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韶大lens视觉杂志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目客》、《视觉》系列读物,影像阅读书系等)、新媒体、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无时尚中文网  ·  HOKA母企股价暴跌 ... ·  2 天前  
物道  ·  一日道|春暖花开时,莫负好时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韶大lens视觉杂志

长得好看是种什么体验?妻夫木聪的一生就是答案

韶大lens视觉杂志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5-01 12:53

正文


有一个故事,大概你也听过。

说是有个人十分崇拜杨绛。他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对她的仰慕之情,也说了一些自己的人生困惑。




杨绛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句子外,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 “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太多”。

这句话争议很多。因为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同时也有那种懒惰、不愿意思考、不想追上变化的状态。


甚至于,我们每个人自身就包含了这些矛盾。有时候被杨绛这样的话醍醐灌顶,有时又觉得她说的也不对。




其实,在是不是应该“想太多”上, 人类最优秀的那些头脑也一直在打架。 比如:










所以,不要一想到“思考”,就是罗丹“沉思者”的那种形象。思考,大部分时候是叽叽喳喳各种思路撕扯的样子。

别小看了这些混乱和矛盾,创造力有时就是这么来的。

比如,在“思考”问题上打架的昆德拉,他很担忧方向出了问题后,人越思考,就会离真相越远。佩索阿嘴里的不思考,事实上是在倡导人性的留白。不断改变的语境,让人不断去追问,最后给出自己的答案。





有创造力的人,从来不回避困惑和混乱,甚至像你一样钟爱乱七八糟的桌面(此处应划重点)。

有此癖好的人,包括了爱因斯坦、乔布斯、马克·吐温、艾伦·图灵、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等等。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拥有凌乱桌面的人更有创造力和冒险精神,而桌面井井有条的人比较守规矩,也不太冒险尝试新鲜事物。Vohs博士和她的研究伙伴在报告中得出了结论:“杂乱无章的环境具有启迪性,使人挣脱传统的桎梏,生发出全新的见解。”





读完这段话,你是不是准备扔掉手机,把自己同样乱糟糟的电脑桌面截个图发朋友圈?




20多岁的时候,不想混乱一点,好像也不太现实。


一般都是弄一个“诗和远方”风格的图片当桌面背景,再用写不完的方案,分析不完的报表,以及各种琐事提醒的贴士,把那个图片渐渐盖满,是这样吧?





不过,讲完下面这些大师们在25岁时的故事,你可能会好受点: 他们的困顿、迷茫更甚于你。


不妨先来玩个猜谜游戏。


向左滑动解锁谜底



向左滑动解锁谜底



同样,25岁尚觉得目标遥不可及的还有他:



向左滑动解锁谜底



也有人在25岁时,连自己所擅长的方向都还未找到,直到人生的后半段才开始有所成就。



滑动解锁谜底


露辛达·威廉姆斯25岁时曾经出过专辑,反响连不温不火都算不上,直到41岁才拿到第一座艾美奖;罗伯特·弗罗斯特20岁发表了第一首诗后便默默无闻,经历退学、经营的农场破产后,39岁的他才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让两段岁月在同一个人身上顺理成章地过度, 积年累月的思考才是撬动变化的钥匙。


年轻时,坚持思考的习惯或许会成为下一段人生的伏笔,甚至区分出平庸和伟大。少数坚持下来的人,终将改变这个世间某一板块的模样。




坚持与思考,是这世上最可贵的两种品格。很少有人能与那些困惑好好对话,最终突破桎梏,展现自己的创造力;也很少人有人能不为潮流所惑,通过思考,做推动时代进化的“少数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