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宁愿麻烦一点,也别抱侥幸心理。
——鹿妈
文 | 小津妈
来源 | 拜托了妈妈(ID:baituoleweibao)
这几天,陆续出现孩子被感染的消息,听着真令人心焦。
2月4日,上海市卫健委公布一名7月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情况:
这孩子被感染的原因是:该女婴的外公、外婆于1月20日从武汉来沪,21日和24日家庭聚餐,25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2人主动健康申报后即进行核实,26日将2人纳入重点地区来沪人员进行管理。
当时,女婴与外公、外婆和父母住在一起。
2月2日,女婴爷爷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女婴及其父亲、母亲、奶奶、外公、外婆等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当天下午多人出现发热症状,立即转至医院隔离治疗。
2月3日经诊断,女婴及其母亲、外公为确诊病例;其父亲、奶奶、外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继续落实隔离观察。
2月4日,贵州省卫健委发布通报,1月龄婴儿江某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江某某于1月16日随父母到湖北探亲,期间曾接触武汉亲戚。
之前有一个视频,一个被感染隔离的小宝宝,向医生求抱抱,医生转身泪下,看得人眼泪啪哒啪哒往下掉。
这么小的宝宝,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个人被关在屋子里,没有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怀抱,不能回家,还要接受没完没了地检查、吃药。
想到这些,心真的好疼。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心存侥幸,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孩子,因为家里一旦有人感染,孩子很难幸免。
避免感染
不出门待在家里隔离,只要家里没有病人,就不用担心,这自然是最好的。
但现实是绝对不出门,不和任何人接触可能不现实,比如要买吃的,要丢垃圾,要去拿快递等等,如果出门该怎么防护呢?
1. 和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出去何人保持距离,比如保持1米,甚至2米的距离,就可以尽可能减少互相传播。
这次新冠病毒的传播手段只要还是飞沫和接触传播,和人保持这样的距离,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2. 注意手别乱摸。
注意手卫生,尽量减少直接接触门禁、门把手、电梯按钮、楼梯扶手,接触后也要注意不要再用手直接接触面部或眼、鼻、口。
因为接触传播,也是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
3. 戴口罩。
今天,人民日报公布了不同场合可以佩戴的口罩标准,供大家参考。
是否需要戴一次性手套?
答:没必要。
一次性手套确实可以保护手的卫生,但一次性手套体感很差,大部分很难习惯长期戴这种手套。
如果没有卫生意识,手套被污染后随处摸一样可以传播病毒,如果戴着被污染的手套摸了口眼鼻同样会引发感染,所以不建议。
回家后
1. 建议将外穿的鞋子放置于门外。
或用鞋盒、鞋套将鞋子「隔离」,放在玄关,减小室内被污染的风险。
2. 将外穿衣物脱下,更换成家居服。
如果你认为途中衣物污染严重,可用 75% 酒精喷洒衣物,再将衣物内外翻面,挂于阳台通风。
3. 按要求摘除口罩,扔进垃圾桶,不要随意放置。
如果你认为途中口罩污染严重,可放入垃圾袋封口处理。
4. 处理完口罩和衣物,记得洗手消毒。
用流水加肥皂搓手 20 秒钟。
5. 开窗户,家里保持 5~10 分钟的通风。
开窗通风有助于更新室内空气,有效降低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量,而且室外空气经过「稀释」,是不会把病毒带进室内的。
回家后,需要洗头洗衣服么?
没必要每次都洗。
衣服可以脱下,放在通风处,一般病毒不会存活那么久。
在室外环境下,病毒即使接触了头发,也不会存活多久,有孩子的妈妈建议把头发束起来,尽量减少孩子触摸头发的机会即可。
日常护理宝宝
1. 每人观察孩子大便。
保持大便通畅,很重要!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不良和肠道异常症状要提高警惕,小便的颜色、量、有无异味也要留意。
2. 每日营养均衡。
保证营养充足,适当进食高蛋白食物、新鲜洁净的蔬菜水果,3岁以上增加口味丰富的坚果(年幼儿不要吃)。
3. 所有食材煮透后才能吃。
不偏食不挑食,荤素搭配得当,不吃野生动物,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不宜油腻大鱼大肉,以免饮食不健康导致腹泻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4. 适量多喝水。
适量多饮水,多排尿,尽量不饮用冷水,宜饮用温水,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同时适量增加奶制品(牛奶、酸奶)的饮用。
5. 做好居家消毒。
具体如何操作,可参看我们之前的文章有孩子的家庭千万别乱消毒,这5个消毒的大忌不能犯
家里成员
-
家里有疑似病例家长,要尽可能和孩子分开居住。
-
疑似家长避免和儿童接触,在家需佩戴合适口罩(不要戴有呼吸阀的防护口罩),1 岁以上的孩子也应该正确佩戴合适口罩。
-
疫情物资紧缺,有条件应先选择
儿童外科口罩 → 儿童医用口罩 → 一次性口罩 → 儿童棉口罩。
所有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2~4 个小时就要更换。口罩变湿或者被分泌物污染就换掉。
给孩子佩戴前,要拉开口罩的褶皱,跟孩子的脸型契合,再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这样防护性会更好。
孩子与疑似病人接触了怎么办?
家长千万别隐瞒,不要因为害怕而选择逃避。
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害了自己和孩子。
主动在家隔离观察14天,无症状可以解除隔离但尽量不要外出。
孩子病情变化快,一旦有症状需立即到就近医院儿科的发热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