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
20170801
1、
我国启动微波钟研制
消息:
据科技日报日前报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3所已启动汞离子微波钟研制。其作为新一代原子钟,在未来深空探测和卫星导航领域有明显的优势,有望应用于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据介绍,微波钟是目前最精确的时间测量器具之一,也是世界公认最难研制的微波钟系统之一。汞离子钟对空间环境适应能力强,在体积功耗不变的情况下,可比现有的主流星载钟指标提高1至2个数量级,是新一代星载原子钟的发展方向。新一代原子钟的研制将为我国北斗导航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简评:
近几年来,随着北斗二代系统的建成,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从传统的国防、交通运输、测量测绘等行业迅速向其他行业渗透,在车船监管、电力、现代精准农业、海洋渔业、公安、林业、驾考驾培等领域实现了全方位推广和应用。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18亿元,较2015年增长22.06%,可谓发展迅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北斗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将长期受益。
相关标的:
海格通信(002465)、振芯科技(300101)等。
2、华龙一号高层峰会召开
消息:
7月28日,中国广核集团牵头,九家核电工程建造及装备制造企业等共同在广西防城港核电基地召开“华龙一号项目高层峰会”。峰会上,十家企业的负责人签署了联合宣言,共同推动“华龙一号”实现全范围设计能力掌控、设备和材料国产化能力提升以及先进制造和建造技术实施,并将“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防城港核电二期建设成标杆项目,为“华龙一号”项目批量化建设及“走出去”创造条件。
简评:
未来我国核电技术主要采用AP1000、CAP1400及华龙一号等三代技术,每百万千瓦造价约为120亿元,粗略计算2020年前新增核电机组将带动3800亿元投资规模。核电设备占核电机组建设总投资额的50%,市场空间在1900亿元左右。国内核电市场快速发展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根基,结合2020年我国核电的发展目标,审批重启后国内核电建设节奏将加快,核电设备企业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相关标的:
江苏神通(002438)、上海电气(601727)
等
3、总理批示坚决取缔“地条钢”
消息:
近日,针对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实地督查发现个别地方仍有企业顶风违规生产“地条钢”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督查工作就是要盯住重点问题持续不懈抓。取缔“地条钢”、化解过剩产能要坚定不移推进,防止死灰复燃。对顶风作案的要坚决依法严惩,对监管不力的要严肃问责,务必做到令行禁止。
简评:
工信部2016年印发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去除粗钢产能1亿吨至1.5亿吨,提高产能利用率10个百分点。并且提出了行业调整升级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是去除,第二步是提高产能利用率,第三部就是整合。地条钢涉及产能约为1-1.5亿吨,全部去除之后将有效影响行业的整体供给格局,最为明确和直接的是对螺纹钢行业的影响。
相关标的:
方大特钢(600507)、河钢股份(000709)
等
。
4、庆祝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举行
消息:
7月30日,我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陆上作战、信息作战、特种作战、防空反导、海上作战、空中作战、综合保障、反恐维稳、战略打击共9个主要作战群依次接受检阅。7月30日,多家上市公司也在微信号和互动平台发布了信息,称相关装备在此次阅兵上展出。据之前消息,今年有关部门将出台一揽子政策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加快培育若干民参军骨干企业也在论证当中。
简评:
下半年军工院所改制与军民融合进入加速落地阶段,军工系统改革利好进入加速释放周期。建议对注入股权关系清晰、资产情况良好、集团顶层设计及规划匹配的院所改制标的布局。随着“军改”影响的结束,新体制下的新装备周期将到来,订单释放将触发基本面机会。此外,军民融合进入落地阶段,优先看好信息化与高端加工制造领域民参军企业。
相关标的:
中联重科(000157)、凯龙股份(00278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