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产业界迎来两组数据,振奋人心:
1.华为尊界新车预售价达到
100-150万
,创出新记录;
2.比亚迪前11月销售近380万辆,
成为中国第一汽车品牌。
深圳双雄的表现堪称国货之光,让人艳羡不已。
我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
湾区龙头广州,何时才能迎来广州版“华为”、“比亚迪”?
广州还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
先来看看广州最新经济发力的关键点——低空经济。
2024年,
“低空经济”
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俨然已成城市竞争新风口。
低空经济的浪潮席卷多个城市,而广州已经走在前列。
11月18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分论坛”在
港科大(广州)
举办:
大湾区科学论坛现场
以汽车工业闻名的广州,立下了两个宏愿:
也定下了目标:
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到1500亿元
。
“起飞”是为了“落地”,广州这一目标,背后离不开
产学研全要素布局
。
广州目前有300多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69家核心企业,形成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条。
广州要实现“1500亿元”的目标,
需要强力科研人才支持,并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打造产学研链条,才能占据领先位置。
底气来自哪里?手里的这张“王牌”——
港科大(广州)
,则是发力的关键。
底气源于庆盛手上紧握港科大(广州)这张王牌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航拍图
-
自2023年初,港科大(广州)便开始关注低空经济,着手组建相关领域专家团队助推低空经济发展。
-
2024年4月12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立低空经济研究院。
-
在今年广州市两会上,身为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围绕低空经济带来了提案。
在新的产业升级赛道上,一座港科大带来的粤港合作机会,
正在
改变大湾区科创产业格局。
走到了十字路口
“起飞”的条件已经具备,广州如何把握低空经济发展重大机遇?
这要从广州的科创基因说起,上世纪90年代,科技界流传着一句
"北有中关村,南有五山科技街"。
90年代名震一时的创维、TCL等著名电器品牌,其创始人就是从五山走出来。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
21世纪至今,网易、酷狗、荔枝、三七互娱、小鹏汇天、广汽埃安……
大批科创企业也是从五山与大学城冒芽,继而做大做强。
而如今,中国哪座城市大学生最多?广州以约164万占据榜首。
走在广州街头,平均每11人中就会有1位在校大学生。
小鹏汽车何小鹏、宁德时代曾毓群、广汽集团曾庆洪、亿纬锂能刘金成······
广州培养的大学生,在新能源车领域依然占据举足轻重的版图。
广州拥有约164万在校大学生(图源:摄图网 已授权)
善于创新,但不善于拔尖,是广州科创现状。
首先,是龙头企业/高校带动能力较弱
,缺乏在全球、全国有影响力的龙头。
其次是高校教育模式慢半拍,
深圳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跨学科高校雨后春笋般在特区冒出,广州高校反而反应慢半拍。
如何破局?我们不妨观察华为、比亚迪和大疆等巨头,或许有启发。
华为在智能化上难寻敌手,擅长跨界,比亚迪则擅长
全产业链布局,
而大疆从港科大培育后,在细分领域异军突起。
一位善于跨界思维,一位专长全产业链,一位擅长重点攻关。
背后离不开
学科交叉
、
科研驱动
和
全产业链落地
。
恰好,这是当下广州科创最缺的。
广州科创亟需三项关键点,
从低空经济到近期的AI、芯片之争,一场无声的科技创新较量正在影响全球。
而早在2017年,广东就开始明确布局打造中国科创高地——广深科创走廊,与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一较高下。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航拍实图
而庆盛就是
一步关键好棋,广州科
创所缺的三项关键因素,在这里全得到了满足。
高效互通,它是湾区“超级立交桥”
科创时代,湾区融合讲求效率。
在南沙,庆盛就是广州与湾区信息互通的超级立交桥。
“天河二号”超算南沙分中心,全国首个具备将超算能力直通香港的网络专线,就布置在这里。
以其作为后盾,广州可以更高效触达产业链,助力港、澳一流高校的科创成果在南沙就地转化。
广深港高铁在南沙,只设了一个站,那就是
庆盛
。
庆盛枢纽航拍实景图
目前从庆盛到深圳福田仅半小时,到香港西九龙,仅需约50分钟,
这种便捷度,是广州其他板块所不具备的。
为吸引人才创业,22年国务院点名包括庆盛在内的南沙三大枢纽给予
15%企业所得税优惠,这是珠江新城、琶洲都没有的待遇。
人才创业后,资金如何跨境流通?
南沙15家银行机构获得了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解决港澳人才理财的后顾之忧。
此外,为了让港澳青年享受到跟内地居民同样便利的待遇,南沙可谓细致入微。
先后为港澳创业者打造“港澳新青寓”、“惠港惠澳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等,让保障政策“找得到、看得懂、问得着”。
正因为庆盛突出的软硬件优势,港科大在南沙多次考察后,一眼相中庆盛,并扎根这里生根发芽:
广州科创的重心逐步
往南发展转移,“
五山——大学城——庆盛
”科创新格局形成。
科研驱动,瞄准斯坦福模式的科创迭代
与一般传统的大学不同的是,香港科技大学从诞生之初,在办学机制上就对标的是斯坦福大学。
目前已培育出8家上市公司、9家独角兽企业,包含曾孵化出大疆科技、云洲智能等知名科技公司
(来源:凤凰网)
。
这种强悍的产业带动能力,是传统大学根本不具备的。
再来看看港科大在庆盛校区开设的专业,就更能明白这一点。
学校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有这三个:
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
硕博士专业有
先进材料、智能交通、微电子
等,共计16个。
港科大广州特色是科研驱动,学科交叉融合,并首创了“枢纽-学域”架构。
每一个都是全球性的风口专业,港科大在庆盛开的专业背后,都瞄准一个潜在的科创产业集群。
新兴学科交叉融合,站在融入国际先进模式的前沿地带,
有“产学研”成熟体系加持,
吸引力显然区别于传统高校。
港科大(广州)今年高考录取分数641分,比中大华工这些
本土劲旅
的分数线都高。
众多塔尖人才的集聚,是庆盛成为科创高地的重要基础。
高校科创主导EOD模式,看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
粤港科研的高效链接、产学研模式的引进、人才的虹吸,齐聚于庆盛。
以港科大(广州)为核心,引导“产-学-研-居”落地发展,这是庆盛走出的EOD全新科创模式。
其既区别于传统发展模式,又与常见的高校集聚EOD模式不同,而是利用新兴学科交叉,以科研为主导,走出了一条新路:
而EOD创新科创模式,其融合落地的关键点,正是——
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
。
2024年9月3日,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化基地,在南沙越秀iPARK粤港智谷揭牌,
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启动运营。
其选中
越秀iPARK粤港智谷为产学研居载体,也并非一蹴而就:
全球药企“龙沙制药”、港科大孵化企业“元交互”、广州港“海嘉汽车码头”、广汽“广好物流”、三七互娱子公司等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关联公司等主体落户
越秀iPARK粤港智谷
。
当中涵盖了汽车产业链、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
ipark实景图
在ipark,你可以打开行业边界,打开思维边界、打开组织边界、打开人才边界。
汇聚无数的大脑相互交流、碰撞、启发,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理论或应用的突破。
一年来,港科大(广州)获批各级政府资助科研项目100余个,与数百家企业进行了产学研对接。
港科大(广州)犹如树木的木心,
其赋能的第一层,是从0到1阶段的初创企业。
校内创业孵化项目100余项,注册企业40余家,90%注册在大湾区。
而
第二层,是解决从1到N难题的阶段。
与阿里云、粤芯半导体、深圳湾实验室等90余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与10家龙头企业成立了校企联合实验室。
2.0时代,让科创多一分烟火气
科创之余,能否为枯燥的工作,带来多一点生活气息?
1.0时代,越秀地产为科创精英搭桥打造产业融合新模式。
2.0时代,产业精英需要生活的载体,把事业与生活,来一次“再平衡”,这次,越秀地产带着造城使命,把目光聚焦庆盛。
一项都不可少!
前有善于联通粤港澳的地理优势,后有港科大孵化科创成果直接转化落地。
越秀地产于此地再落一子,积极探索粤港澳EOD新模式,
完成了产学研居的闭环。
与过往开发商先画饼卖楼,再根据人气兑现配套不一样。
带着粤港融合高规格而来的庆盛,把配套做在前。
在这里,港人融入内地并不陌生。
-
-
-
如何把这些港式元素糅合?当然还是用港人最熟悉的慢行系统。
通过
“1个大学广场+2条大学路+1条空中连廊”
的空间架构。
步行就能上班、求学,这份松弛感犹如从天星小轮上岸后,通过连廊游走于中环各大写字楼的白领。
光有硬件还不够,怎样让住在这里更有归属感?
越秀地产想到好办法,让科创精英们联动起来。
N+聚所、Suslab商业街、东川新街市、买手店、Swan咖啡店、米其林星厨餐厅、
N+nergy Park 能量公园
等等配套先行兑现,举办多场高质量圈层活动。
有效补齐产学研居板块中,尤其重要的居住氛围营造:
N+聚所社群活动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