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用了老师讲的成功案例的方法,”
“但为什么一点儿用都没有呢?”
“甚至TA对我更加冷淡了?”
其实,
在情感和关系修复的过程中,
老师用案例来例举的,
更多的是一种本质性方法,
而非直接可以套用的操作方式。
那么,
在实际的情感修复操作中,
当你有了方法论,
当你有了成功案例作为参照,
究竟应该怎么操作才是有效的呢?
情感修复的独特性
这两天收到了一个热切关注公众号和我课程的粉丝留言,说觉得情感修复根本没有用,只是拖延时间的噱头而已。
我请他给我讲讲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他描述的情况是这样的:
一个月前,他和女朋友分手了,因为两个人相处的时间比较长了,所以这个男生是完全放不下对方的。于是,这个男生开始尝试用各种方式让女朋友回心转意,也道过歉、做过承诺、讲过道里,但是,都没有成功。
分手一周之后,这个男生看到了伊思的文章,于是就开始关注我所讲的一些挽回方式和案例。并且发现自己的情况和其中一个成功案例很像,这让他看到了希望,觉得自己是可以挽回成功的。
后来他开始“复制”这个成功案例的策略,并且开始逐步实施。但没想到刚开始那个女生就没有任何回应,并且彻底拉黑了这个男生的微信和电话。
这才有了这个男生抱怨“挽回都是无用功”的事情。
从这件事情来看,挽回和情感修复真的没有用吗?
或者说,情感修复的操作都是不正确的么?
并不是。
之所以在成功案例中提到的挽回策略和操作在你身上没有奏效,只能说明这个方式并不适合你。
我之前也说过,看似相同的情况,背后的本质成因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即便完美复制了案例中的方式,也只会无功而返,甚至会起到反效果。
成功案例只是在讲述理论体系时的一个例证,可以作为样本来参考如何把方式转变为行动,而不是直接套用就能有效的。
从思维模式入手
很多人会问:
“那既然成功案例讲的只是方法论,我究竟要怎么把这些方法变成确实可行的操作呢?”
很简单,先判断对方和自己的思维模式,再针对性的从彼此主导的思维模式中入手。
我在课程和之前的文章中,都详细讲过LB(理性主导)思维类型和RB(感性主导)思维类型,而几乎所有的情感修复方法论,都是以这两种思维模式为根本的。
也就是说,想要真正达到修复情感裂痕或者达成挽回目的,第一步是要搞清对方和自己的思维主导类型。
依照思维模式来明确自己该说些什么、该做些什么、该用什么方式去说去做,这才是一个有效的情感修复操作。
简单的来说,面对LB思维类型和RB思维类型时,有这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当你的挽回对象是LB类型时:
01.
就事论事,解决问题和化解误会是最重要的,不要说多余的废话;
02.
多做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来支撑操作,LB类型非常重视这些;
03.
不要动不动就讲道理,说点实际的比什么都重要;
04.
让TA能感受到你是一个靠谱的人,而不是用嘴说完就完了。
当你的挽回对象是RB类型时:
01.
TA更希望被看到、被关注、被认可,而不是你冷冰冰的讲事情;
02.
情感修复时不要急躁,给对方充足的思考时间;
03.
不要逼TA做什么承诺或者保证,这只会吓跑对方;
04.
多进行感受性交流,多体会TA的情绪,而非只停留在事件层面。
总的来说,虽然LB和RB的应对方式不是完全相反的,但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处。所以,如果你没有针对性的来调整自己的操作,只能是白白努力。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
每个人的思维主导状态不是一定的,也并非是完全不会切换的。每个人的主导模式都会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情绪、谈论话题等等发生变化。所以,在当下及时判断出对方的思维状态,再随机应变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话题,才能更快的达成情感修复目的。
今日吐槽话题:
你会判断对方的思维主导模式吗?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