更具有细节的力量。大到一件国际时事,小到一份办公文件,浅阅读能够消费最大的信息量。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表示:阅读最重要的不是通过什么载体来读,而是读什么、怎么读。忙时看屏,闲时看书,应该成为我们大家在信息时代的一种选择和生活方式。


互动:你最近一次看书是什么时候?看的是哪本书?

   




编辑:胡睿

微信编辑:张天健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人民网、南方网、辽沈晚报、“泽传媒”微信公众号、“京东黑板报”微信公众号

推荐文章
人民网  ·  今天开售!🤩🤩🤩
3 天前
江南晚报  ·  刚刚,破40亿!
5 天前
体育蓝皮书  ·  李宗伟:用坚韧诠释体育
7 年前
精英女性部落创业服务俱乐部  ·  【蓉蓉姐姐讲故事】(二十六)看不见的线
7 年前
食尚知味  ·  太恐怖了,快看!【马上删除】
7 年前
鱼羊密史  ·  喝酒是个技术活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