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0日,
“爱在这一村”2024《宝岛一村》巡演发布会在京举办
。这部自2008年首演以来便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已经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成为华语戏剧界的经典之作。
发布会上,该剧编剧、导演赖声川,演员代表,与现场观众分享了《宝岛一村》在创作之初的动人故事、演员各自的真实迁徙故事、两地演员同台“飙戏”的难忘回忆以及关于“爱”的探讨。
《宝岛一村》导演赖声川(左三)与台湾演员屈中恒(右三)、冯翊纲(左二)、那维勋(左一)
台湾剧场精英屈中恒、冯翊纲和宋少卿。他们本身就是“眷村的孩子”,当年主动报名来演《宝岛一村》,甚至还曾立下约定:“我们三家的家长都不能说‘不演’。”因此今年的演出,观众依然能看到原版主角倾情献演原汁原味的“眷村故事”。
对于这些从小在眷村长大的台湾演员
来说,在舞台上演绎自己亲人的故事,感受极为深刻。多年来,还有越来越多年轻演员不断加入《宝岛一村》这个大家庭,演了上百场眷村的故事。
在赖声川的众多作品中,有一部希望用剧场记录历史的作品,那便是《宝岛一村》。它讲述了近代史上一次罕见的族群大迁徙:
1949年,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受时代与环境影响迁徙到宝岛,入住“眷村”
。他们原以为这只是一段短暂的旅居生活,却逐渐发现归家之日遥遥无期。他们从离家、想家、想回家,到最终接受“这里就是家”。
这群远离故土、甚至来不及对亲人告别的异乡人,带着深埋心底的乡愁在此生活,演绎出笑泪交织的人生故事。
“宝岛一村是最后一个还亮着灯的眷村,
《宝岛一村》只要演一次,台湾的眷村就活一次。”
这是《宝岛一村》编剧王伟忠儿时生活的地方,这些故事也都是从上一代那里听来的真实经历。2005年眷村要拆除时,王伟忠便找到了赖声川一起
收集整理出了25家人的上百个故事
,最终浓缩进了如今《宝岛一村》的三家人中。
值得一提的是,《宝岛一村》中讲了一个包子的故事。在眷村内,钱奶奶包子做法的传承,亦是一种家乡文化和情感的传承。通过食物,与观众建立起一种新的情感联结,将难以言明的情感都藏在其中。
今年夏天,《宝岛一村》的故事,将与大家在佛山大剧院见面。欢迎你来体悟笑泪纵横的真实生活,感受那份跨越地域与年岁的温情与爱。
2024年8月9日(周五)19:30
2024年8月10日(周六)14:30
佛山大剧院 大剧场
两地演员同台,两代演员传承
携手演绎关于“迁徙”与“爱”的故事
三代住民、四个家庭的笑泪交替和心酸诙谐
,这是一个离我们那么远,却又这么近的故事。在1949到60年代那个动荡的大时代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远离了故土,甚至来不及对亲人告别,因政治环境的变换而意外渡海到了台湾。原以为只是短暂的旅程,归家之日却遥遥无期。带着深埋心底的乡愁,他们在暂时落脚的村子落地生根,不同文化也因他们而在此融合。这些村落便是如今所为人知的
“眷村”
。
时代无常变换之下的那份身不由己,他乡成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甚至无法回的那份无奈,无尽的漂泊和猝不及防的诀别或是他们一生中无法愈合的伤口,夜深人静时,可望不可归的离愁会冲上心头,但醒来生活依然继续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点滴小事便能感到幸福和知足。像是在讲述身边人的故事,
剧中没有英雄,有的是平凡小家故事里的那份单纯和善良
,令人动容。
《宝岛一村》在
用剧场书写着历史
,像是一个活的博物馆,陈列着族群的大迁移,演绎了整个华人群体的乡愁故事,诉说了一个时代的强大力量,记录着每个离乡背井的人,以及世界流离失所的难民的人生。
任何时代,美好之物都与金钱和闲暇无关。
创造出最美之物的,总是那些经过打磨的感知力,着眼于日常生活的目光,以及不懈努力的双手。
编剧、导演⊙赖声川、王伟忠
演出⊙
-赵家-
屈中恒、刘婉玲、司雯、
顾雪炜、马靖雯、冯钰钢
-朱家-
冯翊纲、范瑞君、杨易、袁信力
-周家-
宋少卿、萧艾、朱德刚、
那维勋、王秉坤
-村民-
曾信裕、王萌、倪顺洁 等
舞台设计⊙王孟超
灯光设计⊙简立人
服装造型设计⊙铃鹿玉铃、铃鹿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