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知道你们选择这里的初衷是什么,欢迎来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一直以来,我们总会期待给专业赋予更多的价值——或归属,或成长,或理想,或智慧。
但学科本身的存在意义在于对经典的溯源,在于其信仰者的奔走,在于每一个春夏岁暮的观点难以回避的碰撞与别开生面的发问——当你们在象牙塔中求索的四年匆匆而过,当你们步入柴米油盐,专业学习能赋予你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使你们的人生具有重量。
选择新闻学院,你们或许期待拥有新鲜的话语、独特的眼光,足迹散落各地。但是,你们有可能面对“
新闻无学、传播非学
”的质疑,为学科行业的飞速变化而手足无措。你们更可能因为孤军奋战,缺乏动力与刺激而草草放弃对于这个专业的信仰。
但是,如果是一群人合作呢?
“
引擎
”就起于这种渴望。2014年11月20日,在“引擎”的第一篇推送中,我们期待“众擎易举”。随着“ 引擎”启动,我们很多对于专业学科的想法开始付诸实践。
因为想知道前沿的新传学者们正在思考什么,于是有了一篇篇的学者专访。调查记者的角色为什么是被黑夜索要的人质?中国与欧洲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叙事传播的联系区别?什么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我们
畅聊理论思想,谈笑学术八卦
;
美国电视新闻如何报道女性运动员?跨时间的动态舆论是什么?女性身体和欲望的视觉呈现中的传播思考?为了寻求启发思维的刺激,我们试图担任学术的“搬运工”。阅读学术期刊的最新番,
将外文新刊的定量定性传播学相关速递常态化
;
面对厚如砖头又被译得不知所云的经典,我们相互督促阅读,思考战争图像中的叙事、艺术与政治,探索石头之外的生命,交流散文电影的魅力,
将经典转化成富有趣味而不失语境的引介文章
;
另外,无论在复旦园内、还是远到江浙地区,“ 引擎听会小分队”时常出没于各种学术会议的旁听席,你们或许有机会
在屏幕上重现争鸣百家
。
因此,作为线上平台,“引擎”目前有四个栏目:
「学术声音」
追踪前沿新闻传播学权威期刊与会议获奖论文,编译最新思想以飨读者。
「经典语录」
回顾经典著作,思索文本阐释路径,力求以新的理解呼应当下。
「学人访谈」
专门生产学者与传媒从业者访谈,在交谈中感受学术的乐趣与学人的睿智。
「讲座频道」
跟进长三角地区最新学术会议、讲座和各类资讯,为学习挣脱时空束缚。
“引擎”也有不少线下活动,如学术沙龙、读书会、讲座、毕业论文工作坊、引擎人故事,以及各类赠书、听会等内建活动。
所有栏目推送和线下活动都会提供一定经费支持。
然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团队建设的目标,是一个
初学者学术互助组织
。在这里,
制度扁平,氛围活跃
。当你脑中灵光一闪,随时可以在微信群里发起讨论,你的同好就会为你集结。
我们盼望“引擎”能兼具少年审事的洞若观火和学者度世的目越百年。我们盼望所有对知识怀有憧憬的学科上路者通过“引擎”共同阅读、互相启发、论辩探讨,实现着跨越时空的学术“雅集”。
需要注意的是,“ 引擎”所驱动的,并不是外乎我们存在的某台母体机器。事实上,这台“ 引擎”只存在于我们共探学术的交往之中,
共同驱动,共同提速
。因此,说到底,“ 引擎”就是我们和你们。
这是我们的追求,希望这亦将成为你们的信仰。
引擎团队招新,主要面向热爱学术的
「高年级本科生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
。当然,如果你热爱学术,那么年级都不是问题。有兴趣的你也可以通过以下报名:
1.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填写引擎2017年秋季招新表格。
2. 关注 复旦引擎 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后台留言
:姓名+学校+邮箱+手机号
。
本季招新截止时间:
2017年9月30日
(任何时间都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