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国际投融资市场传出一个重磅消息,全球知名汇款服务公司MoneyGram与中国公司蚂蚁金服达成协议,以8.8亿美金的价格全资并购给后者,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一下子出多了3000名外籍员工了。
这不是蚂蚁金服第一次在海外收购公司,过去一年,这家靠做移动支付起家的公司出海频频,它想做成的事和想下的棋,显然已经不仅仅是国内的移动支付。
MoneyGram是什么?
MoneyGram的中文名是速汇金,是一家专注国际汇款的公司,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有亲人在国外打工的普通家庭,他们大多来自金融业不发达、不普及的第三世界国家,比如亚洲、中东地区。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一张银行卡。比如在印度,手里有银行储蓄卡或信用卡的人不到20%。他们的亲人想从海外寄钱回家,银行汇款这条路的大门是锁死的。
这正是速汇金的市场机会,这个成立于1940年,总部位于美国达拉斯的公司,眼下分支机构遍布30多个国家,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拥有35万个网点。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沃尔玛、药店、邮政局,这些普通人熟悉并常去的地方,都有速汇金的网点,普及程度,类似于中国物流业的各种通们。想汇款的人,只需要填写一张单子,把钱给到网点工作人员,10分钟不到,对面半球的家人就能在当地网点拿到现金,并且是已经兑换好的当地货币。
在速汇金网点,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美西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印度工程师、在香港给雇主带孩子的菲佣、在巴黎做小商品贸易的中国人、在海外打工的底底层劳工……汇完款立即给家人打电话,听到家人说收到了,才离开。
蚂蚁想做什么?
蚂蚁金服为什么要收购一家汇款服务公司?其实不难理解。蚂蚁金服从本质上来说,和速汇金一样,主要都是在做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低净值人群——比如给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的人放一笔一两万的小额贷款,给收入不高、申请不到银行信用卡、但信用画像好的人开通消费信贷等,所以,两者用户群属性接近,但又不太重叠。
在中国,支付宝实名用户已经超过4.5亿,但搜一下其新任CEO井贤栋过去一年的公开讲话,不难发现,“蚂蚁未来10年要服务20亿全球用户”这个提法,被反复提及。
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可能只靠支付宝出海,更多,还是需要通过并购、入股,并且技术输出的方式来做拓宽。过去一年,蚂蚁的全球化布局,都是沿着这个逻辑来排兵布阵——
9月,蚂蚁花7000万美元,收购EyeVerify。这是一家做生物识别的美国公司。生物识别是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的核心技术能力。
目前全球大约有15亿人(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因为无法证实身份,或者去一趟银行的成本实在太高,一辈子都没法享受基本的金融服务,比如办一张储蓄卡、借一笔小钱以解燃眉之急。
去年年底,蚂蚁正式组建全球核身平台业务,显然,这是在为“服务全球20亿人”打造与打通底层技术平台,EyeVerify,显然是这个平台的一枚要棋。
11月,蚂蚁宣布战略投资泰国支付公司AscendMoney,这是泰国版的“支付宝”,蚂蚁方面表示,通过资本和技术的双重输出,未来5年服务泰国一半以上网民。
这个把支付宝“拷贝”到海外的模式,此前已经在印度小试牛刀并初获成效。也是在蚂蚁资本+技术的双重加持下,印度一家做移动支付的创业公司Paytm的用户从两千万增长到1.4亿,跃升为全球第四大电子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