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观海解局
关注“观海解局” 知晓时政新闻背后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Business丨Gold prices ... ·  2 天前  
CHINADAILY  ·  野猪致害频发,为什么?怎么办? ·  4 天前  
政事堂2019  ·  童年的两个时代 ·  5 天前  
大白话时事  ·  美国两党围绕投票权的长期博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观海解局

被称为“打仗教授”,他是啥来头?

观海解局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10-11 22:54

正文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张莹 编辑 岳三猛)“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一方战场,不为打仗国家要咱干什么?”说这话的,是被誉为“打仗教授”的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导弹系教授万明杰。


看法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位防空导弹专家不但曾赴边境作战,还主动拒绝了“当大官”的可能,选择沉下心来钻研科技难题、培养军事高素质高学历人才。


而且他一切为战,无论参加何种演训,无论担当哪种角色,他都敢于揭露问题,甚至曾在众目睽睽之下抛出三个“打仗”,使得指挥员颇为尴尬。



在他带领下,4次荣立集体3等功


据军方报道,万明杰出生于1966年,18岁时便入伍,至今已有33年。198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原来兰州军区空军混成旅。仅仅两个月,万明杰便随部队赴边境参战。1990年1月,作战结束,万明杰提出了报考研究生的申请。


1992年,年仅26岁的万明杰研究生毕业。那时研究生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装备技术含量高的导弹部队更是如此。万明杰还没毕业,老部队的领导就数次打电话请他回去。


“凭他的能力潜质,在部队崭露头角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原空军某导弹旅张培端旅长这样评价他。但向科技进军的大潮中,院校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更紧迫。


思考再三,万明杰毅然决然地决定选择留校任教。“我不求当多大官,科研难题不解决,当再大的官也要打败仗。”万明杰回忆起这段往事,沉静地说。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为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万明杰硬是从无到有,带出一支科研队伍。2004年,原防空兵指挥学院设立防空导弹系,2006年底,万明杰担任导弹测控教研室主任。


在万明杰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教研室就有了华丽的转变。教研室中6人获军队院校育才奖,9人获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196人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他公开发声:只图成绩能满足打仗?


据军方报道,在他的课上能听到炮火声,闻到硝烟味。在某次防空演习的实兵实弹对抗阶段,面对高频度、多批次、真假混淆的空中目标,指挥员对雷达显示的目标采取“露头就打,集火抗击”的方式。目标靶机被一一击落,指挥所内众人击掌相庆。


此时,万明杰却突然打断了大家:“不按流程进行目标融合、批次校验,这样的敌情判断是打仗标准吗?随意下达抗击指令,打仗时弹药消耗能允许吗?这样只图射击成绩的演习能满足模拟打仗的效果吗?”虽然说话人声调不高,但所指问题却一针见血……


众目睽睽之下,指挥员颇为尴尬地将暴露的问题写进了复盘检讨报告。而一连串的三个“打仗”,让这名军校教员“打仗教授”的名声传播开来。



而这背后是一次令万明杰十分窝火的参观。早在2004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到某军事大国防空大学参观。“这是我们的新型装备,不允许你们参观。”一名中校傲慢地打断了万明杰等人的参观行程。


“作为军人,面对此情此景,心头无比窝火。”当年一幕,永远记在万明杰的心底。


回国后的他,支起行军床,吃住实验室,憋着一股劲,向着困扰部队多年的“遥控干扰红外源靶标”研究项目发起冲击。凭着一股韧劲,最终研发成功并列装部队,进一步提高了我军野战防空训练水平。

 

导弹遇干扰?他研究出诸多方法


万杰明不仅耕耘讲台编织防空经纬,在教学与科研对接战场上,万杰明也做出巨大贡献,他有多项科研成果已运用到部队的实战化训练中。


“敌机”突然来袭,某新型防空导弹雷达却在电磁干扰下出现短时“黑窗”。导弹营营长向万明杰诉起了苦:“部队平时训练时,根本就难以模拟这样的干扰类型和干扰强度,加之没有进行针对性训练,关键时刻在错综复杂的电磁干扰下咋能不抓瞎!”



万明杰经过了没日没夜的反复推敲,终于在两个月内拿出了“车载式地空导弹反干扰操作手册”。


此外,由于各装备技术特点不同,把各型装备统一起来,就成了最大的难题。经过三年艰辛地摸索研究,万明杰和他的课题组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科研成果,同时完成了“地空导弹兵反干扰法要点”“复杂电磁环境对地空导弹兵作战的影响及防空作战对策”等专题研究,主持完成了多个重点项目,很多都创造了军内外的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