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描述了一种商场如战场的观念,通过码农间的对话、游戏丧尸围城、战争和商场的比喻等,强调了面对变革和竞争时,要勇于接受改变,主动适应和优化,否则可能被淘汰。文章还提到了如何对待死亡和淘汰的态度,以及如何通过不断自我优化和升级来适应商场的竞争。
文章通过码农间的对话和游戏丧尸围城等比喻,强调了面对变化的时代,必须要有接受改变的心态,否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文章提到软件架构的升级和改造,以及战争中老兵的生存之道,指出只有不断自我优化和升级,才能适应商场的竞争。
文章最后提到要打开高维世界,追求真正的探索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路,因为打开的,是一整个高维世界。
上午的话题,在06年的一次码农间的对话时,我用当年的一款游戏,丧尸围城来形容码农。
有很多人都留言问。
问什么呢?问这事儿对不对。
你们不是第一个问的,这种问题,早在零几年,我就跟很多前同事,反复讨论过了。
你们想要表达的那些意思,我都听得懂。
但问题在于,某些事儿,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你不去做,总会有人做。
明白不?
跟你做不做没有关系的,难道公鸡不打鸣,太阳就不升起来了?
太阳从来不是公鸡叫出来的,
公鸡之所以打鸣,它只是不想变成鸡汤
,are you ok?
很多事情,你不做,我不做,别人也会做,你不做,你就没得活。
事情照样发生的,巨变一样会来,什么都不会改变。
我09年的时候,作为公司最年轻的架构师,和前部门经理关于软件架构升级这件事,有过分歧。
我认为公司的软件架构太老了,不适应时代,要淘汰。
因为公司有很多款芯片,有很多应用场景,如果从上到下都是定制化的,就会有上千个版本,就需要无数码农去维护,去应对市场,应对不同客户的需求。
所以要改造,要把上千个版本,变成一套架构。
这套架构只需要几个架构师就够了,上面可以支持几千种应用,下面可以支持几百款芯片。
这样可以用最少的人,去适应最大的市场。
计算机行业又不是重资产,又没有什么建筑工地,厂房产线, 成本都在哪里?
都在人身上。
人越多,成本就越高,就越没有市场竞争力。
所以要尽可能提高单位个体创造的财富占比,才能在市场当中活下去。
CTO很认同,董事长也很认同,软件从业者,尤其是前部门经理这种老员工,很反对。
为什么反对?
因为人少了,自己的重要性下降了,怎么确保股票呢?一个带两百人团队的管理者,和一个带二十人团队的管理者的重要性,是大不同的呀。
人少了,说不定就不要你全职管理了,你也干活去吧。
所以他当然反对,因为这不符合他的利益。
他跟我讲的道理是,你也是软件人员,你这么优化下去,难道就不怕自己给自己掘墓么?
我怎么回答他的?
我的答案就是懂王的那句名言:这就是人生啊。
你要么主动给自己掘墓,这样兴许你还有机会去掘别人的墓,你但凡犹豫一秒,那可就是别人给你掘墓了。
你自己选吧。
咱们这不是一个封闭系统,理解么?
又不是说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我留一线有什么用?别的公司难道不会干掉我们吗?
你不升级,别人就会先升级,结局就是咱们一起完蛋。
那么你先完蛋,总好过我和你一起完蛋,难道不是这样吗?
如果你不想先完蛋,就主动拿起铲子,和我一起来掘墓。
就这么一条路,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90年代学校组织看过一本电影,电影里面一个日本兵很恐惧,跟舰长伊东佑亨讲,我害怕,我想妈妈了。
伊东佑亨怎么做的呢?拔出武士刀,捅进他的身体,把他推下海,告诉他,你可以见到妈妈了。
什么是战争?这就是战争。
商场如战场。
十八年来,我送走过很多人,包括曾经的上司,去见他们的妈妈。
06年那款游戏,丧尸围城,它的核心是什么?
就是理解丧尸,拥抱丧尸,成为丧尸。
你越早理解这个游戏的本质,这个游戏对你而言,就越容易。
你越是抗拒,你越是挂得早。
战争这个东西,它就不是
伊东佑亨这种级别的人能左右的。
换句话说一旦开打,难道是
伊东佑亨想结束,就能全体解散,回家过年了?
作为指挥官,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手下死亡率降到最低,你就得让所有的士兵,迅速接受自己已经变成丧尸这件事。
不要惧怕死亡,不要抗拒死亡,谁抗拒,谁先死。给大家打个样。
放在商战里面,就是不要惧怕被淘汰这件事情,你越是惧怕,它越是盯着你。
先下手为强。
我做码农的年代里,每天琢磨怎么干掉码农。
我做管理层的年代里,每天琢磨怎么干掉管理层。
我做老板的年代里,每天琢磨怎么干掉老板。
我做手动高频交易的年代里,每天琢磨怎么干掉手动高频交易。
我做程序高频交易的年代里,每天琢磨怎么干掉程序高频交易。
包括我做反程序高频交易的当下,我同样每天琢磨怎么干掉反程序高频交易。
战场上的老兵怎么活下来的?就这么活下来的。
越是一心求死,战场上的生存率越高。
俗称当你变成丧尸,你就再也不用恐惧变成丧尸这件事了。
你只需要反过来想,怎么把那个人类,也变成和你一样,就好了呀。
是不是一下子思路打开了?
打不过就加入,如果你不想成天被人家威胁怎么取代,那你就先下手为强,先琢磨怎么干掉自己,干掉别人。
所以我那天讲,画皮牛顿,他脑子里难道想的是如何成为二维世界里那堆线条里的火鸡科学家么?
不,怎么可能。
他脑子里就一个想法,我不要当二维生物了。
他想的是我不要什么,而不是我要什么。
这就是《道德经》告诉你的,为道日损。
不是我要什么,是我不要什么,我不要当人了,我要当丧尸。
我不是在恐惧变成丧尸,而是在主动研究,如何才能成为丧尸。
人在开悟之前明白的是什么?就是这点东西。
就像我们的老祖宗,你觉得当年猴群里那只有进化迹象的猴子,它的反应是什么?
难道是要成为一只优秀的猴子?一只配享太庙的猴子?一只谥号文正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