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区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教育统筹、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科学教育新格局,围绕“人文青羊·航空新城”发展定位,把科学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重要抓手,统筹谋划全区科学教育工作方向,奋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断开创全区新时代科学教育新局面。
一、把握科学课堂中轴线,为科学教育加法夯实根基。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青羊区通过强基固本延续课堂教学高标准、变中求新开启课程教学新模式、夯基垒台促进教师队伍新发展等措施,架起一座贯通科学教育的“立交桥”。
一是强基固本延续课堂教学高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各年段科学课,促进中学理化生课、信息技术课等学科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在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学习质量监测中,青羊区在全部9项监测项目中有4项达到满分10星。小、中学科学成绩平均分分别达到587、562分,高于全国79分、72分;小、中学科学学习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比例分别为96.9%、95.1%,高于全国16.9、15.9个百分点;小、中学科学教师讲解指导实验教学比例均为100%,分别高于全国水平32.1、12.8个百分点;科学周课时数达标率96.9%,高于全国23.4个百分比。
二是变中求新开启课程教学新模式。鼓励学校探索开发满足不同学段的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创新型校本课程,各校“因校制宜”编制《项目设计十法八部》《自然智慧课程》《趣味科学》等科学类校本课程约50项,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开设“未来太空”“人工智能编程”“自然科学实验室”“昆虫探秘”等科技类课后延时课程。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皂”房子》创新型生活创客课程,以肥皂制作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为切入点,融入美学、数学、劳动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科学教学凸显学生味、突出创新味、实现教育味、融入生活味。
三是夯基垒台促进教师队伍新发展。青羊区现有169名专职科学教师,其中,区学科及以上名优教师91名,占比53.84%。与此同时,青羊区从系统理解科学教师角色定位、优化调整科学教师培养内容、更新迭代科学教师培养方式、贯通科学教师职前和职中培养等4个方面全面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再培训,形成了“学科周活动”“课堂教学展评”“作业设计展评”“命题设计展评”等多板块科学教研主题活动。近一年全区科学类在研课题54项,科学类教师获得市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107人次。
二、建设科技活动主阵地,为科学教育加法开拓未来。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种草”的关键期。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力的关键。青羊区在建好基座“硬场景”上下足功夫,在丰富文化“软场景”中亮出的实招,掀起“人人参与科技活动,处处释放创新活力”的热潮。
一是筑牢常规科普教育活动“篱笆”。通过开展丰富的科学教育活动,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标。全区中小学每学年至少开展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内科技活动,将科技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办学绩效评价。区教育局会同区科协连续多年举办覆盖幼、小、初、高全学段的区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近三年共收到发明创造、科技论文、科幻画、实践活动等6类作品近9000份。邀请白武明、孙万儒等35名中科院院士、科学家、优秀科技工作者走进中小学校园,用鲜活的科学事例和自身事迹激励引导学生发扬科创探究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开展“全龄阅读在青羊”系列阅读活动科普专场,24名学校科技辅导员带领近1000名学生代表共读科普读物,共同走进科普读物中的神奇世界。
二是点燃高水平竞赛活动“引擎”。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科技馆、四川省气象局、成都市博物馆、成都市科协等大批科技资源汇聚青羊,为青羊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首次走进中国,成都也成为亚洲第二个举办此项大会的城市,四川省科技活动周暨蓉城科学之夜、“科学家百人千场进校园”等活动启动仪式相继落地青羊区,青羊学子广泛参与其中,在积极展示青羊科学教育成果的同时充分感受科技活动魅力。引导中小学生理性选择参加“白名单”竞赛,在赛事中选拔人才,培养有潜质的青少年。近三年,全区各中小学获各类国家级科技竞赛活动一等奖66人次。
三是搭建多渠道实践活动“桥梁”。链接校内外优质资源,用好社会大课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多种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在校外,结对四川省气象局、四川省科技馆、成飞公园主题教育基地等科普机构(单位)共36个,实现学校与科普机构结对全覆盖,进一步加强科技场馆、基地、营地等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在校内,泡桐树小学昆虫博物馆、同辉(国际)学校蝴蝶生态博物馆、石室联合成飞学校航空馆、草小微博物馆等一批校园博物馆,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拥有各类独具特色的沉浸式学习场景,让实践活动由“短期”变“常态”,实现校内外科学实践活动的“双向奔赴”。
三、培育航空特色排头兵,为科学教育加法拔尖立标。
顶层设计+立足产业+政策支撑,为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绘制出了一幅关于科学教育的“生态图”。近年来,青羊区印发《成都市青羊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高位推进、多点发力,全力保障“双减”中科学教育加法落地见效。2023年7月,青羊区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突出融合发展特色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也为全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突出融合发展特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一是汇片区动能聚航空优势。近年来,在“人文青羊.航空新城”发展定位背景下,青羊区全力打造以航空科技为引领、产城融合的天府动力源——青羊航空新城,坚持以教育为基,把最好的教育资源投入到航空新城建设当中,并与航空工业成飞政企共建青羊航空新城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开启“K-15”青羊航空学区架构,着力打造“教育版歼20”。泡桐树幼儿园、石室联合中学、石室中学等名校陆续入驻成飞片区,片区内学校依托航空工业成飞公司,做优做强航空科技教育特色,航空科技教育特色“名片”扬帆启航。
二是创特色品牌育一流名校。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建校63年以来,植根航空文化,构建“知识普及、志趣激发、能力培养、情感认同、价值引领”五维航空航天科普活动目标,多学科、多维度融合,帮助学生拓宽科学视野,培养科学素养,致力于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特色鲜明的航空科技教育特色高中学校。学校先后两次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七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校”。在“名校基因”和“航空基因”的双重加持下,学校编制形成金字塔式三类航空航天课程体系,航空工业成飞集团的27位博士、工程师、设计师等组成的航空科技教育讲师团队正式入驻,为成飞中学的同学们开设了20门《飞行环境与飞行原理》《飞行器结构设计》等特色课程。学校还邀请到了航空工业成飞航空专家方锦星副总工程师、“八一”勋章获得者李中华大校等专家开设航空航天类讲座20余次,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祖国航空科技发展背后蕴含的创新智慧。2023年9月石室成飞中学新校区启用,歼20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士陈懋章通过视频给孩子们送来新学期的美好祝愿。近年来,学校考入与航空航天相关学校的同学近60人,其中含飞行员15名。2024年,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获106人次,共19人次一等奖(第一名),其中国家级一等奖(第一名)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