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提醒】今天起,可以查分了→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最新】故意杀人案,警方悬赏缉凶!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迎春花开了!附近很多地方都有,你看过了吗? ·  2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2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我的年收入是多少?

唐韧  · 公众号  ·  · 2024-11-19 13:0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作者接入「腾讯元气」的AI能力后的成效,包括基于历史文章的AI分身对话、时间节约、数据价值体现等。同时,对AI分身回答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提到了AI的一些能力和应用场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接入AI能力成效显著

作者通过接入「腾讯元气」的AI能力,基于混元大模型学习了历年文章,显著节约了时间,盘活了历史数据,体现了数据的价值。

关键观点2: AI分身回答质量评价

作者对AI分身的回答质量进行了评价,指出回答质量有提升空间,尤其在准确性和理解幽默方面存在不足。

关键观点3: AI能力应用与提升

作者列举了AI分身在回答问题方面的几个实例,包括基于历史数据的推测和延伸回答等,体现了AI的关联推测能力。同时,作者期待AI在未来的更多应用场景,如声音朗读文章、互动直播等。

关键观点4: 个人微信与产品训练营相关信息

文章中提到了作者的微信联系方式和即将举办的产品训练营活动,旨在提升产品经理的综合能力。


正文

昨天我在公众号里接入了「腾讯元气」的 AI 能力,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学习了过去历年总计 1593 篇文章。


从昨天发布文章到现在,总计有 167 人完成了和我的 AI 分身对话,我认为成效显著。


我算了下,按照平均回答一个问题 3 分钟计算,唐韧的 AI 分身至少帮我节约了 8 个小时的时间。


换做我自己去回答这些问题,估计整整一天就搭进去了。


我写了很多文章,累计大几百万字,很多问题的答案在我的文章里其实都有。


过去的搜索能力只能做关键词检索,但是 AIGC 的能力可以做到基于知识库的结构化输出。


自此,我的那些历史经验数据才算是被真正盘活起来,重新发挥并体现了数据的价值。


不得不说,AI 真的是一种生产力的提升。


读者们在后台提过来的每一个问题我都看了,同时也看了下唐韧的 AI 分身在回答质量上的表现。


如果让我打分的话,100 分我会打 70 分。


这并不是一个高分,因为我觉得基于历史数据的回答质量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甚至在一些准确性上存在纰漏。


即便如此,这也是目前我用过的基于自己历史文章进行 AI 输出最好的产品了。


我也挑选了一些有意思的读者提问以及 AI 回答的答案,你们可以看一下。


第一个问题:唐韧现在的年收入是多少?



AI 回答的结论是 1 亿元。


有意思的是,我并没有在文章内容中写过自己的年收入是 1 亿元,而是在某一篇文章的留言区回复一位读者时提到自己年收入一个亿。


这篇文章是今年 7 月份写的,也就是说 AI 不仅对正文进行了学习,还对留言区内容进行了挖掘。



从当时的语境来说,这个回答是带有一定玩笑意味的,但是 AI 从客观上无法理解到这一点。


或者说,AI 还不懂幽默。


如果能基于我 5 年前的一篇文章进行数据学习和推测,AI 至少可以给出一个参考答案,唐韧年收入超过百万。


显然,这一点它没有做到。


第二个问题:李小姐是谁?



在这个回答中,AI 说李小姐是我的伴侣,虽然我在文章中并没有完整提及,但 AI 还是通过我和小小唐的关系推测了出来。


我在昨天的文章中演示了让 AI 回答小小唐真名叫什么的问题,然后它得出了正确答案。


不过在上面的延伸回答中,AI 就有点表现不佳了,它例举幽默场景的描述明显缺乏上下文且存在纰漏。


我特意找到了当时这篇文章,是我在 2020 年发布的,而且这篇文章还是在我另一个公众号「二叉叨」首发,我只是在「唐韧」做了引用。



关于 AI 引用的例子,在那篇文章内容中的完整上下文应该是这样的。



所以,AI 并没有去对完整意思进行理解推测,只是对内容进行了截取。


不过这也体现了另一个隐藏逻辑,它除了提取我公众号的所有文章数据外,也会对我引用的其他公众号文章进行提取。


在最后夸奖李小姐审美和设计能力强这一点上,AI 倒是给出了正确上下文,是基于我写的一篇自家装修文章。


第三个问题:有什么产品书籍推荐?



这个问题我每年至少要重复说很多遍,也不断会有读者在后台提问。


现在,这个问题有了很好的标准化答案。


这些书都是我在过去文章中反复推荐的,也强烈建议每一位产品经理阅读,AI 帮我整理提效了。


第四个问题:唐韧现在开什么车?



看过我最近文章的读者知道,我在文章中是有明确说过自己开什么车的。


但是,AI 并没有给出正确答案。


不过提问的这个读者又引导暗示 AI 进一步延伸思考,最后 AI 推测出我现在的其中一辆车是理想 L7。


对于这一点,我还是比较惊讶的。


虽然它没有一开始给出正确答案,但是它具备了关联推测能力。


整体来说,唐韧的 AI 分身还是展现出了和传统搜索引擎以及自定义回复完全不同的能力,这就是一种生产力进步。


随着我不断写作新的文章,这些数据都可以被重复利用起来,而且相当于持续在训练一个 AI 版本的我。


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现在,AI 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构建属于我的知识库和智能问答。


接下来,AI 可以用我的声音去朗读我自己的文章,微信团队已经开放出了这个功能,后续我会专门写文章跟你们介绍。


未来,AI 可以让你们看到我用自己的声音和你们互动,甚至是直播。


这是生产力的提升,我很期待。


在新一轮技术周期下,很多需求都有机会用 AI 重新满足一次,这又是属于产品经理的机会。


老故事结束了,新故事才开始!


推荐阅读:《 腾讯这操作,我服了!
················· 唐韧出品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