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风湿免疫性疾病也逐渐被大众所了解。
但仍有不少人认为,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与否都“无所谓”。其实,风湿免疫性疾病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一样,都是慢性疾病,其特点是易反复发作,且致残、致死率高。
上海市风湿病研究所副所长吕良敬教授提醒道,要想让风湿不再来犯,就要摒弃这些错误认知,做到早防、早治。
不断破解风湿免疫的未知
——访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科吕良敬教授
吕良敬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上海市风湿病研究所副所长。
现任上海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常委,中华风湿免疫学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血管炎学组委员,上海市风湿病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委会委员,亚太地区风湿病联盟(APLAR)狼疮研究组成员,亚洲狼疮肾炎网络(ALNN)成员等。
在风湿科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从事风湿性疾病的早期诊疗、预后、预防、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侧重风湿病临床预后评估及药物疗效、安全性探索。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并多次获奖。
吕良敬教授出生于医学世家,因此在选专业时他不假思索,一路填写的都是医学。吕良敬教授之前的专业是内科血液病学,前途不可限量,是什么让他转方向攻读了在当时不被人熟知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呢?
风湿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大多患者有关节、肌肉的病变, 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实习时,一位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小女孩来血液科看病,为了治病她家几乎倾家荡产。但由于当时许多医生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识不够,且国内的医疗水平尚不足, 结果年轻的生命迅速凋谢。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这究竟是什么病?为什么治不好?怎样才能攻克它?”
这是吕良敬教授第一次接触风湿免疫性疾病,他回忆道,“恰好有一个考博的机会,我便转方向攻读了上海仁济医院陈顺乐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仁济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全国闻名,研究成果显著,而陈教授专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所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原型,我认为,攻克它就能掌握其他的风湿病。”
吕良敬教授见证了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发展,经过数十年几代精英的努力,仁济医院风湿科逐渐走到全国风湿免疫领域的巅峰,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吕良敬教授团队也成功申请到了2017 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他自己也荣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过去的确有太多误区,连指南都在不断颠覆。很多患者对风湿免疫性疾病都十分恐惧,因此我开了个微信公众号, 利用碎片时间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科普宣教,缓解他们的心理 焦虑。”这些患者们亲切地称呼吕良敬教授为“吕叔”,“像风湿免疫性疾病这样的慢性疾病是不可能一下子痊愈的,需长时间治疗,因此,医患之间的信任很重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它的初发表现多种多样,有些患者仅感觉乏力、精神萎靡;有些患者有关节痛;有些患者表现为蛋白尿、浮肿、高血压;有些患者会有头痛、眩晕、精神异常、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表现; 还有些患者反复流产、胎停等。这些都可能是红斑狼疮的表现,且常见于18 ~ 35 岁的年轻女性。由于如此多却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即使是有经验的医生也并非都能在第一时间确诊。
吕良敬教授介绍道:“尽管被定义为一种疾病,但在红斑狼疮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狼疮患者更多会死于长期使用激素后的并发症,如动脉硬化、感染、糖尿病等,所以我们是在与多个疾病斗争。我们提倡平衡用药,将目光放在患者的二十年后,要把‘狼’驯化为‘犬’。”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巨大里程碑。尽管其副作用繁多,总是令人顾虑重重,但直到现在,强的松仍是红斑狼疮治疗的基础药物。此外,氯喹和羟基氯喹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目前也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狼疮的皮肤病变和骨骼肌肉症状。
现代免疫学的进步让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入了新时期,与其他许多学科一样,靶向治疗也成为了风湿性疾病的研究热点,利妥昔单抗已在一些难治性狼疮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因性激素在疾病中的作用,红斑狼疮曾被认为是妊娠的禁区,未经处理很少有女性能够安全、顺利生育。“所以,我们一直在探索怎样帮助女性患者平安怀孕生子。2000年左右,我们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总结后,发现如果能把病状控制稳定到一年以上,并在无重要脏器损害等一系列的条件下, 患者可以试着怀孕,果然,后来我们帮助了很多女性患者平安生下了宝宝。”
吕良敬教授提醒道,“但必须重视的是,红斑狼疮患者出现妊娠并发症的概率较普通人群高,出现流产、死胎等情况及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也高;同时,妊娠又可使红斑狼疮复发或恶化,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妊娠对于红斑狼疮患者仍是一个相当慎重的决定,我们医生将和患者一起确定妊娠的时机及孕期的治疗方案,在必要时也可能需要终止妊娠。”
成人斯蒂尔病(AOSD)
是一种罕见的全身炎症性疾病,其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异常产生发挥了病理生理作用。其特征是高热、典型皮疹、关节痛和白细胞增多,年轻患者居多,预后不良,大多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
吕良敬教授发现,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被认为是免疫和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上调多种炎症分子, 被公认为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的关键调节剂。其具有巨噬细胞迁移、吞噬和迟发性超敏反应活动的功能。这为成人斯蒂尔病的进一步诊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系统性硬化症
又称为硬皮病,是一种罕见的结缔组织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尽管该病不常见,在结缔组织病中却相当致命。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硬化,轻则手指硬成腊肠、面容呈现特殊的“面具脸”, 重者全身皮肤硬化,像被装进了一个套子,手指、脚趾末端因为缺血,严重者可能会被截肢。
据吕良敬教授介绍,快速进展的弥漫性硬皮病,就像一列火车,全身皮肤快速硬化、心衰、肾衰、骨髓衰竭、恶液质等症状在医生面前呼啸而过,几乎找不到任何办法来降低火车的速度。
但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完成清髓和免疫重建, 可以成为患者的救命稻草。而纤维化是各种组织损伤的终末期变化,治疗非常困难。一直以来,治疗思路大致分两种, 即直接抑制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和阻止炎症反应走向纤维化。可喜的是,最近这两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即使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吕良敬教授仍感慨:“但不可否认,我们对于一些风湿病相关的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等也会束手无策,所以,近十年来我们都在做研究,风湿免疫学科还有太多的未知值得去破解, 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并期待能更好地造福患者,做有温度的科学家。”
吕良敬教授还特地强调了一些易搞混的概念。比如, 很多人都认为风湿性关节炎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但其实两者完全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
是与链球菌相关的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多见于小孩,
与居住环境、经济条件等有关
,若居住的地方很潮湿,就易感染。
而
类风湿关节炎
多
与遗传有关
,是一种非特异性、多发性和对称性的关节炎,病程慢、易反复发作, 晚期可有关节畸形。
版权申明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