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创机械
为投资者传递华创证券机械团队最新研究观点 研究至上,用心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证券报  ·  华为,尊界最新消息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占比上升!人民币大消息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盘中突发!小米,新高、跳水、反弹 ·  昨天  
天风研究  ·  低空经济 | ... ·  昨天  
华泰睿思  ·  华泰 |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华创机械

【华创机械-轨交产业链深度】轨道上的中国 王者归来

华创机械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10-27 22:50

正文

☎️ 更多信息欢迎来电交流 【华创机械】李佳18930085662/鲁佩18221276905/赵志铭/娄湘虹/吴纬烨


主要观点:


1、轨交装备行业未来三年趋势向上。

轨交装备(主要包括车辆设备以及站后机电设备等)需求与通车里程高度相关。未来三年,高铁与地铁通车里程均呈向上增长趋势,带来设备需求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8快速铁路(高铁+城际)通车里程将比2017年增长20%以上,2019年-2020年通车里程有望超过前期高点(2014年高铁通车5000公里);地铁通车里程2017-2020年分别为700公里、900公里、1000公里、1700公里,同比增长32%、29%、11%、70%。


2、中国轨交大国,有能力孕育出大的轨交配件公司。

高铁动车组及地铁核心配件及系统所构成的市场年市场容量高达500亿,且轨交各个部件因为关注到行车安全,需要企业通过多年的积累和研究才能完全掌握其核心技术,因此各个零部件产品均具备技术壁垒,拥有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假设轨交配件平均毛利水平在40%,净利水平在20%,则对应一个百亿利润的市场,有能力孕育出一个大的轨交配件企业。

目前我国高铁一些关键的零部件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或者从中外合资厂购入,但即便是合资厂也只是负责相关部件的组装,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3、庞大存量,后市场成未来10年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轨交车辆保有量年年攀升,装备后市场迎来需求爆发期。动车组及城轨车辆保有量逐年攀升,且“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是新增需求的密集爆发期,“十二五”以及“十二五”之前新增车辆经过几年的运营将在“十三五”期间陆续步入大修期,进一步繁荣了“十三五”期间的轨交后市场。后市场对于设备类的需求分为: 1、中车、铁总、各个地铁公司等业主的车来那个检修基地对于检修设备的需求,2、零部件的维修以及更新替换。


4、投资建议: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我们重点推荐一下投资逻辑线条:1)车辆装备:中车逐步显现配置价值;2)建议积极关注主营轨交后市场的高弹性零部件企业;3)城轨区域龙头;4)布局后市场标的;5)重点推荐中国中车、新筑股份、康尼机电、华铁股份、海达股份、新宏泰、众合科技、神州高铁等。


导言:华创机械轨交装备行业研究框架


华创机械建立了轨交产业链分析框架,过去的2013-2015年,我们依靠此框架成功预测了轨交的一波大行情,如今站在2017年的第四个季度,依然依靠此框架,我们预测轨交装备板块未来三年趋势向上。


1、轨交产业链分析框架

轨道交通领域装备制造业分析主要从整车和零部件两个维度。影响整车需求的因素主要有:通车里程变化量、基础线路车辆保有密度提升速度、车辆维修带来备用车辆需求等三个主要因素。从零部件来看,主要受整车采购量和部件更新两大因素。

2、2013-2015年成功预测轨交板块一轮行情

最具代表性的为中国中车(原中国南车)在2013-2015年间最高涨幅近10倍,随伴随有2015年牛市的因素以及南北车合并的因素,中车上一轮涨势也离不开行业基本面的变化。

另一个具备代表性的为轨交零部件公司永贵电器。永贵电器2012年9月20日上市,自上市起就遇到行业一轮高峰,公司在此期间最高涨幅近4倍。

3、本次推荐逻辑简述

(1)从新线路通车里程数来看,未来三年趋势向上。

(2)板块沉寂两年,调整幅度深,板块相关标的估值具备吸引力。

(3)自今年下半年起板块将不断迎来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动车组招标的启动、新车型新模式的推出、板块标的业绩逐季改善等。


正文内容:


一、轨交装备板块未来三年趋势向上

轨交装备(主要包括车辆设备以及站后机电设备等)需求与通车里程高度相关。未来三年,高铁与地铁通车里程均呈向上增长趋势,带来设备需求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8快速铁路(高铁+城际)通车里程将比2017年增长20%以上,2019年-2020年通车里程有望超过前期高点(2014年高铁通车5000公里);地铁通车里程2017-2020年分别为700公里、900公里、1000公里、1700公里,同比增长32%、29%、11%、70%。


(一)回顾:铁路装备行业体现五年周期性,目前处于底部,即将迎来三年确定性向上周期

1、轨交装备与通车里程高度相关

按照建设节奏,车辆、零部件及机电设备的交付与通车里程数高度相关。一般来说,高铁通车前一年内为动车组交付高峰期,动车组车辆设备订单周期为1-2年;地铁通车前半年到一年为同样为地铁车辆的交付高峰期,但根据地铁业务的不同设计规划,地铁车辆设备订单周期可能长达2-3年。


按照投资拆分,站前土建工程占到整个轨交投资的40-50%,站后机电工程占20%,车辆设备占10%,其他费用(包括拆迁、前期准备、利息费用等)占到20-30%。


随着下一轮通车高峰来临,设备采购及交付的高峰期即将到来。高峰期站后机电工程以及车辆购置车辆购置的弹性巨大。受益标的包括机电设备中国通号、和利时、众合科技等,以及专攻轨交车辆及零部件设备的中国中车、华铁股份、康尼机电、永贵电器、鼎汉技术、新宏泰、新筑股份等。


2、铁路装备行业体现五年周期性,目前处于底部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可以按照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把轨交的发展分为两个五年周期。在十一五规划期初的2006年,我国铁路新增通车里程仅为1646.2公里,虽然2007年有所下滑,2008年又增长较慢,但是到2009年迎来了飞速发展,2009年通车里程达5830.6公里。在2011-2015年的十二五年计划期间,铁路新增通车里程连年稳步增长,特别是2014-2015年通车线路显著增多,五年复合增长率为6%。


其中,高铁新增通车里程也在“十二五”期间体现出了“五年周期性”。2011年高铁新增里程数为1467.6公里,占总的铁路通车里程70.86%,2014年高铁通车里程数达到高峰,为5428公里,占当年铁路通车总里程数的62.56%。2015年增速开始放缓,高铁通车里程数仅为3382公里,占当年铁路通车总里程数的36.96%。


3、城轨地铁通车里程十二五逐年提升,十三五将再上台阶

全国地铁新增里程在“十二五”期间增长较为平稳,从2016年的数据以及我们对未来通车里程的预测,“十三五”期间地铁新增里程将再上一个台阶。


(二)17年轨交大背景:国铁投资平稳,高铁通车里程下滑,增长还看城轨

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计划投资3.5万亿元,到‘十三五’末期,铁路运营里程将达15万公里。 其中,高铁通车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现有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万公里,新增1.2万公里。根据我们轨交数据库对现有规划中线路的统计,“十三五”期间快速铁路(包含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新增通车里程有望接近2万公里。根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世界银行相关数据,高速铁路单位建设成本1.29亿元/公里,城际铁路建设成本0.87亿元/公里。可估算得到快速铁路预计“十三五”期间总投资额达2.2万亿。


2017年,全国铁路行业投资将保持去年规模,投资总额约为8000亿元左右。 2017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与2014年-2016年基本维持在相同水平,轨交行业规模依旧客观,利好拥有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此外,按照历史经验实际投资额度会超过年初预算额度,2017年最终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望略高于年初规划的8000亿元。


预计2017年城轨地铁通车里程继续维持高增长。 其中,从现有施工进度来看,2017年迎来地铁通车高峰期,相关车辆设备+零部件需求旺盛。巨大的投资规模和社会效益,将进一步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城轨交通建设和运营。


(三)未来三年,高铁通车里程与地铁通车里程均呈向上趋势

1、铁路: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确立,高铁十三五末再迎通车高峰,一带一路带动铁路走出去

1)国内:高铁十三五末再迎通车高峰

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铁路四纵四横演变为八纵八横。 2016年7月国务院批准,7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知》印发。本规划是我国铁路基础设施的中长期空间布局规划,是推进铁路建设的基本依据,是指导我国铁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16-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政策持续支持,快速铁路十三五末再迎通车高峰。 “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依然扮演着最确定的稳经济抓手,预计17年投资总额不会低于8000亿水平。同时,伴随“四纵四横”向“八纵八横”的升级,新增项目投资有望持续增加,未来几年投资仍将维持在高位水平。除了国家宏观层面的规划,地方上也有各自的规划,例如北京就在进行整体的规划,特别是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连接。


我们将快速铁路划分为高铁线路和城际线路。据不完全统计,未来三年高铁线路与城际线路叠加的快速轨道交通线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400公里、9000公里、11000公里。



2)一带一路:面向“一带一路”国际通道,推进我国与周边互联互通

铁路是一带一路的关键,是互联互通的重要行业。 中国轨交建设及车辆设备制造已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随高铁出海的推动,轨交工程及设备的向外输出多点开花。从全球市场来看,发达国家迎来其轨交的第三次复兴,第三世界国家要致富先修路对轨交存在刚性需求,两者共同构成机遇。


面向“一带一路”国际通道,推进我国与周边互联互通。

  • 西北方向。规划建设克拉玛依~塔城(巴克图)、喀什~伊尔克什坦、喀什~红其拉甫、阿勒泰~喀纳斯(吉克普林)、阿勒泰~吉木乃等铁路及满都拉、乌力吉、老爷庙等口岸铁路。


  • 西南方向。实施南宁~凭祥铁路扩能,规划建设芒市~猴桥、临沧~清水河、日喀则~吉隆、日喀则~亚东、靖西~龙邦、防城港~东兴等铁路。


  • 东北方向。实施集宁~二连浩特铁路扩能,规划建设伊尔施~阿日哈沙特、海拉尔~黑山头、莫尔道嘎~室韦、古莲~洛古河、虎林~吉祥、密山~档壁镇、南坪~茂山、开山屯~三峰、长白山~惠山、盘古~连崟等铁路。


2、城市轨道交通:继续维持增长,关注优势区域市场

(1)潜力巨大,审批权下放,未来多制式轨道交通繁荣

从城市人口布局来看,城轨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3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发展地铁的城市应符合如下要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每小时3万人以上。目前我国33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13个;超过百万的城市303个,发展潜力巨大。满足地铁发展标准的城市多达46个,目前已有40个城市出台规划,28个城市开工建设。


之后城轨审批权不断放宽,城轨建设进入快车道。 2013年国务院将城轨项目核准权限下放至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单条线路的工程可行性报告只需要省级发改委核准即可。2015年,城轨审批权再度下放,除了初次申报的城市首轮建设规划仍需由国务院审批,已实施首轮建设规划的城市,其后续建设规划的审批已下放到国家发改委会同住建部审批,此次下放可以缩短轨交项目的时间,有利于加快轨交项目的建设。


加之近年来,审批通过的地铁规划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并未完全达到上述政策要求,可见管理层有意适当下调审批标准,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有望开展地铁运营网络的规划建设。


“十三五”期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地铁新增通车里程2017-2019年维持高位,2020年迎来高峰期。 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城轨交通投资规模将达到1.7-2万亿元,新增城轨通车里程超过5000公里,达翻番增长,远期规划全国城轨地铁通车里程有望达2万公里,潜力巨大。


(2)未来三年以地铁为主继续增长

十三五期间地铁建设热潮高涨,预计17年新增通车里程将增长30%以上。 截止2016年,我国已经有23个大城市开通了地铁运营线路,累计通车里程高达2600余公里,其中新增运营城市轨道交通里程530公里。截止2017年上半年,正在修建地铁运营系统的城市达到35个,另有36个城市上报地铁运营系统建设计划已获发改委等监管部门的审批通过。 根据我们的测算,地铁通车里程2017-2020年分别为700公里、900公里、1000公里、1700公里,同比增长32%、29%、11%、70%


(3)关注优势区域市场

地铁:2017年西南地区增长最快,京津冀&长三角亦不逞多让

分区域来看,2017年西南地区增长最快,且2018年-2020年都将维持250公里以上的新增通车里程;京津冀、长三角两地2017年亦非常可观,地铁新增通车里程都在200公里左右;珠三角2017年地铁新增通里程在150左右,2018年则进一步攀高至200公里左右。



(四)从开工项目情况以及建筑公司订单侧面印证装备大趋势来临

根据轨道交通的建设节奏,从开工到购置车辆的施工间隔在3-3.5年。从开工项目情况看,十三五期间高铁开工里程在2016年达到高峰。根据不完全统计,14-15年高铁新开工里程分别为1958公里、3405公里、5258公里,同比增速分别为34%、74%、54%。截止报告日期,17年新开工里程4798.08,依旧维持高位。根据轨道交通的“投资+施工周期”,高铁装备的采购高峰在2019-2020年。


城际铁路方面,近年来新开工里程在15年达到高峰。根据不完全统计,14-16年城际铁路新开工里程分别为4099公里、5063公里、3851公里,同比增速分别为134%、24%、-24%。目前,17年确定新开工里程3945公里,同比增速2%。18-19年将迎来开工建设的回落,但19年以后的短期开工计划,仍保持6600公里的高位水平。城际铁路装备应在2018-2019年达到需求高峰。


城轨地铁方面,17年将达到新开工里程的高峰。根据不完全统计,14-16年地铁新开工里程分别为925公里、1272公里、1567公里,同比增速分别为31%、38%、23%。17年将达到峰值,新开工里程为2246公里,同比增速43%。18年则出现回落,回归到1500公里左右的开工水平,19-20年则由于目前许多规划仍旧没有落地,无法确定准确开工时间。根据测算,地铁装备将在19-20年前后达到需求高峰。

从建筑公司订单量来看,我们选取了2家具备代表性意义的公司: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两家公司近年来的订单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从2014年以来逐年攀升,其中17年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6月。


中国中铁14-16年订单量分别为1854亿元、2513亿元、3682亿元,15-16年同比增速分别为36%、47%。17年6月以前披露订单量431亿元。中国铁建14-16年订单量分别为2377亿元、2599亿元、3564亿元,15-16年同比增速分别为9%、37%。截止17年6月披露订单金额1253亿元。


结合高铁、城际、城轨地铁的新开工里程,我们发现建筑公司的订单量变化情况与前者高度一致。充分反映了今年来轨道交通领域的建设热潮。根据轨交“投资+施工”的产业周期,我们充分确认,未来三年内将迎来轨道交通装备的采购热潮,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将迎来一波新的浪潮。


二、车辆设备——地铁继续增长,动车组再迎交付高峰

(一)短期来看,17年动车组客车交付量下滑,机车货车地铁增长

目前国内客运部分越来越多依靠高铁动车组解决,货车与机车的需求驱动力为宏观经济和货运量。随着地铁通车里程的提升,地铁车辆需求逐年提升。


动车组:预计2017年动车组交付量在300-350标列。2017年-2018年上半年动车组的需求对应2011-2012年的高铁线路开工建设。 受2011年动车事故造成高铁线路建设暂停的影响,2017年动车组交付新投运线路的动车订单会有一定下降,现在交付的动车组订单多为已投运营线路的加密车新增订单,预计2017年动车组交付量在300-350标列。随着2012年下半年以及2013年高铁线路恢复建设,预计2018年新建线路投入后的动车组新增订单将会增加。


普通客车 :客运部分目前国内主要是高铁动车组解决,普通客车新增需求减少,主要为更新需求。预计2017年依然维持低位。


货车:结合铁路货运量提升大背景以及铁总招标信息,2017年货车交付大幅增长。

货车业务分为国内业务和国外业务:国内业务就是铁总的招标订单;国外业务主要看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货运量。从国内来看,自从2016Q4以来铁路货运量持续增加。2017年8月,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3.16亿吨,同比大增13.1%,为连续第十三个月正增长。国家铁路货运量此前曾连续下跌近5年,但在2016年8月重现增长。此外,海外铁矿石原来增加也推动了货车的需求,拉升货车出口。


2017年1月19日,铁总发布招标公告,年内首次招标40000辆货车,比2016年全年增长58.28%,本次招标两型车单价在40万元左右,4万辆总价约为160亿元。货车招标启动为今年轨交板块相关公司业绩提供确定性。


机车:随着货车招标与交付量提升,机车需求量随着提升。 2016年,受制于铁中招标进程放缓的影响,全年交付机车仅有100余台,进入2017年,机车招标提升明显。2017年1月26日,铁总发布招标公告,一次性招标586台客货运电力机车,其中货运电力机车495台,客运电力机车91台。


地铁车辆:随着地铁通车里程朱年提升,地铁车辆需求也将逐年提升。预计2017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


(二)中长期来看,增长还在动车组和地铁

从中国中车各类产品收入看各类车辆需求变化,增长潜力点在动车组和城轨车辆。 中国中车是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几乎垄断了我国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市场。因此,中国中车(考虑了南北车合并)历年各产品收入变化反映了各类车辆需求趋势。从收入绝对值来看,动车组占据半壁江山,从增长率来看,剔除2017年上半年受货运回暖影响带来的货车和机车收入大幅增长的YOY奇异值(反应在图表33次坐标),城轨车辆近3年保持持续增长。结合我们预测的行业情况,未来车辆需求增长的潜力点在动车组和城轨车辆。


长期来看,机车货车发展驱动力源于宏观经济增长和货运量需求,目前全球经济有所复苏,但形势依旧不明朗,我国宏观经济则由于“人口红利、改革开放红利、制度红利”三大利好阶段性消退等原因,潜在增长速度目前依旧处于下滑通道,宏观经济增速依旧承压,受此影响,商品货运量长期增长不容乐观。故而,未来机车货车的需求主要来自更新需求。


动车组发展动力来源于客运量,而我国的客运量由于消费升级带来出行旅游需求等因素而不断增加,加之我国各地高铁建设依旧如火如荼的不断推进中, 未来3年动车组需求确定,主要将来自新建+加密两大块 。从通车里程来看,据不完全统计,高铁通车里程2017-2020年将分别达到1800公里、2600公里、2100公里、7000公里上下,城际线路通车里程2017-2020年分别达到1700公里、1800公里、6900公里,4000公里上下,合计快速铁路通车里程2017-2020年将达到3500公里、4400公里、9000公里、11000公里,2018-2020年YOY为26%、105%、22%。通车前一年为车辆设备交付高峰期,预计2018-2020年动车组需求大幅向上。


长期来看,我国33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13个;超过百万的城市303个,满足地铁发展标准的城市多达46个,发展潜力巨大。 “十三五”是城轨线路通车的集中爆发期 。从通车里程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地铁通车里程2017-2020年分别为700公里、900公里、1000公里、1700公里,同比增长32%、29%、11%、70%。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3年里,城轨车辆新增需求仍然强劲。


未来三年动车组需求测算

新增里程带来的动车组需求测算

截至2016年底,高铁线路累计运用里程数2.2万公里,城际线路累计运营里程数9200公里,快速铁路合计运用里程数3.1万公里。截至2016年底,全国铁路动车组拥有量为2586标列(20688辆),高铁动车车辆密度为0.94辆/公里。考虑到现在通车有部分线路为延长线,以及部分西部线路密度相对较低,我们将这些因素统计到一个系数0.8中来预测高铁动车组需求量。另外,根据经验,规划通车的城际线路有一定比例推迟的情况出现,因此我们在预测动车组需求中将2019年与2020年的预测线路里程数乘以系数0.7(考虑推迟的因素)来预测动车组需求量。


考虑新增里程带来的车辆需求,根据以上假设以及假设密度变化不大,则2017年-2020年每年全国铁路(高铁)新增里程带来的动车组需求量为382列、469列、810列、1008列。


加密带来的动车组需求测算

“十二五”通车高峰期过后,客座率大幅提升带来运能需求提升,车辆密度有望提升 。我国高铁动车组车辆保有量密度接近1辆/公里,而日本新干线保有量密度接近1.7 辆/公里,乐观预计我国部分东部繁忙线路动车保有量密度提升至 1.3左右,部分线路如京津、京沪等沿线城市人口数量高的线路未来提升至更高水平。预计“十三五”期间,运能提升带来的动车需求在200-600标列左右,未来三年平均每年新增60-200标列。


未来三年地铁车辆需求测算

地铁车辆密度大概为1列/公里。预计2017-2020年地铁通车里程分别为700公里、900公里、1000公里、1700公里。平均一列车为6辆,则2017年-2020年每年全国地铁车辆需求量为4200辆、5400辆、6000辆、9600辆。


三、车辆零部件及站后机电设备国产化趋势确立,寻找高弹性平台型企业

我国是轨交大国,庞大的线路里程和车辆保有量孕育了庞大的轨交配件市场。随着未来三年行业趋势向上,对于配件的新增需求也随之向上。并且,近年来配件行业国产化趋势确立,国产产品技术逐步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行业大趋势向上的基础上,我国将诞生1-2家大的轨交配件公司。


(一)轨交大国,有能力孕育大的轨交配件公司

1、轨交配件市场空间大、利润高,进口替代是趋势

轨交系统及配件市场年市场容量高达500亿

我国通行的动车组包括九项核心技术,十大关键部件,均采用交流传动及动力分散式。其构成主要包括车体、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辅助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等。在上述核心零部件和配套技术中,运营过程中需要经常维修更换的零配件有: 门系统、连接器、轮对、牵引电机、刹车片、空调、弹性元件、受电弓滑板和给水卫生系统 等。这些主要配件所构成年市场空间高达300亿。



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主要包括车辆设备、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综合安防系统、电扶梯、屏蔽门等。其中,车辆设备关键零部件主要包括车辆牵引、车辆制动及其他配件等。这些主要系统及配件年市场空间高达200亿。


轨交配件技术含量高,属于高毛利产品

轨交各个部件因为关注到行车安全,需要企业通过多年的积累和研究才能完全掌握其核心技术,因此各个零部件产品均具备技术壁垒,拥有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假设轨交配件平均毛利水平在40%,净利水平在20%,则对应高铁年均300亿市场空间,是一个分食60亿利润蛋糕的市场,对应地铁年均200亿市场空间,是一个分食40亿利润蛋糕的市场,合计为百亿利润的市场。轨交配件市场空间大、利润高,有能力培育出大的轨交配件公司。


以标动为契机,进口替代趋势愈发显著

目前我国轨交配件市场还大一部分为国外公司所占据,随着国产产品技术进步,以及动车组统型推出标准动车组,进口替代正在不断推进。


2、空间大、技术含量高且进口替代空间大的产品更具前景

1)刹车片:打破垄断,国内企业开始入场博弈

刹车片也叫制动闸片,是动车耗材产品,每辆动车下4个轮对,每个轮对4个闸片,则每列动车配128片闸片,闸片均价2000-3000元/片,每年更换次数达3-4次,以3.5次估算得到动车组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需求50-60亿元。高铁刹车片一直是较难国产化的三大耗材之一(当年西门子、川崎等整车厂对消耗品不予技术转让,包括刹车闸片、车轮润滑油和受电弓三项,导致进口成本非常高)。


世界范围内,主要是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高铁制动闸片。 德国克诺尔公司垄断全球80%以上制动系统的市场份额,也长期垄断闸片市场,近年来我国有少数企业杀出重围。 目前, 天宜上佳(拟被新宏泰收购)是“复兴号”的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唯一供应商 。天宜上佳共持有五个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 CRCC 认证证书,覆盖 15 个车型。其他已通过动车组刹车闸片CRCC 认证的本土企业还包括北京浦然、北京华夏西屋、青岛亚通达、南车戚墅堰铁马、博深工具等。


2)车轴轮对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对外依存度高,国产化取得进展

目前,国内生产车轴的企业主要有晋西车轴、太原重工以及南北车旗下的货车生产企业。 南北车旗下的货车生产企业基本是为自身配套,同时也需要向晋西车轴和太原重工采购,以满足自身货车发展的需要。由于资金和认证的壁垒,目前车轴行业生产厂家数量基本稳定,行业内的竞争也趋于平稳。


长期以来,中国动车组车轴主要从日本的住友钢铁集团、德国的 BVV 公司和意大利的LUCCHINI 公司进口。 国内动车轴供应商以智奇为代表,具备动车轮轴毛培的精加工、组装、检修能力,其动车车轴、车轮原件均为进口。随着动车国产化进程提速,以马钢-晋西、太重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推进高速车轮国产化项目,已在标动上应用国产化产品。


另外,华铁股份第二大股东宣瑞国先生控制的另一家公司香港富山成功收购BVV,BVV是世界最大的轨交车轮、车轴、 轮对制造商,同时宣瑞国先生直接或间接持股多家轨交产业公司 ,未来有望以华铁为平台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


3)动车门行业:国产为主,市场准入壁垒高,市场格局稳定且较集中

轨道交通门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轨道交通门是一种技术密集型、机电一体化产品,需要企业通过多年的积累和研究才能完全掌握其核心技术。此外,轨道交通门系统必须具备整套的性能试验标准,以及成熟的项目开发流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各种技术标准的要求较高。随着行业管理的日趋规范,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达到环保节能的要求,进入地铁屏蔽门行业的技术壁垒将会越来越高。


轨道交通门系统国产为主,集中度较高。 城轨车辆门系统市场:主要由康尼机电、IFE-威奥、上海法维莱、北京博得和青岛欧特美等五家供应,其中康尼机电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干线铁路车辆门系统市场包括动车组和普通客车,其中动车组内门系统主要由康尼机电、青岛欧特美供应,其中康尼机电占据70%左右市场份额;动车组外门系统,在标动之前主要由合资企业处于主导地位,主要厂商为IFE-威奥和江苏纳博特斯克今创,两家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标动上外门系统由康尼机电产品作为设计标准,供应商为康尼机电和今创两家,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替代进口外门系统。


4) 空调:市场集中度高,市场竞争相对较弱

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三家公司市场占有率达到80%。 目前国内轨道车空调生产企业主要有上海法维莱交通车辆设备有限公司、石家庄国祥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和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等,它们都有着铁路专业设备厂商背景,三家企业总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


市场竞争相对较弱,毛利率水平较高。 松芝股份通过大修方式切入轨道车领域,成为轨道车空调市场的新秀。相对于客车空调市场50多家供货商的格局,动车、地铁空调市场相对客车空调市场竞争要弱得多。轨道交通空调的利润水平显著高于客车空调,毛利率可达60%以上。


这三家公司中,上海法维莱和石家庄国祥均为中外合资公司,在轨道交通空调行业耕耘已久,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广州中车是中国铁路机车车辆空调的三个定点生产厂家之一,城市轨道车辆空调系统主要国产化配套厂家之一,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家得到原铁道部认可的具有轨道车辆空调生产资质的厂家,现已被鼎汉技术收购。随着国产化步伐的加快,广州中车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3、对标国际,寻找中国的克诺尔、西屋制动

对标国际,轨交大国如美国、德国往往可以孕育出大的轨交配件公司,并且均经历国内配套+供应全球以及通过不断的兼并收购扩大产品线的过程。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大的轨交配件公司包括克诺尔、西屋制动(收购了法维莱)。


(1)克诺尔

克诺尔集团,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是世界领先的轨道车辆和商用车辆制动系统的制造商。克诺尔集团是技术发展方面的先驱,早在 110 年之前便对现代制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起到了显著地引导作用。2015 年,集团的销售额为 58 亿欧元,全球雇员人数达 24000 以上。


集团的轨道车辆系统业务部,是为用于城市交通的传统车辆,例如,地铁和电车,还包括货运列车、机车和客运列车及高速列车配备了最先进的产品。除了制动系统之外,其还包括了智能登车系统、空调设备、电力供应系统、控制组件、玻璃刮水器、月台屏蔽门、摩擦材料以及驾驶员辅助系统。此外,克诺尔集团还提供驾驶模拟装置和电子学习系统,旨在为列车工作人员提供最好的培训。克诺尔轨道车辆系统于2016年创下了超过2.99亿欧元销售额,雇佣的员工人数超过14,440名。


商用车系统业务部向客户提供卡车、客车、挂车和农用设备的制动系统。在底盘系统业务领域,克诺尔集团不仅仅在电子控制和辅助驾驶系统方面,同时还在供气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除制动系统外,其它产品线包括传动线系统以及柴油发动机的扭转振动减振器。


克诺尔业绩一直都是稳定增长,经营状况很好。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克诺尔营业收入小幅下滑,2014年实现总营收57.34亿美元,其中轨道车辆系统实现营收29.84亿美元,商用车辆系统实现营收27.50亿美元;2016年实现总营收61.03亿美元,轨道车辆系统实现营收33.10亿美元,商用车辆系统实现营收27.93亿美元。


净利率总体保持上涨趋势。2013年实现净利润4.2亿美元,净利率达7.35%,2016年实现净利润5.37亿美元,净利率更是高达8.82%。


(2)西屋制动

美国西屋制动公司是北美最大的铁路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之一,是全球铁路行业世界上最大的附加值、 以技术为基础的设备和服务提供商之一,具有140余年历史的世界轨道行业奠基者及领跑者,其140年前制动系统的发明奠定了当今世界轨道交通制动领域的基础。它在生产一系列的机车,货车和客车车辆的组件的同时,还制造调车机车和往返机车,提供售后服务,其中包括货车机车维护。其产品几乎可以在所有的美国机车、货车、地铁车辆和公共汽车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这些交通工具上找到。西屋制动在世界各地均设有工厂,在全球31个国家有生意往来。2017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中65%来自海外。


西屋制动在2015年以约18亿美元价格收购法国铁路设备生产商–法维莱。法维莱约在90年前成立,最新财政年度销售收入约为12亿美元。合并后的公司成为世界最大铁路设备制造商之一,年度营收在35亿美元左右,而年销售额5亿美元。


1993年,西屋制动总营收只有2.85亿美元,经过六年的连续增长,到1999年,总营收达到11.21亿亿美元,增长近5倍。虽然中途有经历过小幅度下滑,但是总体趋势仍然是增长的,到2015年,总营收已达到33.08亿美元。2016年受到全球经济变缓的影响,总营收同比下降11.4%,为29.31亿美元。


西屋制动主要业务在于特色产品和电子产品,占总营收三分之一左右,制动产品在营收中比重增长较小。


西屋制动毛利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30%左右,由于2015年收购法维莱,导致2016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5.2%,毛利润同比环比皆有所下降。2002年,由于异常项目亏损同比增长94.2%,净利润下滑极大。但是后来公司经过战略调整,慢慢恢复过来。整体来看,净利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


(二)国内轨交装备公司各显身手,寻找高弹性平台型公司

华铁股份:轨交资源整合者

公司子公司亚通达设备国内给水卫生系统龙头地位稳固,市占率50%+,主要客户包括中车青岛四方(四方车辆占总车辆的一半,其订单几乎100%给亚通达设备),中车长春客车厂和中车唐山公司。


同时,公司内生自研备用电源,公司研发的备用电源主要运用于CRH2型动车、CRH3型380BL动车以及高寒车,目前在动车市占率已达50%以上,未来将开辟城轨地铁市场。动车+地铁备用电源对应十三五年市场空间达4.9-5.6亿元。


公司还研制制动闸片,是动车关键零部件之一,属于耗材产品,目前依然由进口占据半壁江山,公司CRH2型动车用的制动闸片应用成熟,未来有望拿到250/380km车型的资质并实现批量供货。


通达实际控制人、华铁第二大股东宣瑞国先生在轨交和自动化行业有着优秀的资本运作经验。其控制的另一家公司香港富山成功收购BVV,BVV是世界最大的轨交车轮、车轴、 轮对制造商,同时宣瑞国先生直接或间接持股多家轨交产业公司 ,未来有望以华铁为平台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


康尼机电:轨交门系统绝对龙头

公司在高铁动车组内门市场占有率达60%-70%,且是高铁外门打破国外垄断的供应商,是标动门系统标准制定者,16年市占率近30%,随着标动比例的提升进口替代进程持续进行。


公司是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厂商的直接供应商,在国际市场有很强竞争力,未来有望借助“一带一路”开拓海外市场。


新宏泰:并购天宜上佳,成就高铁刹车片国产第一股

动车组刹车片年市场空间超过60亿,天宜上佳目前是"复兴号"刹车片唯一供应商。 目前,天宜上佳是“复兴号”的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唯一供应商。天宜上佳共持有五个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 CRCC 认证证书,覆盖 15 个车型。本次募集配套资金为公司开拓在动车组与轨道交通车辆零部件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本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7.85亿,其中5亿用于高速列车基础制动材料研发及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项目。报告期内天宜上佳累计销售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 41.45 万片。2015 年、2016 年、2017 年 1-4 月营业收入分别为 27,463.76 万元、47,149.85 万元、21,318.90 万元,净利润分别 为 8,866.62 万元、19,696.99 万元、9,400.52 万元。目前克诺尔在我国高铁刹车片市场的占有率高达 80%多,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有利于天宜上佳未来发展。


鼎汉技术:收购德国SMA RT ,加速“地面到车辆”转型战略,“国内到国外”战略初步落地

公司出资2298万欧元,通过香港鼎汉收购SMA AG持有的SMA RT100%股权。SMA RT在地铁和有轨电车辅助电源技术方面国际领先,拥有MEE-NT技术平台,可实现轻量化、小型化、灵活、高密度、高集成度的车载辅助电源,并与国外各主机厂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应用案例。


公司的愿景是“打造轨道交通行业最值得信赖的国际一流企业”,公司制定了 “从国内到国外”的发展战略,对德国 SMA RT 公司的并购是这一战略的初步落地。SMA RT 在车载辅助电源技术方面国际领先,并与国外各主机厂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全球应用案例。通过 SMA RT,公司可以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同时加强对国际轨道交通市场的了解与理解,接触更多拓展和合作的机会,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


公司的车载辅助电源产品目前已获取了普通铁路的资质,动车的车载辅助电源正在研发中,其车载辅助电源主营产品为DHVM系列车载紧急通风逆变器、DHVM系列有轨电车10kW充电机、DHVX-H系列动车组辅助电源系统、普铁车载辅助电源系统。公司缺少地铁的车载辅助电源相关产品和应用。标的公司正是地铁车载辅助电源的全球领先企业,将完善公司车载辅助电源序列的产品,同时提升公司车载电源相关产品的研发实力。


永贵电器:轨交连接器龙头

城轨连接器:地铁大年(17-19通车高峰,行业年均增速30%-50%),公司作为城轨连接器龙头率先受益。


动车组连接器:十三五期间动车组保有量翻番,公司研发的标准动车组直流与辅助跨接连接器已小批量试运行成功,受益于进口替代,公司动车组连接器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高铁Wi-Fi:与快越科技合作进军高铁Wi-Fi、新能源汽车车载Wi-Fi市场,在动车、新能源汽车领域继续横向拓展Wi-Fi业务。


贯通道:公司收购重庆永贵切入贯通道市场,贯通道行业市场空间每年20-25亿左右。重庆永贵是国内少数具有技术优势可实现进口替代的贯通道企业,未来有望背靠永贵电器的客户优势和优秀的制造能力快速实现进口替代占领更多市场。


受电弓碳滑板及刹车片:永贵电器通过增资参股万高科技进入受电弓碳滑板,未来还将拓展刹车片业务,切入十三五“受电弓碳滑板+刹车片”200亿市场。


轨交门系统:公司牵手国际领先的自动门技术公司博得兄弟成立永贵博得,展开轨道交通车辆及大巴门系统及零部件等业务的技术合作,将在轨交及新能源汽车板块横向拓展门系统业务,进一步增厚业绩。


轨交新产品:储备油压减震器和计轴轨交信号设备新产品,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广,有望再造新永贵。公司动车组辅助系统供电蓄电池组项目已完成样机开发,同时样机已经通过中国铁道科学院相关性能指标测试,正在进行量产前准备工作,该产品主要运用于高铁动车组,是动车组在接触网电压缺失或变流器故障等情况下,作为应急备用电源向车内负载供电的关键核心储能设施;YLJZ-F2型计轴研发项目完成了该项目的总体设计、硬件电路设计、机械结构设计、软件设计、样机试制、系统联调和样机改进。


四、庞大存量,后市场成为未来10年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轨交车辆保有量年年攀升,装备后市场迎来需求爆发期。快速铁路“十二五”期间新增通车里程逐年增加,于2015年迎来通车高峰。 “十二五”新增动车 1625 标列,考虑到路网加密,预测“十三五”新增动车组超过2000标列。“十二五”以及“十二五”之前新增的动车组经过几年的运营将在“十三五”期间陆续步入大修期。


2015-2017年是城轨通车的高峰期,“十二五”期间新增城轨车辆2467标列,根据现有的城轨线路通车计划和路网加密需求,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新增城轨车辆超过5000列。“十二五”以及“十二五”之前新增的城轨车辆经过几年的运营也将在“十三五”期间陆续步入大修期,进一步繁荣了“十三五”期间的轨交后市场。


我们将后市场对于设备类的需求分为: 1、中车、铁总、各个地铁公司等业主的车来那个检修基地对于检修设备的需求,2、零部件的维修以及更新替换。


(一)庞大存量,动车组逐渐进入大修期

1、大修空间年均百亿


按照中车公布的高级修检修价格以及上表披露的检修时间,我们可以预测出中车2017-2020年高级修价值量将分别达到136.89亿、133.54亿、180.43亿、242.66亿。


2、检修产能不足+自动化率提升,检修设备需求向上

中国中车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中车集团与铁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高级修合作,研究产能布局充分释放双方产能,提高高级修效率、降低成本。


动车组存量庞大,高级修进入常态,预计未来中车维修占比进一步提升,铁总及中车对检修设备的需求仍存在缺口。战略协议中强调高级修合作,双方合作旨在提高效率,提升产能利用率,表明铁总和中车在目前的高级修上仍存在产能不足。随着动车组存量市场进一步扩大,高级修需求逐年提升,维修业务及维修设备的需求也将提升。


(二)存量逐年扩大+大修期来临,零部件更换市场需求逐年递增

“十二五”以及之前新增的动车组将在“十三五”陆续步入大修期。 自2004年中国引进第一组动车,伴随每年新线路通车以及车辆的交付,动车保有量连年攀升。对比快速铁路网新增通车里程和新增车辆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的总新增通车里程要高于”十三五”期间的总新增通车里程,“十二五”新增的1625标列将在“十三五”陆续步入大修期,而“十三五”前期新增动车组的部分零部件也将在后期开始进入大修期。


2015是新增车辆最多的一年,这些新增的车辆也将在未来5-6年持续创造巨大的维修与配件市场。 不同的轨交车辆零部件有不同的更新周期,但大多在3-6年,这也就意味着“十二五”以及“十二五”之前新增的动车组将在“十三五”陆续步入大修期,“十三五”期间的后市场规模不可小觑。


国家积极推进轨交零部件国产化。在政策的支持下,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 我国已经实现或者即将实现刹车片、空调、牵引电机、门系统、给水卫生 系统、连接器、弹性元件、车轴和受电弓滑板等零部件的国产化生产。这 就意味着不仅新车的零部件采购可以使用国产化产品,旧车零部件的维修 更新也可以使用国产化产品。轨交后市场这块蛋糕渐渐变得触手可及。


(三)运营维护市场为轨交未来10年兵家必争之地,设备厂商初尝PPP模式

杭绍台城际铁路(Hangzhou-Taizhou Inter-city Passenger Line),指连接杭州、绍兴、台州三地的专供旅客列车行驶的路网铁路,是浙江省内的一条城际客运专线。线路全长269公里,其中新建线路全长224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350公里/小时,项目总投资448.9亿元,由民营资本、中国铁路总公司、浙江省交通集团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其中民营资本占51%;计划于2017年全线开工建设,2021年底完工,总工期4年。是我国第一条由民营资本牵头投资的铁路线路。


其中,设备厂商众合科技公告与浙江复星、省基建投等组成的联合体成为杭绍台铁路PPP项目中标人。参与PPP项目将有助于推动设备整包化。


五、投资建议及相关标的

(一)投资建议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我们重点推荐一下投资逻辑线条:

1)车辆装备:中车逐步显现配置价值;

2)高弹性零部件企业:轨交产业每年投资在8000亿元以上,轨交后市场规模巨大。目前我国高铁一些关键的零部件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或者从中外合资厂购入,但即便是合资厂也只是负责相关部件的组装,高铁目前实际国产化率约为50%,进口替代空间广阔,目前的空白点主要集中在刹车片和车轴轮对上。建议积极关注主营轨交后市场的高弹性零部件企业;

3)城轨区域龙头:进入2017年,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迎来爆发期,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拥有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的龙头标的将优先受益;

4)后市场:布局后市场领先标的;

5)重点推荐中国中车、新筑股份、康尼机电、海达股份、华铁股份、新宏泰、众合科技、神州高铁等。


(二)相关标的

1、中国中车:大国装备,趋势向上

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 公司由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对等原则合并组建的A+H股上市公司。公司自主建立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和制造基地,以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铁路货车、城市轨道车辆为代表的系列产品,已经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中国中车制造的高速动车组系列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名片。产品现已出口全球六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


公司2017H1实现营业收入887.17亿元,同比减少5.83%,但环比有所增长,整体降幅有所收窄。 随着车辆交付量的回升,二季度收入环比有所上升(Q2单季同比增2.32%,环比增64.1%),公司最差时点已过,下半年随着动车组交付量进一步回升,预计全年降幅进一步收窄甚至转增。展望未来三年(2018-2020),高铁通车里程恢复增长,地铁通车里程维持增长,轨交装备业务(包括铁路装备和城轨)迎来向上周期。


标动复兴号首次上线运营,铁总和中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未来动车组招标将以标动为主导。 中车集团与铁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战略采购合作签订采购标动500组的战略采购意向。该采购协议大致为我们勾勒出未来三年动车组招标中标动比例。协议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未来3年通车里程计算得出未来3年年均动车组需求量在400标列左右,则标动占比至少在30-40%。随着动车组招标和交付量的回升,动车组业务盈利能力强,未来量的回升将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业绩弹性。


2、新筑股份:打造西南区域“小中车”

西南地区轨交行业蓬勃发展,公司直接受益。 公司布局轨交产业已具规模,成为除中车之外国内第二家有城轨车辆(包括地铁、有轨电车等)生产能力的企业,300辆低地板车辆募投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毕。城镇化发展积极推动城轨建设,从十三五规划来看西南地区的轨交行业蓬勃发展;我们测算,西南四省市(云贵川渝)未来两年(2017-2018)新增地铁通车里程达489公里,地铁用车市场规模达到132亿~176亿元;另外,十三五期间西南四省的正在规划或建设的有轨电车里程达到800公里,累计投资规模预计达到1040亿元到1200亿元之间,有轨电车市场规模达198-279亿元,公司作为本土企业直接受益于区位优势。


“小中车”雄踞西南,借PPP之力扶摇直上。 公司掌握业内最先进的第三代100%低地板车辆技术,国内除中车外仅此一家,由于西南地区中车的市场份额较少,公司有望依靠技术占据竞争优势。另外,公司较早参与新津县的现代有轨电车示范项目R1线路建设,率先提出PPP合作模式,为公司将大概率获得新津县剩余5条线路(约60公里,投资额约70亿)以及成都有轨电车项目(总规划里程约100公里)奠定基础,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已签订宜宾市首条示范线有轨电车项目的建设及运营,线长约20公里。


传统业务结构得以优化,迎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公司成功剥离其工程机械业务,同时基于在桥梁功能部件的技术储备,成功开发桥梁检测车及其他防护系统,可开展日常维护服务业务,为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并随着公路或轨交桥梁的增加而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公司战略性收购奥威科技51%的股权进入超级电容器领域,其超级电容产品类型丰富、技术领先,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同时,超级电容作为现代有轨电车的重要子系统之一,有助于公司轨交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有望成为业绩新的增长点之一。


3、华铁股份:轨交资源整合者

原春晖股份剥离化纤业务,已改名华铁股份,聚焦轨交业务。 公司通过收购香港通达切入轨交业务,从传统的亏损的化纤业务转变为一个新的轨交零部件公司,亚通达设备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轨道交通领域为客户提供给水卫生系统、备用电源系统和制动闸片等智能、节能、环保的解决方案,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盈利能力强。香港通达承诺业绩2015-2017年为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12亿、3.9亿、4.5亿。


立足给水卫生系统龙头地位,内生外延布局轨交零部件新产品。 亚通达设备国内给水卫生系统龙头地位稳固,市占率达60%,主要客户包括中车青岛四方(四方车辆占总车辆的一半,其订单几乎100%给亚通达设备),中车长春客车厂和中车唐山客车公司。给水卫生系统十三五每年市场空间达12-13亿。内生自研备用电源和制动闸片。公司研发的备用电源主要运用于CRH2型动车、CRH3型380BL动车以及高寒车,目前在动车市占率已达50%以上,未来将开辟城轨地铁市场。动车+地铁备用电源对应十三五年市场空间达4.9-5.6亿元。公司还研制制动闸片,是动车关键零部件之一,属于耗材产品,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公司CRH2型动车用的制动闸片已获得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未来取得CRCC认证后有望给250/380车型批量供货。制动闸片十三五每年市场空间超60亿元,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新管理层国际视野,产业链整合未来可期。 通达实际控制人、春晖第二大股东在轨交和自动化行业有着优秀的资本运作经验。宣瑞国先生是通达的实际控制人,自身国内A股平台是春晖股份。其在港股还有中国自动化,宣瑞国先生团队在运作中国自动化时就已经体现其优秀资本运作经验。成功经营交大微联证明了宣瑞国先生团队在轨交行业独到眼界及丰富的产业经验,未来春晖在轨交产业链进一步整合可期


4、康尼机电:轨交门系统龙头,“投资”+“消费”双轮驱动

铁路车辆行业筑底回升,地铁迎来通车高峰期,公司作为轨交门系统龙头在显著受益行业增长的同时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轨交产业链最坏时点过去,未来2-3年轨交产业链景气度会保持稳健回升,特别到十三五末期将加速回升。2017年是动车组交付和订单筑底的年份,2018-2020年逐步恢复增长。2016年新增地铁里程535公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7-2018年新增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地铁车辆需求持续旺盛。公司是轨交门系统绝对龙头,将充分受益行业增长。公司城轨门系统市占率常年保持50%以上,动车组内门系统市占率达60-70%,外门系统市占率2016年近30%且随标动招标比例提升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通过收购龙昕科技,进军消费电子领域,将驱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拟收购龙昕科技,切入手机表面处理行业,龙昕科技手机表面处理居手机产业链重要地位,未来增长可期。2017年智能手机的表面处理市场规模高达759亿元,龙昕科技技术及客户资源积累深厚,且毛利率高达32.30%,显著高于A股可比公司。本次收购在2017-2019 年净利润2.38 亿、3.08 亿、3.88 亿元的业绩承诺下,追加承诺2020 年净利润不低于4.65 亿元,2021 年不低于5.35 亿元,彰显了各方对龙昕科技的强烈信心。


5、新宏泰:43亿并购天宜上佳,成就高铁刹车片国产第一股

公司实控人维持控股地位,天宜上佳17-19业绩承诺分别为2.28亿元/2.63亿元/3.03亿元。 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完成后,新宏泰总股本增加至 288,504,828 股,根据 2017 年 9 月赵汉新、赵敏海、沈华、余旭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赵汉新、赵敏海实际支配表决权的公司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30.40%,保持控股股东地位不变,赵汉新及赵敏海仍然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社会公众股持股数量超过 25%,新宏泰的股权分布仍符合上市条件。原天宜上佳管理团队,吴佩芳、久太方合及释加才让本次交易完成后合计持有新宏泰股份比例为 19.99%。标的公司做出业绩承诺, 2017 年、2018 年及 2019 年分别实现的经审计的净利润不低于 22,814.70 万元、26,281.45 万元 和 30,341.07 万元。


动车组刹车片年市场空间超过60亿,天宜上佳目前是"复兴号"刹车片唯一供应商。 目前,天宜上佳是“复兴号”的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唯一供应商。天宜上佳共持有五个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 CRCC 认证证书,覆盖 15 个车型。本次募集配套资金为公司开拓在动车组与轨道交通车辆零部件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本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7.85亿,其中5亿用于高速列车基础制动材料研发及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项目。报告期内天宜上佳累计销售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 41.45 万片。2015 年、2016 年、2017 年 1-4 月营业收入分别为 27,463.76 万元、47,149.85 万元、21,318.90 万元,净利润分别 为 8,866.62 万元、19,696.99 万元、9,400.52 万元。目前克诺尔在我国高铁刹车片市场的占有率高达 80%多,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有利于天宜上佳未来发展。


6、神州高铁:深耕轨交运营维护,领先的轨交后市场布局者

公司是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领军企业 ,通过“产业+资本”布局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全产业链,打造"互联网+高科技"的复合型数据平台企业。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各铁路局、动车检修基地、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主机厂、机务段、车辆段、供电段、动车运用所、城市轨道交通,在市场格局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地位。


公司2017H1营收略有下滑,利润稳定增长。 2017上半年实现营收5.68亿元,同比下降7.69%;实现归母净利润5573万元,同比增长32.88%。公司在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领域占据大量市场份额,随着新线运营车辆招标复苏在即,轨交车辆将陆续进入大修里程,运营维护需求进一步凸显,预计运营维护装备及服务的投资金额及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未来增长令人期待。


公司成立了大铁、城轨、海外三大营销中心以及PPP事业部,全面覆盖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和客户群。 在保证大铁市场份额的同时,2017年上半年城轨营销中心与多家地铁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面对城市轨道交通 PPP 新模式,公司自身坚持聚焦三四线城市,并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推进城市轨交合作项目。


7、众合科技:城轨信号系统龙头,进口替代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公司是国内轨交信号系统龙头,中标重庆轨交4号线打开进口替代市场,有轨电车信号系统和AFC放量也值得期待 。地铁信号系统: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iTRACON型CBTC系统,并已通过安全评估。公司2016年中标重庆轨交4 号线一期信号系统工程,公司将成为北京交控、中国通号、中国铁科之后,第四家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轨信号系统供应商,自主化信号系统订单的签订,意味着公司打开市场准入门槛,未来有望实现收入和毛利率的双升。


环保业务重点转型发展水处理业务,收购海拓环境、苏州科环丰富水处理业务领域 。公司转让了网新机电100%的股权剥离了大气治理EPC业务,收购海拓环境和苏州科环100%的股权,不断横向重点拓展水处理业务,海拓环境作为浙江省领先的电镀工业园区废水处理运营商。公司从原来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污水处理运营等业务迈向污水处理工程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海拓环境2016年承诺利润3744万元 。苏州科环是一家从事工业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及综合治理的综合性环保公司。主要专注于石化行业污水处理业务,属于工业污水深度处理领域的高技术服务型公司。苏州科环2016年、2017年、2018年承诺利润分别为5850万元、7312万元、9141万元。


8、永贵电器:轨交连接器龙头,多元化经营稳步增长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轨道交通连接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主导产品包括铁路客车连接器、铁路机车连接器、城轨车辆连接器和动车组连接器。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及下属子公 司共拥有专利243项, 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181项,外观专利36项,其中包括轨道交通连接器产品、新能源电动汽车连接器产品、通信连接器产品。公司产品经CRCC认证,且通过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供应商资质审核,在轨道交通连接器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9年开始,永贵电器立足国内轨交连接器绝对龙头地位 。充分受益于国内下游轨交高端连接器市场进口替代和高景气度,起营业收入处于持续增长,2009-2015年公司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87%。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达9.55亿。毛利率达40%,毛利率下降是由于对于电动汽车连接器、通信连接器以及军工连接器布局使得前期成本上升,同时高毛利轨交业务占比有所下降。


永贵电器致力打造“轨交+新能源+通信+军工”四大主营业务。轨交方面, 今年上半年招标动车组量仅129标准列(包含50列标动),据新闻报道标动定价之后中铁总再采购中国标动104列,合计采购标动154列,合计采购动车组233标列。全年中车的动车组交付量预期仍维持在300-350标列之间。预期 2017 动车组招标恢复,下半年引领公司轨交板块反弹。 新能源汽车业务 ,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2万辆和25.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6.2%和21.5%。中汽协年初发布预测2017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将达到70万辆。考虑历史销售情况均呈现上半年销量较低,下半年销量较高的趋势,下半年电动汽车连接器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 通信领域, 公司并购翊腾电子,并通过增资控股永贵盟立切入华为供货体系; 军工领域, 公司已获得相应资质,未来有望率先拓展海装、陆装领域。通信及军工连接器业务布局已成型,市场空间超百亿,未来3年持续高增长格局确立。


9、海达股份:轨交橡胶部件小龙头,多领域发展市场空间广阔

海达股份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端装备配套用橡胶零配件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橡胶零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渐次进入航运、轨道交通、建筑、汽车四大领域,逐步形成了船用舱盖橡胶部件、集装箱橡胶部件、盾构隧道止水橡胶密封件、轨道车辆橡胶密封条、建筑橡胶密封条、轨道减振橡胶部件、汽车橡胶密封条及其他共八大类产品。公司2016年实现营收8.5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8298万元,预计2017年实现60-80%的增长。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是汽车类、轨交类产品类销售增长所致。其中轨道交通领域业务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汽车领域业务收入保持较大增幅,建筑领域与航运领域业务收入也将恢复。


公司轨交业务持续增长,未来三年轨交市场迎需求高峰 。公司在轨道交通车辆密封条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未来2-3年,地铁维持通车高峰,动车招标恢复,公司轨交业务将维持稳定增长。从在手订单看,公司“止水”、“减震”两大产品在手订单饱满,公司业务涵盖地铁、隧道、城际、铁路领域。


切入整车密封+减震件,预计汽车板块增速超50 %。公司在汽车天窗密封领域领先,以此切入整车密封市场,发展顺利,目前已进入上汽、一汽、广汽、北汽及新能源车的供货体系,随着前期与主机厂合作车型逐渐量产,预期密封业务将实现腾飞。减震件对应十三五市场空间达到每年260亿,公司以汽车密封带动汽车减振,内联外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其车辆减震产品获得了华晨汽车等工厂认可并获得整车悬置件的订单,并有十多个车型的减震产品正在开发研制,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外延并购,进军汽车轻量化市场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汽车轻量化材料标的公司100%股权。汽车轻量化能够兼顾提高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双重目标。作为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共性核心技术,轻量化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预计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几种材料和工艺的应用将在2020年带来250亿以上的市场机会。一旦完成并购,将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与特斯拉签订太阳能屋顶密封件订单,正式进入新能源领域 。公司与特斯拉签署太阳能屋顶密封件采购合同。此次太阳能屋顶密封件采购合同的签订是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首次斩获。公司不仅成功开拓新能源领域,而且成功打入了特斯拉的供应商体系。特斯拉无论是技术、制造还是销售均处于全球纯电动汽车行业的前沿,是新能源领域的标志性公司,是非常优质的客户。此次订单是公司与特斯拉合作的开端,为与特斯拉其他业务板块的合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扩展其他太阳能领域业务带来积极影响。公司有望在新能源领域开启新的增长点


10、鼎汉技术:收购德国SMA RT ,加速“地面到车辆”转型战略,“国内到国外”战略初步落地

公司出资2298万欧元,通过香港鼎汉收购SMA AG持有的SMA RT100%股权 。SMA RT在地铁和有轨电车辅助电源技术方面国际领先,拥有MEE-NT技术平台,可实现轻量化、小型化、灵活、高密度、高集成度的车载辅助电源,并与国外各主机厂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应用案例。


公司的愿景是“打造轨道交通行业最值得信赖的国际一流企业”,公司制定了“从国内到国外”的发展战略,对德国 SMA RT 公司的并购是这一战略的初步落地。SMA RT 在车载辅助电源技术方面国际领先,并与国外各主机厂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全球应用案例。通过 SMA RT,公司可以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同时加强对国际轨道交通市场的了解与理解,接触更多拓展和合作的机会,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


公司的车载辅助电源产品目前已获取了普通铁路的资质,动车的车载辅助电源正在研发中,其车载辅助电源主营产品为DHVM系列车载紧急通风逆变器、DHVM系列有轨电车10kW充电机、DHVX-H系列动车组辅助电源系统、普铁车载辅助电源系统。公司缺少地铁的车载辅助电源相关产品和应用。标的公司正是地铁车载辅助电源的全球领先企业,将完善公司车载辅助电源序列的产品,同时提升公司车载电源相关产品的研发实力。



点击查看近期重点报告





【海国图志系列报告】

【海国图志新篇】系列第一章:卡特彼勒百年发展启示录


【海国图志新篇】系列第二章:瞰库卡百年崛起之路,探国内产业兴盛之道


【煤改气系列报告】

从招标和政策规划探析煤改气潜在需求量和释放节奏


大元泵业(603757.SH)深度报告:煤改气进入放量期,大元泵业屏蔽泵最受益


【煤化工系列报告】

杭氧股份调研纪要:气体价格有望维持高位,设备业务下半年继续增长


杭氧股份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预计三季度净利润将继续大幅提升


继续强烈推荐杭氧股份:液氧价格上涨带动工业气体利润弹性,空分设备下半年进入招标落地期


工业气体行业专家交流纪要


杭氧股份暨工业气体行业专家电话会议纪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