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正略管理评论,是正略咨询旗下的公众号。以“洞悉-让世界更简单”为使命,以读者的管理能力提升为目标,从思想、视野、品性、经营的逻辑与方法等维度展开内容。察宏观大势,析经营规律,评管理之道,论卓越之理。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不负光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马营销  ·  深耕IP内核,泡泡玛特探索潮玩发展边界 ·  7 小时前  
安利云学堂  ·  直播预告 | 雅姿滤镜精华新品发布会 ·  14 小时前  
他化自在天  ·  「任侠」感谢2024年1月第2周10位光荣榜 ... ·  昨天  
赛博禅心  ·  超级硬广:输入 ikun,解锁 ... ·  3 天前  
赛博禅心  ·  超级硬广:输入 ikun,解锁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正略产业观察:振兴东北,何去何从?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 2019-07-16 21:00

正文

作者:正略咨询《特色小镇和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及招商引资》研究课题组

组长:张文德、于洋

指导专家:赵民、刘非、崔玉莲、邓明时

组员:张晨琳、龙延、戴军东、蔡荣伟、王浩、王淮松、李绍拓、赵煜辉

来源:微信公众后“正略咨询”,ID:zlzxwx

如需转载,请获得上述公众号的转载授权。



形成一体化、智慧化的创新创业基地,是东三省塑造产业新城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内涵,是实现产业新城引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驱动力。



“投资不过山海关”、“唱衰东北”、“经济严重下滑”、“发展核心驱动力不足”、“人口流出”、“体制机制缺乏活力”、“政府存在失信”等词语,近年来逐渐成为了东三省的“代名词”。 东三省这位“共和国长子”,没能有效跟随国家经济战略与产业战略调整,导致沉重的重工业体系、资源驱动型产业体系、国企主导型产业体系难以迅速转型,逐渐被开放、活力、民营为主导的南部省份越落越远。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为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奠定了政策基础。 除出台政策外,对振兴东北也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支持,并提出东北地区要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 旨在推进产业转型,吸引优质人才与发展科技创新,使老工业基地焕发产业活力、形成全新发展动能的氛围。


因此,振兴东北的关键点在于产业的资源导入、更新换代、提档升级,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不是固守旧的产业体系去完善链条、打造集群。 产业发展需要落地载体,东三省腹地广阔,打造“产业新城”将成为新兴产业落地的重要抓手。


东三省需要多重资源导入,夯实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来源: 正略咨询





破除东三省体制机制瓶颈来激发活力,叠加区域发展动能构筑产业体系,前置做好基础设施实现筑巢引凤,理顺体制机制推动“招大引强”,是在东三省构筑产业新城、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逻辑。


01

破除东三省体制机制瓶颈


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东北人治理东北人”的传统模式,尝试启用干部轮换机制,与东南沿海发达省份轮换学习先进经验; 探索“小政府、大企业”模式塑造管理体制,全面激发产业新城的发展活力。


02

叠加区域发展动能


东三省的产业新城要想实现产城同步发展,必须优先找到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再赋予城市同步开发建设的各项功能。 要实现产业突破,必须实现“中国制造2025” 战略叠加、产业新城政策叠加、区域优势资源叠加、跨国企业技术输出与市场抢占机遇叠加。


03

前置做好基础设施


为了解决东三省产业新城产业发展所必须的人才引进等问题,弥补当地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需要通过人才公寓前置建设、基础设施前置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公共设施前置建设等措施,吸引产业、吸引企业、吸引人才,成为“有产、有城、有人、有景、有生态”的新型产业新城,面向高端制造技术人才、高端研发人才提供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的商业配套与公共服务配套。


04

理顺体制机制推动招大引强


为了进一步落实开发策略,必须有全新的体制机制等政策突破来解决当前发展问题、放大区域发展优势、盘活区域发展资源。 贯彻“理顺体制机制”、“实现招大引强”两条发展主线,申报国家级、省级新区,政策赋予开发建设与运营权限,明确区分管委会公共服务职能与操盘企业运营管理权限。


东三省打造产业新城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振兴东北、产城同步三大理念开展

来源: 正略咨询





在东三省打造产业新城,必须实现产业体系的突破,由于幅员辽阔、土地广袤、工业基础厚实,从传统重工业向国际化高端制造业以及国际化的高端制造科技研发转型升级将成为一条必经之路。 产业新城需要塑造产业爆点,导入如数控机床制造产业、军民融合产业、民航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等高端制造业爆点,同时配套构建一个高端制造业研发产业集群,形成相对完善的制造业链条。


打造高端制造业生态圈,形成“1+4+1+N”的产业体系,以集聚高端制造业为核心,以研发产业集群为关键配套,同步发展以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为理念的城市配套产业,打通公共服务环节,形成一体化、智慧化的创新创业基地,是东三省塑造产业新城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内涵,是实现产业新城引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驱动力。


  • 1个核心: 高端制造业核心产业生态圈;

  • 4个组团: 精准国别对接的产业组团,如日本数控机床产业园组团,以色列军民融合制造产业园组团,法国民航高端制造业产业园组团,德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园组团等;

  • 1个配套: 高端制造业研发配套;

  • N个支撑: 城市配套、公共服务配套、商业商务配套。


高端制造业及制造研发体系是东三省产业升级的重要导向

来源: 正略咨询





强化产业新城管委会对于产业服务、产业政策、招商引资能力,为新兴产业落地保驾护航。 全面提升管委会在组织定位、管理职能权限、土地政策、基础设施政策、人才政策、行政审批政策等多方面政策落地能力。


1.产业新城可享受国家、省政府对新区、开发区等广谱性政策,并量体裁衣地制定全新的政策,以及东三省的区域性政策等,用全新政策落地手段为开发建设运营保驾护航;


2.运用政策突破手段,赋予土地与税收返还政策,土地出让地方留存部分返还,税收前5年地方留存部分返还,并允许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变现产业地产载体等;


3.资金计划纳入省级财政,提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产业基金等金融创新,为项目签约落地、产业尽快导入提供完善的配套环境和服务;


4.推进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价格政策创新,以更加合理的用水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用水成本,并推动区域电力应用创新试点,包括增加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应用比例并启用大企业直供电模式创新;


5.构建土地审批、出让、管理于一体的政策体系,充分挖掘产业新城的土地潜力,为国际龙头进驻提供优惠的土地价格、高效的审批机制和灵活和管理模式;


6.实行省级新区人才政策和财税政策,创新财税机制,给予龙头企业最大的优惠力度,同时采用大力度人才奖励办法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


7.实行新区行政政策,通过审批权责落实、事权下放、资源配置和实施机制创新等举措完善审批流程,构建高效的审批体系,缩短企业入驻时间,促进企业迅速形成产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