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创建于1999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从事旅游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心多年来秉承“博采众长,精益求精”的宗旨,与学界、业界、政府和相关机构广泛联系,承担研究课题,组织学术活动,开展行业交流,参与国际合作。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

敢为天下闲(一)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17-11-22 21:30

正文


导言:美好生活

为何要敢?敢为天下先,这句话只有在中国的语言里有,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均质化,“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都耳熟能详。但若是没有敢为人先,何来社会进步?反过来说,敢为天下闲,也是如此。游手好闲自古以来就是贬义词,与闲有关的批评也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直至今天,虽然可以堂堂正正地倡导休闲,但是主流意识形态仍然在倡导奉献乃至牺牲。这一点我是不赞成的,若没有敢为人闲,何来美好生活?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落实十九大精神,就得有敢为人闲,没有闲就没有美好生活,就是这个逻辑。美好生活,一曰美,二曰好。大家都追求好日子,种植业保障生存,制造业缓解短缺,服务业提供便利,但这都是“日子”,但若没有休闲度假就没有“好”,所以,美好生活休闲度假打头。但是从现在来看,我们多年的惯性,思维惯性也好,意识形态的惯性也好,包括治理的需要也好,都有这么一个问题。战争时期革命年代的意识形态不能对应和平时期建设年代,需要转换。电视上宣传的英雄模范,一定是不把自己当人,无论如何艰难困苦,即使发烧起不来了,还要工作,第二是不能把家当家,爹娘不行了,老婆孩子不行了,不管不顾。我们到底在宣传什么?我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宣传的都是这样的英雄模范,就意味着我们都不要做人,更不能追求美好生活。所以这是矛盾的,但是这种矛盾往往大家意识不到,按我的看法,老百姓踏踏实实想过好日子,这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十九大精神的核心,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根本问题如果不调整,不要说产业能不能发展,根本就是我们的治理目的能不能实现的问题。



一、关于休闲

1

什么是休闲

休闲,一是闲暇时间,二是对应方式。“休”就是对“闲”的消费方式。从民生角度,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最终是创造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多样化的方式。闲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休是消磨自由时间的方式,休闲是对自由时间的多样化安排。“休”和“闲”加在一起,反映出一种社会文明和进步,原来我们没有这个概念。

从时间维度上,有小闲,日常休闲,八小时之外的闲暇是一天中的三分之一;有中闲,大周末是一周中的三分之一;有大闲,法定假日和带薪假期是一年中的三分之一。在约定俗成的语境中,小闲为休闲,中闲为旅游,大闲为度假。

在空间维度上:家庭休闲:休闲空间的基础。社区休闲:休闲空间的放大。城市休闲体系:休闲空间的延伸。环城市休闲游憩带:休闲空间拓展。乡村休闲:休闲空间的发散。异地休闲:休闲空间的辐射。网络休闲:新型空间的突破。最后是互为空间,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至少从思维的发散性来说,关于休闲我们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来理解。

2

休闲的意义

休闲追求的本质,成为人。现在人作为一个自然的存在,或者作为一种社会的存在,我们生存的意义何在?我们所接触到的,包括我们从小所接触的教育,都是一种异化的表现。比如孩子们从小时候接受的就是所谓的成功教育,一直到今天,从家长到学生,大家强调的都是成功,那我再问一句,成功的意义何在?所以更重要的是休闲的追求,是成为人的过程,这是本质的体现,也需要一种环境的创造。从个人而言,休闲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选择,休闲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条件,休闲是自我实现的升华。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现象,有的人在机构里面,或者在某单位,好像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在休闲的场所,他可能变成一个领袖级的人物,这就是人的两面性,这样的人越在单位里沉默,在另一面表现得反而越充分,当然我们希望的是在哪方面都有自己的表现。从社会而言,休闲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方式,休闲是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休闲是大同世界的终极形式。所以要讲未来,我认为未来我们把休闲做好了,世界大同了。最终是要摆脱工作,摆脱世俗,摆脱自我。

浪漫的心态,创造的状态。适意,随意,快意,诗意。所以我才提出我们要研究诗意的生活,不仅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休闲生活里。一般来说休闲有两种方式,积极休闲和消极休闲。积极休闲就是通过旅游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这既是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也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过程。城市生活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闲暇状态,就意味着城市资源的相当一部分要通过休闲进行重新分配,而分配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推动休闲度假业的发展。消极休闲就是喝大酒、睡懒觉、打麻将之类,这是我们中国人比较习惯的休闲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消极休闲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我们要避免消极休闲,去倡导积极休闲。积极休闲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从古人造字的角度来说,休闲的休是一个人靠在树上,閒是门中有月,所以发展积极休闲就要有一定的意境和环境。美国人在休闲方面是最狂热的,全世界好玩的都是美国人创造出来的,欧洲人休闲是比较优雅的,中国人休闲是比较慵懒的,实际上这和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过休闲教育、也没有休闲的地方有直接关系。我们需要创造一种高境界的休闲氛围,人人是演员,创造角色;个个是观众,溶入其中;处处是场景,烘托感觉;时时是情节,未可预期。这就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休闲环境、休闲氛围。

3

关于休闲产业

休闲产业:满足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多样化安排并促进最佳配置的供给体系。休闲的核心要素:时间、方式、活动。休闲的内在追求:心态、体验、自由。产业的三个支柱:旅游、文化、体育。影响的三个方面:社会、经济、文化。

休闲产业有这么几个特质:

一是休闲资源无限制,差异吸引,什么叫做休闲资源?只要形成差异性就是资源。二是休闲行为无框架,合法底线。对于文明旅游我是赞同的,但是强调的过分,我觉得就不行了,理由很简单,比如有时候就想撒欢、撒野,讲文明能行吗?只要不违法就可以。三是休闲体验无穷尽,古今中外。昨天谈到迪士尼,我认同这句话,迪士尼这样的模式我们永远在模仿,但是超越不了,60多年的文化积累,在美国那种自由自在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这样一个格局,我们短期内学点皮毛而已,但是它的制度、它的管理,包括那种尽善尽美的追求我们现在都达不到。四是休闲消费无止境,兴高采烈。小闲花小钱,中闲花中钱,大闲花大钱,钱多少都不多,可是多少照样可以休闲。五是休闲产业无边界,全面覆盖。六是休闲发展无约束,创意为王。

根本是要契合人性,才有文化性,自有商业性。如果违背了人性,项目必败。比如说1992年在广东的番禺有一个飞龙游乐园,一个老板养蛇,脑洞大开,就搞了一个飞龙游乐园,进去之后大玻璃房子,里边都是蛇,三个小姐穿着比基尼和蛇在一起,我当时头发根都乍起来了。后来我就跟那个老板说,这个事不要这么干,这样肯定不行,果然没超过半年关门了。这叫创意吗?这不叫创意,这种东西就是在击穿人的心理底线,也在击穿人的审美底线。


二、未来的休闲

1

加速度发展

人类社会以加速度发展,全球一体化背景之下,变化日新月异,形成了大生活。

一是技术加速度,人类历史,新石器时代上万年,青铜时代四千年,铁器时代两千年,蒸汽机时代四百年,内燃机时代一百多年,计算机时代六十年,互联网时代三十年,科学技术以加速度发展。未来的科技,鸿沟减弱,平等与个性,系统与组合,机器人的大量应用,解放了人类的脑力与体力。

二是社会加速度,全球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交通立体化,社会扁平化。以后工业化视角,挖掘前工业化资源,利用工业化成果,创造超工业化产品,对应变化中的市场。我们已经习惯人与机器共存的时代,如果离开机器,我们现在无法想象怎么生活。今后则是人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时代,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怎么估计都不过分。20年以前我们能想到今天吗?10年以前我们能想到今天吗?那时候我们都想不到,同样一个道理,我们现在想未来10年、20年是怎么样?放开了想。超越时代看未来,超越旅游说休闲,超越项目论生活。

2

闲暇的增长

中国的假日制度变化,1994年实行双休制,2009年增加假日,形成黄金周,2012年继续增加,形成小长假。现在我们的法定假日在全世界相比,基本上属于中上等的水平,觉得不错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未来是大量劳动力释放。人工智能现在进入第三波,已经开始社会化,所以我们的生活里人工智能的痕迹会越来越重,很自然大把的劳动力就会被挤压出来,可是我们新增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的人都不能同步,那怎么办?没有别的招,一个人的活三个人干,但是不能三个人同时在岗位上,所以形成的结果只有一个,对应之策也只能是闲暇时间不断的增加。一是带薪休假全面落实,二是四日工作制乃至四小时工作制都会成为可能。我预计5年之后,带薪休假全面落实,到那个时候国务院会派督导组,就像现在督导环保一样,督导督察各地带薪休假的落实,什么原因?就业压力太大,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督察环境等于给休闲的发展进行了一次供给侧改革,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越来越想玩,觉得休闲越来越舒服。第二就是四日工作制10年之后有可能实现,那就意味着我们每周都有一个小长假,20年之后很可能每周四日工作,每天工作四个小时,这是什么概念?一周168小时,只有16小时的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的珍惜程度将大大提升,这是工作和生活的革命性变化。我们这代人过去了,在座的年轻人会碰上,你们的孩子将来必然是这样的,在那个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教育?还是革命加拼命的教育吗?要好好培养孩子的休闲技能,让孩子能好玩、玩好,这是根本性的,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能真正成长为人。

3

社会的变化

一是好吃懒做图舒服。骂一个人好吃懒做,是很严重的批评。其实,好吃懒做是人的天性,没有人天生就勤快,只是因为有了社会评价,才变成了毛病,刻苦耐劳才变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是从社会生活来看,好吃懒做恰恰是进步的动力,因为好吃懒做,大家绞尽脑汁研究如何吃得好,如何少干活,天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好吃是农业社会的主要追求,自古民以食为天,先是吃饱,再是吃好。所以孔老夫子两千年以前就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至今仍然是吃货们的指导思想。但是在技术条件局限之下,好吃之徒不能不勤快,扩大食材的范围,丰富食材的做法,所以勤快就演变成为一种道德。懒做是工业化时代的主要追求,三次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解放了人类。机械革命延长了人类的四肢,动力革命增长了人类的力量,交通革命开阔了人类的出行距离,电子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大脑,信息革命扩大了人类的视野。即使在中国,短短三十年之内,重体力劳动基本淘汰,社会生产力以几何级数增长。发明的动力就是人要少做,方便食品大行其道,傻瓜系列层出不穷,好吃加上懒做,成为真正的可能。勤快已经从根本上失去了社会意义,创造正在形成真正的社会主流。图舒服,是服务业增长的原动力,也是服务品质提升的根本。机械化解决了人类的重体力劳动,机器人将解决人类的重复性劳动。下一步,机器人必然大行其道,甚至进入家庭。创造性劳动和情感性劳动自然成为主流,在这个过渡阶段,是对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最终考验。城乡过渡在中国正艰难进行,老一代与新一代的过渡更加艰难,美国正在进行,中国即将来临。

二是好玩玩好求快活。人类解放出来的体力和时间如何打发呢?这就形成了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追求,好玩玩好。休闲生活开始大行其道,精神生活的花样越来越多,多元化多样化成为常态,移动终端成为须臾不可离手的重要工具。美人香草是屈子的譬喻和寄托,其实就是对人生美好的追求,无论是好吃懒做图舒服还是好玩玩好求快活,几千年一以贯之,老百姓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完全不必戴什么大帽子。休闲开拓了新领域。

三是娱乐刺激追极限。闲极生事,人类在不断挑战自我。娱乐至死成为新的社会现象,各种深度体验方式不断产生,VR和AR迅速成为新潮流。极限运动大行其道,翼装飞行等新的极限挑战不断产生。就连玻璃栈道都成为山岳型景区的标配。

再进一步,人工智能的社会化,不断创造新的休闲体验,形成沉浸式融合式的深度感受,也形成美好生活的超越性。现在一系列这样的产品开始产生,在某一个领域,只要有一个产品产生,就会迅速培育出一个产业。比如说现在飞行大行其道,我最近看到一个项目,跳伞,5000块钱一次,另外动力伞、滑翔伞,一直到水上飞机各类项目。我认识几个开飞机的,他们说你要是玩过飞机,什么玩都不在话下。这样的一个过程将来会产生很多疯狂的休闲行为,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将来还会有什么我不知道。而且中国人应该说错过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我们在中古时期有很多探险家,比如像张骞出西域、法显和尚出西域等等,一直到郑和下西洋,但是几百年中我们中国没有探险家,只出了一个徐霞客。可是现在中国人的探险精神大大增强了,比如说有一个航海家叫郭川,我跟他接触过,他是单人单船无动力无补给走五大洋,有压缩干粮,有压缩蔬菜,在海洋中捞点鱼,这一圈就走过来了。我问他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最困难的就是寂寞,200多天一个人在海上漂。但是中国人这方面的形象就起来了,这是我们民族的新的精神,这种精神代表民族的未来。但是大众不可能这样,所以大众的沉浸式、融合式的深度感受,也会大行其道。

四是共享休闲成主流。各类共享设施的发展,代表了未来的社会潮流,共享经济的核心就是让闲置资源充分流动。闲置设施、闲置空间、闲置时间、闲置人才、闲置精力,一切都在流动,也都在流动中充分利用,充分增值。从历史上看,休闲是文化之源,游戏是知识之根,形成巨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休闲:文化的起源》,这本书不厚,我看了感到震动,这是一个德国的哲学家在1948年写的,1948年正是德国战后重建的时候,开始恢复时期,陷入比较疯狂的建设时期和发展时期。在那个时候,这个德国的哲学家非常理性的写了这么一本书,其中有一句话,工作至上的伦理必然导致专制,看完这句话之后把我震住了,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工作至上,然而它的结果是必然导致专制,仔细想一下有道理,所以可以反过来说这句话,休闲的伦理必然导致自由。

4

就业的变化

未来四种劳动:创造性劳动,情感性劳动,休闲性劳动,服务性劳动。这四种劳动可以长期持续,因为机器人再怎么样,毕竟替代不了人。我们一开始看到机器人会觉得新鲜,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机器人毕竟是机器人,怎么也替代不了人和人这种直接的交往,所以这四种劳动必然是我们将来的主要劳动方式。七个主要的就业领域,大数据,大智慧,大教育,大健康,大生态,大休闲,大服务。这要求将来休闲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容纳这七个大,才能谋求真正的发展。更普遍的方式可能是在闲中干,在干中闲。一天4小时工作,一周工作4天,能让你闲的发疯,那时候谁还有工作时间,还有工作岗位,大家会非常羡慕,那时候社会潮流一定是这样的潮流。更多的就是这种方式,就是融在一起,很可能在干,也可能在闲。一个国家,尤其是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必须以制造业、以实体经济作为主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就有一点,越是科技型的发展,越是未来型的发展,越排挤劳动力。我最近在山东看了一个航空工业园,实际上就是一个铝材加工园区,5平方公里,600亿投资,加工的铝材已经纳入了空客和波音的产业供应链,技术非常先进,这台设备5万吨的挤压机,全世界就我们一台,那个1万5千吨的压力机,全世界3个,都是这样的,600亿的投资,只有2000人就业,其中1200人是专家,专家里800个外国专家,产值很多,利润也不错,也是当地GDP的支柱和财政的支柱,可就是一条,容纳不了几个就业。我们的实体经济,一定会往这方向发展,要不然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美国人有一句话,一个人的休闲,就是另一个人的就业,美国不像我们这么重视GDP,它大体上有个统计概念,就是休闲产业在美国已经占到了GDP总量的25%。所以,普遍有闲的社会,全面休闲的生活,这是我们将来的新新常态。这样的一个新常态,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追求的,但是我们现在不能,现在还得奋斗,我们这两天开会,大家紧紧张张在讨论一堆闲话,上千忙人集中在一起,在讨论闲事,要说起来,这是一种悖论,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状况。我希望我们将来真可以这么从从容容开一个漫谈时光、潇洒时光、享受时光、慵懒时光的会。这样的会我开过,有一次讨论一个给国务院的报告,六个部门开座谈会,我建议到北戴河去开,在北戴河的沙滩上,凉棚之下,一人一张躺椅,一堆小吃,扎啤,所有人都愣了,这是6个部门开会,我来组织这个会,我说咱们这个会就这么开,最后文件顺利通过,在休闲中的这种创新,包括这种和谐的关系、和谐的气氛,确实好,所以我希望我们将来所有的创造都在休闲中。休闲最终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随着我国国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休闲将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要素,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新生活方式。这就使得休闲的市场需求始终会处于不断膨胀的过程中,休闲业就必然是一个不断创造增量的过程,这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会产生一系列新的作用。

(未完,待续)

作者: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节选自作者2017年10月29日在首届中国休闲度假大会上的公开课;资料来源:作者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