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调研三人行
分享上市公司或行业的最新电话会议和调研纪要,公司管理层讲话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NE文艺生活  ·  比被绿更可怕的,是前夫哥的强制爱 ·  19 小时前  
青年文摘  ·  长大其实也很好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调研三人行

全国中成药集采拟中选结果解读

调研三人行  · 公众号  ·  · 2025-01-05 11:06

正文

问:全国中成药第三批联盟集采的拟中选结果有何特点?

答:在最近公示的全国中成药第三批联盟集采拟中选结果中,价格降幅远超市场预 期,平均降幅达到61%甚至更高。其中,A单元的平均降幅为52%,最高达到94%,而B单元的平均降幅则 为65%,某些超高价品种的价格降幅甚至超过97%。此外,中选率整体为54%,意味着一半的产品被淘 汰。市场规模方面,从基准价格计算的整体市场规模为62亿人民币,但按中选价格计算则缩小至30亿人 民币,整体市场规模缩减了一半。

问:集采对特定品种市场格局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集采中是否存在对个别高值品种的独特影 响?

答:在集采中,针对特定品种如三七胶囊和血脂康胶囊等,市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品 种原市场规模较大,经过集采后,其市场份额显著减少,但原有市场地位的企业并未失去全部市场,只 是营收和利润会有所下降。 同时,通过集中采购设计规则,医保局实现了大幅度节省医保费用的目标。

另外,部分高价品种由于新规则影响,价格大幅下降,使得整个药品价格和治疗费用显著降低,最终受 益的是医保资金的节省。 在本次集采中,某些高值品种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和影响。 例如,对于原 来价格特别高的品种,新的集采规则导致它们的整体价格大幅下降。 以某典型高值品种为例,虽然成功 中选并实现了35%至40%的降幅,但其市场份额从7.6亿降至4亿,显示出与其他新上市的企业竞争时,原 有的市场地位虽受影响,但市场份额不会完全丢失。 这给相关企业带来了 挑战,但也反映出医保局通过 集采设计规则有效控制了医保费用的增长。

问:这次集中采购对市场格局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答:这次集中采购成功降低了医保资金的负担,实现了规则设计的初衷——设定曝光 价。 结果显示,没有出现价格抬高或相差过大的品种,堵住了潜在漏洞并完善了规则。 从企业角度 看,市场主导者在招标和分组中占据优势,导致其成功中标的概率增加,有利于市场规模大、渠道良好 的企业,但可能对新来者和市场规模较小的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加剧市场主导地位的巩固或分化。

问:对于中成药企业而言,集中采购结果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答:积极方面,市场主导者在集中采购中享有明显优势,成功中标的概率更高,有助于巩固和 扩大市场规模。 然而,消极的一面在于,对于占据医保资金较多的品种,企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 是那些依赖单一品种支撑整个营收的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 此外,对于不注重研发、仅依赖老产品的 企业,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同时,集中采购活动促使相关企业更加活跃,开始调整销售策略,如减少销 售团队规模、改变商业模式等,以应对当前挑战。

问:集中采购规则的发展和完善对行业未来有何启示?

答:目前,集中采购规则已通过湖北牵头的平台逐步成为常态,并不断成熟和完 善,难以再有明显漏洞。 对此,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未来应考虑拓宽产品线,补充新产品以适应市场 变化。 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和研发生产等方面也需作出相应调整,以应对市场挑战。 例如,部分企业已 经开始采取裁员、改变销售模式等措施来降低成本。 而在产业链上游,中药种植和加工环节也可能因原 材料价格压力而受到一定影响,这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药和创新药,从而促进整个 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问:在本次集采中,为什么平均降幅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对于此次集采结果中大幅降价的 情况,政策方是否满意?未来如何看待降幅底线?

答:这次降幅超预期是企业和招标规则双方互动的结果。由于采购周期较长三年,企业为 了确保中选,必须在价格评分上取得高分,因此主动降价。 此外,规则设计引入了基本价格基数概念 和K值修正,重点针对原价过高品种,要求其必须上浮定价,从而导致整体降幅较大。 政策方对于现阶 段的大幅降价提升是满意的。 但对未来降幅底线的看法未在该段落明确表示,不过可以推测,政策方会 关注企业生存底线与政策限制之间的平衡点。

问:集采规则设计如何影响了这次降价现象?

答:集采规则设计上,引入了日均费用均值作为兜底规则,设定为5块钱,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 了中成药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最终价格相对温和,毛利率和利润率仍保持在可观水平,不会出现像某 些化药那样极低的报价情况。

问:对于独家品种或类独家品种,在集采降价后,其毛利和利润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答:这些品种的毛利和利润率肯定会有下降,但部分上游企业和经销商通过压缩费用等方式尽 量保持渠道费用,避免利润过度缩水。 不过,对于一些依赖于特定销售渠道的企业来说,面临的利润压 力可能会比以往集采更大。

问:政策执行方面,中成药集采相对于化药集采是否宽松?对此类通过增补中选的企业,明年 其竞争格局会如何变化?

答:中成药集采政策执行总体上可能比化药集采宽松,但仍有部分通过增补中选、份额较大的 品种,在待分配量获取上受限,无法通过待分配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尽管如此,从市场层面判 断,随着爆量市场格局的扩大,这些企业依然有机会受益,尤其是那些能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医院实 际销量的企业。

问:在企业整体和首期库维的分配上,被他人抢走的概率如何?

答:根据整体情况分析,该企业的总体量在市场竞争中可能被对手抢走的概率较高。对于首期 库维部分,虽然大部分性能按B类中选原则分配,理论上可以分到一定比例(如55%、65%或75%的市 场),但由于价格过低,医疗机构缺乏积极性使用分配量,导致实际吸引力较小。

问:现有市场中选后,对企业原有市场份额的影响有多大?

答:中选后,对于原有市场的份额影响并不大。只要中标,无论是A类还是B类中选,都不 会对原有的市场造成显著冲击。 因此,企业需要维持良好的销售机制和管理渠道,以稳定并保持现有的 市场份额。

问:高价品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是否能实现增长?

答:增长的可能性较小,整个市场整体做增长的可能性不大。目前的情况更多是稳住现有的 量,并尝试做增量。 对于部分市场盘较小且有高价优势的产品,如某些银杏叶类产品和丹参类产品,由 于市场规模有限、原有品种退出以及新中选品种价格合适,可能存在一定的增量空间。

问:接续扩围中新中标品种能否有效提升入院放量?

答:获得全国集采身份的新品种,在后续接续扩围中可能不会显著促进其入院放量。 虽然这些品种新增了全国层面的招标身份,但原有的中标企业和产品在各省份已有稳定的价格和市场份 额,新中标品种仅凭此身份无法快速打开市场。 除非原有企业在医院覆盖不充分,新品种才有可能借此 机会加速进入医院。

问:在续约过程中,中位降幅是多少?

答:在续约过程中, 扩围 的中位降幅仅为低个位数,大约在5%以下。

问:中选率较低是否导致部分企业主动放弃市场?

答:是的,由于中选率较低,许多企业选择了主动放弃部分市场,这使得整个产业的交易变得 更加活跃,许多老板出于经营压力不得不卖出自己的企业或产品。

问:当前市场活跃程度及交易价格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

发言人 答:目前市场活跃度类似于楼市,报价多于实际购买行为。对于打算出售资产的企业来说,他 们更倾向于尽快变现,而买家则愿意以较低的价格购买,特别是对于中产药批文的交易,普遍存在这种 心态。 尽管市场活跃,但成交单价不高且成交率也不高,部分资产的价值可能在集采降价后才得以体 现,潜在买家可能并非大型企业。

问:对于新品种交易的情况如何?

答:新品种交易中,一些小型企业和CRO机构较为活跃,其中一类新药和经典名方的交易金额相 对较高,且在过去一两年已吃到红利,预计该红利能维持1到2年。 而对于化药研发企业转型做中药CRO的 ,目前介入的机会较晚,因为医保政策下,新药纳入医保的成功率和价格面临较大难度,且医疗机构 对于新药尤其是经典名方的选药进药意向不是较高,导致该领域的门槛依然较高。

问:对于中药同名同方产品的现状和前景如何看待?

答:尽管很多企业在立项开发同名同方产品,但由于规则不透明、指导原则不明朗,开发 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导致成功率不高。 即使成功纳入目录,价格也难以提升,这使得整个行业面 临与化药CRO类似的挑战。 此外,虽然今年有一些特殊品种的成功率较高,但从长远来看,日均费用普 遍在20到30元的水平,相较于中成药一类新药的高昂开发成本来说偏低。

问:B组品种在中选后的市场表现将如何?

答:B组品种虽然有中选的机会,但中选率较低且价格降幅较大,导致即便中选也无法从新增市 场中获得大规模份额。 这使得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风险更低、价格空间更大的产品。 因此,B组品种可能 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问:当前中成药集采对行业的影响及未来趋势是什么?

答:目前,中成药集采推进程度相较于注射剂更为有限,但随着持续深入的推进,预 计会有大量小厂被迫退出市场,资产价值下降,进而引发产业整合和马太效应。 头部厂家将凭借利润下 降但仍能保持市场份额的优势,而小型企业和零基础企业若想重新炒作销售好品种则几率很小。

问:政策驱动下,医药行业将呈现怎样的格局变化?

答:在政策驱动下,医药行业正逐步走向“小的被淘汰,大的强者恒强”的逻辑。中成药集采规则 的解读和执行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每次集采的结果,并结合一手数据和临床、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