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摄影师说,“摄影就是三分拍照,七分后期”;也有朋友认为,真正的摄影应该是“前期越用心,后期越省心”。
但不论是哪一个观点,都没有否认——
后期从来都是摄影中无法避免的一个环节
!
从胶片时代就是如此,我们对照片进行适当的后期处理能更好的表达情绪,还原我们心中的场景。
例如这样一张照片:
因为手机宽容度的限制和自动曝光的特性,拍出来的场景和我们肉眼所见的场景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当时真实的场景应该是接近这样的:
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后期来帮我们还原我们心中的场景:
首先我们利用
泼辣修图
的【去雾】工具消除大气中的雾霾,让云层的形态更加清晰:
然后我们利用径向滤镜增强地面的曝光,我们建立一个径向滤镜覆盖住地面,然后调整了这些参数:
曝光+71:让地面的更加明亮。
饱和度+53:让地面建筑物的色彩更加鲜艳。
对比度-76:让地面的细节更加丰富。
高光-100:降低高光的亮度,让云层的细节更丰富。
阴影+100:提高阴影的亮度,让地面的细节更丰富。
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调整,我们就对场景进行了一个还原与再造,这也是后期的功效所在。
还有些时候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拍摄的照片无法展现出细腻平滑的色彩感受,显得沉闷不堪。
这时候要让照片看起来生动自然,依然少不了后期的调整,比如下面的效果图。
效果图
一、用
泼辣修图
打开原图
原图
二、提高曝光
画面有些昏暗,我们提高画面的曝光让画面更加明亮。
三、调整高低光
我们提高阴影和黑色色阶的值至+100,让画面暗部的细节显现出来:
高低光工具的具体含义
:
高光:对应的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
白色色阶:对应的是画面中较亮的部分,它控制的区域比高光更大。
黑色色阶:对应的是画面中较暗的部分,它控制的区域比阴影更大。
阴影:对应的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
阴影对应的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黑色色阶对应的是画面中较暗的部分,提高阴影和黑色色阶的数值可以让这些区域变亮但同时又不会影响画面中较亮和最亮的区域,从而实现分区调整的效果。
四、提高对比度
经过上面的调整之后,画面显得有些灰蒙蒙的,我们提高画面的对比度让画面更加通透。
五、调整饱和度
我们通过曝光调整让画面暗部的细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显现,但是这时候画面的色彩显得十分黯淡,我们提高饱和度和自然饱和度:
六、曲线调色
经过上面的调整,画面的基调已经调整完成,接下来我们进行局部的色彩微调。首先我们选中红色曲线,为画面的阴影部分加入红色:
利用红色曲线我们可以为画面加入红色或青色,曲线工具从左到右对应的是画面中从暗到亮的区域。
当我们向左上角拉动红色曲线的时候,可以为画面加入红色。
当我们向右下角拉动红色曲线的时候,可以为画面加入青色。
然后我们选择蓝色曲线,为画面的阴影部分加入黄色:
利用蓝色曲线我们可以为画面加入蓝色或黄色,曲线工具从左到右对应的是画面中从暗到亮的区域。
当我们向左上角拉动蓝色曲线的时候,可以为画面加入蓝色。
当我们向右下角拉动蓝色曲线的时候,可以为画面加入黄色。
经过这两根曲线的调整,画面的色彩就调整完成了。
六、HSL微调
经过上面的调整之后,我们觉得画面中的色彩有些过于艳丽,所以再利用HSL工具调整一下画面的饱和度。我们选中橙色(画面中的主色调就是橙色),然后降低橙色的饱和度:
HSL工具可以调整一种色彩的色相、饱和度、明度
色相:一种色彩区分于其他色彩最准确的标准,例如红色和黄色,调整色相可以把一种颜色转换为其他色彩。
饱和度:一种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度越高色彩越鲜艳,饱和度越低色彩越偏向于灰色。
明度:一种色彩的明亮程度,明度越高色彩越明亮,明度越低色彩越暗沉。
HSL工具可以分别针对不同的色彩调整其色彩属性,例如我们利用HSL工具选中红色,然后提高红色的饱和度,这时候画面中的红色会变得更加鲜艳,但是其他颜色例如黄色则不会受到影响。
经过上面这些调整,我们就完成了对图片的后期处理。
回到开头,其实应该也有朋友发现了,
“摄影就是三分拍照,七分后期”和“前期越用心,后期越省心”是相通的——
当我们拍照前便花了七分精力,后期处理时便只需要付出三分;倘若拍照时只愿意付出三分精力,后期就得再花费七分努力。
你选择哪一种方式?
图文| 泼辣修图(公众号ID:polaxiutu)
发布| 玩转手机摄影(已获作者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