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术中国
“见证学术力量 锻造学术精神”——关注“学术中国”,即时获取最新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研大匠  ·  无限使用!ChatGPT学术中文版入口 ·  2 天前  
社会学理论大缸  ·  周日讲座丨如何写好文献综述?三大类型和三种写法 ·  6 天前  
Naturethink  ·  Piezo1 ... ·  1 周前  
Naturethink  ·  Piezo1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术中国

她拒绝两位总统邀请,一生只做小学教师:天下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

学术中国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3-19 11:58

正文

来源 | 一日一度(ID:yryd115)

编辑:学妹


1


 上个世纪80年代,

曾有一位小学老师,

先后受到里根和老布什,

两任总统邀请,希望她能够,

进入联邦政府担任教育部长。

但两次都被Marva Collins拒绝了,

每次她的答案都一样:

“抱歉,总统先生,

我只属于教室。”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和教学。”

在通过教育改变无数人命运,

指引很多处境糟糕的孩子,

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后,

Marva曾在自己书中,

提出了这样一个鲜明的观点。

她从事了半个世纪的小学教育工作,

在一个教育非常差的黑人聚居区,

让面临着毒品、犯罪困扰的孩子,

全都养成了好学、勤奋的品质,

一个接一个进入大学,

这无疑是个奇迹。


2


1936年,Marva,

出生在一个黑人聚居小镇。

父亲是非裔美国人,

母亲是印第安人。

当地种族歧视风行,

许多孩子一出生就被打上了标签,

Marva的父亲却对女儿充满信心,

他总是鼓励她,支持她,赞赏她:

“你聪明、漂亮,你是最特别的,

长大之后,肯定能做一个秘书。”

女儿果然没让父亲失望,

22年后,她的聪明才智,

让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秘书。

虽然工作不错,但很快Marva觉得,

“这里不适合我,我的使命不在这里,

教书才是我真正想干的事情。”



Marva上了夜校,

几年后获取了教师证书。

随后,她来到芝加哥。

在黑人聚居的贫民区里,

充斥着暴力、酒精、性与毒品,

以及永远无法克服的绝望。

孩子们无心学习,四处鬼混,

十来岁就离开学校,拉帮结派,

最终与犯罪、毒品相伴终生。

老师们似乎也习惯了这种局面,

面对孩子们的出走束手无策。

久而久之,认真执教的人越来越少,

没有谁会花心思启蒙学生。

很多老师不过将此作为生计手段,

甚至把坏学生当成负担。



Marva不一样,

上课的第一天,

她就告诉学生们:

“你们要好好树立信念。”

在往后的执教过程中,

就像当初父亲对她的鼓励那样,

她不厌其烦、如同洗脑一般重复道:
“我相信你们,你们能成功。

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停止抱怨社会,抱怨老师和父母,

幸福和快乐在你们自己手上。”

Marva知道,曾经太多的时候,

这些孩子听到的都是批判和否定,

他们还没长大,还没展露天赋,

就被认定“将来一定没出息”。

混乱、贫穷的生存环境,

也让他们看不到未来的光明。

Marva认为必须从根本上,

改变学生的态度,让他们领悟到,

美好的明天是靠自己创造的。



当时学校使用的,

都是些落后的垃圾教材,

严重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

经过慎重的考虑,

Marva大胆地找来了一些故事书,

把原先的教材丢在了一边,

手把手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Marva始终都认为,

无论一个人以后做什么,

只要拥有阅读和表达能力,

才能适应工作,并且做得更出色。

通过那些故事,Marva教授学生们,

历史、地理、哲学、戏剧…

在她的细心指导之下,

即便是四年级的小学生,

都可以阅读莎士比亚。



Marva坚定自己的教学,

把每个孩子当成独特个体看待。

“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学习,

除非人们老是说他学不会。”

往日里,那些在课堂上受挫,

经常因为智力或别的原因被嫌弃,

被老师们当做教学负担的孩子,

在Marva的关怀下都找到了自己。

那些不可能被调教好的学生,

全都变得和往日不同,

那些根本不适合孩子阅读的故事,

却让孩子们看到另一个世界。

时间久了,引起不少人的嫉妒和不满。

毕竟其他班级的孩子一个接一个离开,

Marva却让自己班的孩子留在了教室。

很快,Marva受到排挤,

失望的她最终选择了辞职,

准备自己办一所学校。


3


1975年,靠5000美元,

 Marva开办了西区预备学校。

学校最初只有4名学生,

其中还包括她自己女儿。

但3年后,学生数猛增到500人,

教室也从当初租用大学地下室,

搬进了更为宽敞明亮的大楼里。

许许多多的家长慕名而来,

希望孩子能接受Marva的亲自指导。

抱着“每个学生,都藏着一颗,

闪闪发光的赤子之心”这样的想法,

Marva招收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第一批学生,大多劣迹斑斑,

被其他学校所不容,被相关机构,

认定有智力问题、学习障碍和心理疾病,

Marva却给了他们无与伦比的关爱。



首先,她要撕掉标签,

让那些智商检测、人格分析,

统统都给我见鬼去吧!

Marva坚信:“每一个学生,

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够发掘潜能,

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

的确有些学生无法融入学习,

但大多数是教育无能的受害者。”

Marva继续着当初的教学模式,

从朋友、书店那里淘来大量书籍,

深入培养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

让他们从中汲取培养健全人格的营养。

当时因为教室很小,条件有限,

Marva只能把孩子们组成混合班级,

在同一间教室里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传授适合他们的课程。


电影《The  Marva Collins Story》剧照


为了让每个孩子,

都充分认识自己的独特性。

她上课时从不会站在讲台上,

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传授知识。

她总是会走到学生中间,

在班级各个角落走来走去,

一会儿摸摸这个孩子的头,

一会儿拍拍那个孩子的肩。

她敏锐地观察每个人,因材施教,

从他们平时的爱好和举动中,

找出这些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会根据不同孩子的学习程度,

留不同的作业,根据不同的阅读水平,

推荐不同级别的书目。

虽然这样工作量会非常大,

但Marva认为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那教育就是扯淡,好比所有病人到医院,

医生不问青红皂白,给不同病人,

开同样的药一样荒谬。


4


面对自卑的孩子,

Marva会鼓励他们说:

“亲爱的,大声一点。

不要让别人淹没你的力量,

否则你一直都是小人物。

声音形成语言,语言就是思想,

思想让你们成为了自己。”

对于那些厌学的,难搞的孩子,

Marva保持着极大的耐性和爱意。

一个叫Gary的男孩易怒、拒绝学习。

Marva认为像他这样超爱面子的人,

不能当场激怒他,要给他时间,

无论Gary上课时怎么对Marva吼叫,

Marva都会回答:“就算你这样做,

我还是会一直爱你。”

当一个孩子表现出不当行为,

Marva仍旧不会否定这个孩子,

而是会耐心地对孩子说:

“刚刚作出这种行为的人,

不是真正的你,你先安静一会儿,

让真正的你重新回来”。



即便是有人违纪,

Marva也不会侮辱孩子,

用恶毒的话践踏他们的尊严。

她会巧妙地将“惩罚”和学习结合起来,

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比如,有个男生踢(kick)了另一个孩子,

她就让那个男生去查kick的词源,

然后向全班小朋友汇报。

Marva发现有个女生嚼口香糖,

就让她去查人类嚼泡泡糖的历史,

并当着小朋友的面做一次演讲。

借此,Marva还拿出世界地图,

告诉孩子们做口香糖的树产在哪里,

这些国家是如何与美国做贸易的。

她把学习变得无处不在,

让孩子懂得融会贯通。



如果孩子们,

在知识结构上犯错,

Marva会感到无比高兴,

甚至会表扬那个孩子:

“一个人如果连犯错都不敢,

他终将一事无成,关键是,

我们得一次次从中吸取教训。”

每当布置完作业,

孩子们随手将作业本往书包一塞,

Marva会非常认真地提醒:
“不要把作业弄皱,

你应该平平整整地把它带回家,

没有哪个律师和CEO,

会把手上的文件弄得皱巴巴的,

你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骄傲!”

此外,她要求每个孩子保持整洁,

“衣服好不好看不重要,

重要的是做人的体面,

那是对你和别人的尊重。”


5


Marva曾经说过:

“让一群除了教科书之外,

再不会读别的书的人来当老师,

再没有比这更荒诞的事情了。”

Marva自己是个酷爱读书的人,

每年要花时间阅读数百本书,

不断学习,促进自己更深的思考。

她很自然地将这些带到了课堂上,

以自己为榜样,熏陶孩子们阅读,

不仅要在学校阅读,回家也不能懒惰。

虽然他们还是一群孩子,

荷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却都是必读的。

Marva希望孩子们在积累词汇同时,

能像自己一样促进更深的思考,

启蒙审美意识,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此外,她还会和孩子探讨严肃的话题,

讨论贫民窟的犯罪、吸毒,

Marva希望孩子们别做温室里的花朵,

也要知道这世上还有一些阴暗面。

Marva说:“没有哪个老师能教给你全部,

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要你自己探索,

重要的保持热情和好奇心。”



在Marva的帮助下,

当初被认定有学习障碍的孩子,

非常快乐地享受着学习。

3年后,最初4名学生,

两个厌学者顺利进入高中,

两个孩子在作文比赛中获奖。

Marva自己创造的读音教学方法,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掌握的单词数。

许多性情粗暴、脏话连篇的孩子,

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的方向,

而不是早早离开学校,接触犯罪。

那时候,黑人的自我意识极强,

一度把自己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

但Marva告诉自己每一个学生:

“没有谁的命运是注定的,

你们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改善生活靠的不是酒精、毒品,

而是你们自我挖掘的才能。”


6


数十年来,

Marva生活困苦,

毕竟她的学生都付不起学费。

但是月继一月,她都熬过去了。

1979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制片人,

得知了Marva的故事之后,

为她制作了一个15分钟的短片。

这下子,Marva红遍了全国,

甚至连白宫方面也注意到了她。

1980年11月,刚上任的总统里根,

打给Marva邀请她担任教育部长。

Marva婉拒了这份工作,

她说:“我太爱教书了,我属于教室。”

8年过去了,新当选的总统老布什,

再次打电话邀请Marva,

她以同样的理由拒绝。



1995年,一位慈善家,

捐赠了数千万元给Marva,

帮助她继续自己的教育事业。

如今,美国全国都有Marva的学校,

数千名学生在学校学习,

世界各地的教师,专程观摩Marva的奇迹。

Marva的学生中有政治家、商业人士、

律师、医生,但最多的还是老师,

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老师的功劳。

美国有很多州都成立了Marva学校,

无数教育家学习她的教育方式,

受她的精神启发和鼓舞。

上个世纪90年代,

Marva每年要培训1000名老师,

每次迎来掌声与喝彩,

她都无比谦逊地说:

“我只是一名教师,

不是奇迹缔造者,

我只是非常爱我的孩子,

并且比很多人都努力工作。”



2004年,前总统布什,

为Marva颁发了 “国家人文勋章”。

在授勋仪式上,布什感慨地说:

“你作为一名黑人女性,

生长在种族主义最严重的时代,

却变得如此明亮。”

2015年,Marva与世长辞。

Marva虽然离开了,但是,

她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不会就此湮灭。

她用自己一生的坚守,

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引导一个生命的成长,

不是侮辱、惩罚和威慑,

而是抱着极大的耐心和善意,

将他们当做一个个独立而特别的个体,

给予尊重,因材施教,

而不是扭曲他们的心灵。



如果每个孩子在小时候,

都能幸运地遇到Marva这样的老师,

了解到Marva所传递的信念和爱意,

那么等到他们长大成人,

不断朝着梦想飞奔时,

构筑的事物也一定承载着光明。

光明会不断地生长、辐射到更多人身上。

而且它会告诉孩子们:

“无论你是谁,生活在何处,

都有权利获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只有你用自己的才智和世界拥抱,

它才会一步步向你靠近。”



▲长按二维码识别报名

·

·

·

END


l 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 l


论文排版    红黑榜    未来简史    没有抱负博士生    教师挖角之争    梦想    开题报告    页码设置    毕业论文    论文写作   科研必备    阅读技巧     英文科研写作    国家社科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