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 3200 阅读时长:10分钟
互联网er,阅读前,我们先思考以下问题:
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产品经理,跳槽越跳越好,有的产品经理却越跳越糟呢?
你可能会觉得这其中有运气,有机遇,有人脉等各种因素。
不知道,你有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领域,有一个关键指标,决定了一个人的跳槽质量:职业是否有跨越。
小刘毕业一年了,目前是一个创业小厂的产品助理,公司正在创业阶段,996都是正常的事儿,有时候还会007,小刘每天起早贪黑,很努力干活。
但是,即便这么努力,你知道很多创业公司很抠门的,给的工资也少。小刘每天努力工作收入也只够勉强养活自己。
你觉得小刘有没有可能通过产品助理这个职业,变成ceo?通过做一个pm,做到大富大贵?
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同时呢,小刘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小刘很想财富自由啊,那么小刘应该怎么办呢?
小刘经常读文章,泡论坛,加各种社群,时间长了也认识了很多牛人。跟牛人聊天后,小刘发现有一些产品岗位比普通的创业公司的产品助理要好,而且收入还高一点,工作环境也不错。
小刘也想做一个更厉害的产品经理,但要小刘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这样的位置上。而且啊,小刘也不清楚,那些个岗位,数据产品,策略产品,商业产品,还有广告产品什么的,岗位太多,到底哪一个适合自己。
要学的太多了,岗位也特别多,但是哪一个适合自己。小刘陷入了难题。
所幸,小刘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并不怕困难,他一直找解决自己需求的方法。直到有一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篇文章《产品经理如何跳槽最有利?选对指标,找到方法》,小刘就学到了这个方法:决策思维五步法。这个方法是这样子的。
“决策思维五步法”,即沟通(Commun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估(Value)和执行(Execution),简称“CASVE”。
第一步沟通(Communication)
就是我们跟自己的内在进行沟通。在沟通中意识到理想条件和现实情境之间不容忽视的差距,从而意识到自己有做出职业选择的需要。在沟通阶段,首先确认自主选择权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先要问问自己:“这件事情是自己能完全做主的吗?”
——小刘想了想:“现在,我是一个人,没什么不能自己做决定的。我的自主选择权,还是很大的。我能完全做主。”
有了自主选择权,还需要确认目前自己对职业选择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就可以帮助小刘意识到当下是否有做出职业选择的需要。特别是犹豫不决、焦虑、不安等负向情绪的出现,往往是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存在差距的表现,它表示我们有解决问题的需求。
——此时,小刘又问了问自己:“面对这些选择,我心里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小刘狠狠地想了想,我希望未来2--3年,对自我的认同提升,有一些工作上的自由,人脉资源能多一些,个人成长更好和收入能增加。
第二步分析(Analysis)
分析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自我的和职业的信息,这些我们可以从研究和观察中获得。所以,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确认“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才可以做出决策”。
除了了解自己,对职业选项进行分析也很重要。当我们要从若干选项中做出选择时,需要先了解这些选项的特性和差异。因此,学习收集选项的相关信息非常重要。
梳理这些后,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是什么因素使我们无法做出选择?这是重点所在。
——小刘仔细分析了一下,是做数据产品,还是做策略产品,或者做商业产品。小刘上拉勾网上,找到了很多JD说明,看了看这些产品经理都是在做什么的。小刘看了有100多个JD,终于知道,这些个产品经理主要都是做什么的了。但是,小刘现在遇到了困惑,虽然知道了,那我应该怎么判断呢?
第三步综合(Synthesis)
就是把我们收集到的有关自我和职业的所有信息放到一起,并扩展开来,然后再逐步缩小我们自由选择的范围。
——小刘把100多个JD提取了关键词,然后又找一些大牛咨询了一下,发现商业产品、策略产品实际上本质上都是数据的一种,做数据是一个底层的能力。具备这个能力,未来做什么都有基础。小刘决定,未来就选择做数据产品。
第四步——评估(Value)
就是使用最佳的判断对保留下来的选项予以排序,得出最终的选择。一个有效的评估方法是使用“决策平衡单”。它是采用数学统计法来计算每个选项的得失利弊,即我们列出自己的几个选项后,在各影响因素上对选项逐一进行评分,计算各选项的各影响因素的总分,分数高的就是我们的优先选择。
——小刘又去找材料,看看数据产品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比如,小刘想要个人成长,这个数据产品好像能满足,打9分吧。想要自我认同提升,这个岗位也不错,打8分吧。最后小刘算了一圈分数之后,终于决定,就做这个数据产品了。
第五步——执行(Execution)
这是整套CASVE的最后一个部分,它意味着需要依照最终的选项,制订计划并付诸行动,以解决在沟通阶段所显现的职业问题。
从那天起,小刘白天上班做产品助理,晚上读书,上课,给一些大牛打工,免费帮他们做项目,学数据产品的技能。
两年后,小刘顺利转职成为了数据产品经理。小刘做数据产品经理做了三年,产品能力越来越高,自己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小刘做数据的这三年的时间里,又看了不少文章,又学习了不少知识,还认识了很多人。
小刘常常被那些大牛的岗位,和文章里描述的情景所吸引,渐渐的他发现要做到一个团队leader,比数据产品还好,他对这个职业产生了兴趣。
小刘就想,如何做到一个leader呢?
嗯,小刘又回头又找到了决策思维五步法,又重新滤了一遍思路。然后去执行了。
小刘去在行约了很多行家,他们告诉他,如果去做一个团队leader,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个职业选择对小刘来说挑战更大:不仅需要学习更多的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在平时就锻炼出能带人的能力,还要去找一个leader坑位的公司。还有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果学完了知识,没地儿要怎么办?如果做不成leader,回来也不要怎么办?
所幸小刘没有放弃,他一方面开始学习如何做一名管理者,同时呢,一边尝试着用身边的人练手,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也开始着手想着怎么在没有相关经验的时候,做一个管理者,能体现出自己的管理水平。
三年后,小刘终于成为了团队leader。带了一只小团队。小刘做产品leader,做了两年,挣钱更多了,也见识了世界。
小刘想,自己打工,再辛苦就只有一个人的产能,如果自己开一家产品咨询公司呢?
但是成立一家咨询公司得懂管理懂运营,得有稳定的客户,得有足够充足的资金去度过前期的创业期,得有可靠的伙伴来工作。
这些挑战花钱、花时间都不一定能成功,可能还需要机遇和运气,怎么办?
我们都喜欢大团圆的故事结局,所以这个文章也一样是大团圆的:小刘最后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有了自己的咨询公司,故事结束。
这个故事,告诉的你道理其实很简单:
职业决策需要科学的方法,职业跨越的核心在于你的每一次职业转换是不是都跨上了一个更高的职业门槛。
跳槽一定要考虑的三点:1.是不是负责一个全新的项目;2.是不是能够负责更广阔的领域;3.是不是涨的钱能覆盖跳槽的风险。满足一条即可。
小刘选对了一个方法,完成了三级职业跨越,从产品助理到数据产品经理的是第一级,小刘跨越的是技能门槛。从数据产品经理到产品leader是第二级,不仅有技术投入,还要有管理团队的能力。
从产品leader到咨询公司老板是第三级,这个时候不仅需要管理的技能,需要大资本,需要人脉。
小刘每跨越一级就意味着突破了原有的职业模式,根本上其实是职业的赚钱逻辑变了:一开始做产品助理,卖的就是体力,数据产品卖的是技能,做到产品leader的时候,有了经验,有了能力,有了自己的团队了,而公司老板卖的是资源和人脉。
每跨越一级小刘遇到的挑战和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更大,当然职业回报也更大。
回到我们在文本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产品经理,跳槽越跳越好,有的产品经理却越跳越糟呢?
答案是:因为有些产品经理的跳槽,其实就是从“产品”跳“产品”,只不过换一个坑继续做而已。甚至还有人从“产品”跳到“写文档”的,于是越跳越糟。
留言里说说你的跳槽故事,回顾一下你的跳槽经历,你选择对了方法了吗?你的职业逻辑有变化吗?
更多精彩内容可回复关键词
干货 | 面试 | 数据 | PRD
-End-
觉得有启发,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