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小偷家族》热映,在一众讨论剧情的文章中,我的注意力却被两张中国版海报吸引去了。海报将故事里的无声化作有形,听觉化作视觉,
取自电影情节又略施巧妙改动
,最可贵的是东方特质和韵味也把握得恰到好处。
回想起来,外国电影在中国版海报上下功夫不是头一遭了。
今年年初,
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来到中国,一纸水墨激起不小声浪,海报被
导演
吉尔莫·德尔·托罗po在推特后,更是引来外国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前年的热门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请来中国艺术家张春,以片中动物为原型创作了一组神兽海报,传统团扇式样结合工笔画法,不落窠臼,令人惊艳。
不过,不是所有电影的“中国特色”之路都走得如此顺利,水到渠成。
大家知道,我国实行电影配额制,每年进入院线的国外电影约70部。
出于利润考虑,引进的多是大制作高人气的大片。
大
片上映,少不了要宣传。
为了分我们国产片的蛋糕,制片方和发行方在海报设计上可谓费了不少心思,特别是
中国观众与外来文化之间存在隔膜,缺乏共鸣的情况下,
“接地气”的特供海报自然成了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
。当然,这桥有搭得好的,也就有搭砸了的。
国外知名网站 IMP 每年会评选最佳的电影海报设计,去年大热的《金刚:骷髅岛》入围最佳动作电影海报设计。
△
主海报
△
预告海报
当它来到中国后是这样的——
简单的八个字概括出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唯一的不足是字还
可以再大些,我担心路过影院的人没办法一眼看清。
至于这个为了弥补没有明星大头照而硬凹出来的“KONG”,美国版倒也有类似设计,但是有个秘密要告诉大家,原版里没有景甜😃
比起《独立日2》里杨颖的强势入驻,加了图层蒙版的景甜还不算太突兀。
除了ab的亮相,飞行帽上的红旗细节也让人不得不赞叹,且不说换换文案,毫无新意的其他国版本,
谁家的特供海报可以放国旗??
霸道如斯,还为ab安排了独占c位的单人海报。
△
主海报
△
预告海报
有了中国版抛砖引玉,原版虽不新鲜,但凭文案和画面也是赢得毫无悬念。而真正令人惋惜的是,曾为外星入侵科幻片立下里程碑的《独立日》,十年回归之作却要找来ab担任女二以期中国观众的青睐,奈何落得一个
狗尾续貂,票房惨淡的结局。
哦对了第三部目前正在筹备中,预计明年上映。
《异形:契约》被IMP 选为去年最佳恐怖片海报设计,不光氛围烘托到位,元素组合和细节刻画也都称得上一流,但是中国版显然是在开玩笑——
不吹不黑,凭我念书时半学期PS课的造诣,这种海报一天能做十几幅。
透过海报,我仿佛看到了设计者彼时的内心活动:
法鲨这么帅又这么贵,不能不用,怪物是主角,嗯也得用上。
大概是觉得上一幅的构图有些简单,抠图师决定玩点有难度的,诶,我把场景、人物和怪物的头结合在一起,你看是不是厉害了许多?
正在上映的
《巨齿鲨》
被誉为
中美合拍片新标杆
,目前票房破9亿,导演是《国家宝藏》的乔·德特杜巴,卡司也很有看头,杰森斯坦森,李冰冰,红遍全球的Ruby Rose,还有曾经的一代男神赵文瑄。那么问题来了,花钱请这么多明星不用是不是傻?
先别急着吐槽这个水族馆般的隧道背景,设计师可是很有诚意地制作了一组“
飘若浮云,游若巨鲨
”的水墨版海报——
嗯…难看就不说了,从网上下载的PS笔刷,你装什么大尾巴狼??
△
《长城》海外&国内版海报
近几年,我国电影市场发展迅速,动辄票房破10亿,《战狼2》更是以56亿的成绩跻身全球票房影史前100。大概是你家地里的庄稼熟了,隔壁也难免蠢蠢欲动,
曾经高不可攀的好莱坞,如今也自愿走下神坛,和我们搭伙干起合拍片生意。
倒不是说合拍一定是烂片,只是任由资本操纵扑街的概率比较高罢了,例如前面提到的《独立日2》,张艺谋导演生涯滑铁卢之《长城》,黄晓明闷声发大财之《金蝉脱壳2》等......
△
《金蝉脱壳2》豆瓣评分3.1
既然合拍片能享受和国产片一样的分账待遇,那片子不小心拍烂了挨几声骂也不算什么,换我我也一样,几个亿到手了,谁还在乎那点儿差评?所以,正如我们看到的,
越来越多的明星走向国际,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出现在大片银幕上。
(合拍片要求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并在中国取景)而那些只有打酱油戏份,或是压根和我们不沾边,只能以进口片身份引进的大片,也想出了奇招。
谁能想到有一天电影也能请代言人?而这位电影代言人不仅参加了美国圣地亚哥首映,和演员主创们一同走红毯,还带上老婆与老婆的搭档,在美国录制了一期星际迷航主题《快乐大本营》。
你以为电影营销人的想象力到这就结束了?
《银翼杀手2049》首席内容推荐官和《蝙蝠侠大战超人》观战大使教你做人。
为卖吆喝赚人气,发明出“观战大使”这样的头衔大概可以排进年度“尴尬死人了”Top5,
但这
敌不过粉丝买单,路人关注带来的巨大流量红利。那个星光璀璨,难以企及的好莱坞终于要向我们的偶像与粉丝俯首,而
他们做的也不过是入乡随俗,照葫芦画瓢罢了。
△
《寻龙诀》国内正式&预告&海外版海报
△
武侠片海报,《东邪西毒》堆起卡司一张海报可不够
△
爱情片海报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不否认有“远香近臭”或是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态作祟,毕竟我们不是没有好设计。仅黄海一人,就以
《太阳照常升起》
的大红海报惊艳戛纳,
《黄金时代》更是未播先火,凭一组海报就被
BBC
列入威尼斯电影节最值得期待影片,
外媒也盛赞其为
“
崛起的中国设计
”
。
黄海的功力毋庸置疑,但到了正式版也难逃摆阵容的命运,他为《寒战》设计的一张海报,因为没有保证所有主演的正脸而一度被雪藏。他曾说
“中国的艺术很好,但还没有完全被用起来。”
△黄海为《捉妖记》
设计的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