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市场普遍忽视了这种逻辑推演的一个假设条件是年初的经济增长其他推动因素保持不变。由于年初的经济逻辑推演过程到下半年之间的经济确认,中间有超过2个季度的时滞,导致当初的假设条件发生了改变。这包括两点,一个是今年我国的出口是意外之喜,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206年的-0.7%上升至当前的0.2%;另一个是今年的三四线城市由于货币化棚户区改造和去库存政策的刺激,导致房价和销售量同比大幅攀升,这些假设条件的改变导致了年初经济推演的结果没有能够按照预期的出现。但是主流卖方机构和多数投资者都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预期,当管理层释放出经济好于市场预期的时候,大家才开始不断的修正经济基本面的预期,反应到债市上面就是债市收益率的中枢继续上移。
那么是不是经济逻辑推演就不重要呢?回答是否定的,笔者相信市场卖方的经济推演逻辑结果经历过一段时滞后是有可能实现的,但这需要时间。因此,即使2017年四季度或是2018年经济基本面确实按照上述的逻辑推演出现经济的继续下行,作为个人投资者也可能由于时机把握的差异,出现盈亏的较大差异。
其次,身处市场之中,能感受到经济基本面的逐渐变化吗?比较难!身处市场,笔者深感自己确实难以在当时意识到这些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尽管从现在回头看,可以清晰的发现中国经济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正在逐渐的企稳回升,这是决定当前债券熊市最根本的因素。但回首过去一年走过的路,身处债市大潮的自己确实难以在当时就能够看透未来,能够认识到经济基本面已经悄悄的发生改变。自己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整个宏观基本面的经济指标十分的庞大和复杂,难以抓住核心指标。纵使能够全面分析各个指标,也会发现很多时候,不同经济指标指示的未来经济走势可能是冲突的,这个时候就无法研判未来的走势,所以建立自己的逻辑分析框架,选取与自己逻辑框架密切相关的几个核心指标关注即可。其二,很多宏观经济指标波动性较大,无法提供趋势性的判断。例如即使是月度同比数据,也经常有较大的波动,很难知道该指标的挂点位置,笔者当前也是比较困惑这个方面。事后回看的话,很容易看出当时的数据扰动是噪音,但当时那个时刻却无法有效判别。所以投资交易有很多的教训,自己也在反思如何吸取教训,争取以后的投资生涯中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