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退休、李嘉诚被传退休、万达、海航等被银监会点名排查……
即将过去的一周可谓大事频发,但对某些人而言,恐怕还有一件事更触其心:
多次被评为“慈善第一人”、“中国首善”,旗下集团累计投资超过2200亿元人民币(下同)、个人捐款累计超过60亿的黄如论,真的出大事儿了!
“人生真正的价值,是为别人的日子带去光亮。”
这是黄如论曾经的宣言,但如今,再过两月就该“六六大顺”的他,在大顺之前,栽大了。
《福建日报》消息称,6月21日,鉴于黄如论
涉嫌行贿犯罪
,政协第十一届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免去其政协第十一届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委员职务、撤销其政协第十一届福建省委员会委员资格。
此前,黄如论出事的消息已被传过两次,但都被公司辟谣。
一次是去年年底,北京警方查处几家涉黄俱乐部,其中最大的一家蓝黛俱乐部正是设立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内,而有媒体报道,除了北京,蓝黛在贵阳、福州也有根据地,且是同一老板并同在当地的世纪金源大饭店注册经营。
世纪金源大饭店正是黄如论旗下的核心产业之一。
一次是,媒体报道黄如论曾向前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行贿。去年10月,白恩培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判死缓。
在检方公布受贿的名单上,黄如论旗下的世纪金源赫然在册。
在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出场的白恩培,被查在云南主政的十年里,频繁收受钱财,而他的妻子张慧清酷爱翡翠和玉石。《财新》报道说,“据称,世纪金源就是给张慧清送了玉石,涉及金额不低。”
世纪金源在云南的投资,正是在白恩培主政期间展开并高潮迭起。
其中,光是占地将近4000亩,开发面积480万平方米的“昆明世纪城”就投资过百亿,云南旅游资源优渥的腾冲、西双版纳等地,也有世纪金源的大项目。
今年9月就满66岁的黄如论,是福建连江人。
黄如论成长在艰苦的环境,他曾经这样回忆年轻时的日子:
“我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钱买衣服穿,更没钱念书,生活举步维艰。”
1986年,黄如论只身前往菲律宾淘金,有所成后回国,在福建做地产起步,在北京做地产发达,然后走向全国,鸭子划水般地建立起一个相对神秘的大型企业集团——世纪金源集团。
世纪金源官方信息显示,集团已累计在中国大陆投资2219亿元人民币,开发各类商品房7000万平方米,缴纳各项税金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最近10多年,黄如论一直是各大富豪榜的常客。在2016年《福布斯中国富榜》上,他以237.9亿财富估值位列第49名,此前,还多次高居福建首富之位。
黄如论为人低调,在有限的公开信息里,
他的发家从一开始即与“官商”紧密相连。
菲律宾是福建人的海外大本营之一,也是老一辈福建人的海外营商福地。至今,在菲律宾的全国富豪榜上,排名前五位的几乎都是福建人。但黄如论到菲律宾之初,因为不懂英文,还人生地不熟,赚钱并不顺利。
与一位华侨富商合作拍到了一块原为美国海军基地的地皮,将其开发成成功的旅游地产项目,是黄如论的转折点,而据他自己介绍,
这个转折来自于一位“高干子弟”的牵线搭桥。
1990年代初,黄如论回到福建,创立了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当时,正是中国房地产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但黄如论的开端也并不如意。
其中一个原因是,他选择了当时相当困难的商业地产而非住宅。
黄如论在福州的第一个项目名为国泰大厦。他几乎孤注一掷地投入了全部资产和力气来推动,但却在施工期间就陷入资金困境,据说,最难的时刻,过春节,他给员工发完全额工资后,手里已只剩下500元人民币。
但最终,不知他究竟想了些什么办法,当时堪称福州最标杆写字楼项目的国泰大厦还是竣工落成了,并请到薄一波给大楼题了名字。
再之后,黄如论在福州开发了一系列商业和住宅地产项目,并从福州进入南昌做了多个地标,不几年就成了福建最大的私营房地产开发商。
黄如论真正如日中天的发展发生在他进入北京之后。
1999年,黄如论判断北京房地产市场将步入高速发展通道,果断怀揣4亿元资金,率领1000多位员工挥师北上,成立了世纪金源集团。
当年11月,他就拿下了一个大项目:位于北京亚运村奥体东门附近,占地2.8公顷的“世纪嘉园”。
因为手握雄厚资金,又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黄如论打破当时普遍都是卖楼花、期房的销售惯例,创新地以“准现房发售”卖楼,开盘一个月就销售回款2亿,并在2000年全年销售额为7.5亿,问鼎亚运村商圈楼盘年度销售额榜首。
仅用一年,就一个项目,黄如论就在强手如林的北京地产市场站稳了脚跟。紧接着,他又以更令人惊异的速度和气魄推出了更大的项目——总建筑面积120万平米、总投资50亿人民币的北京西部最大社区———“世纪城”(一期、二期)。
“世纪城”所处的北京海淀四季青,曾经是连片的菜地,一直被传要进行城乡改造,但直到世纪金源介入,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才得以展开。
这也成了
黄如论飞黄腾达的关键一跳。
2000年,世纪城一期开盘,黄如论以准现房、低于周边均价上千元的价格,创下当年北京房地产业销售套数、面积双第一。第二年、第三年,世纪城又分别以26.5亿元、20亿元的销售额连续夺下北京住宅的销冠。
2003年,黄如论启动了总投资超过70亿的世纪城三期,并配套了耗资45亿元、有当时世界最大购物中心之称的“金源时代Shopping Mall”。
早在菲律宾时期,黄如论心中就有一个梦想,要学习有“亚洲商场之王”美誉的菲律宾首富,也是他的“老乡”、祖籍福建的SM董事长施至成所创建的SM广场——
“有生之年,在中国,我也要搞这样一个Shopping Mall!”
2004年10月,在顺风又顺水的护航下,“金源时代Shopping Mall”开业了。这是一个真正的巨无霸,其总建筑面积达87万平方米,首期单体建筑达55万平方米,仅室内停车场便可停放一万辆汽车。
在如此短的时间,操盘如此大的项目,而且如此顺利,坊间有
人委婉地质疑黄如论的资金来源,也有人传言他有强大的靠山。但他对媒体追问的解释是,成功来自于两大杀手锏:
一是以快制胜,用最快的时间,滚动发展,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比如“金源时代Shopping Mall”,从立项到最后建成仅用了一年半,比同类项目缩短近两年。
时间就是金钱,节约时间就是创造金钱。
二是世纪金源有过硬的业务实力和良好的信誉,积累了很多忠实的合作伙伴,可以 “先拿货,后付款”,而且公司从进军国内房地产开始,就着力打造自给自足的上下游供应链,这也是所有建筑工程“省钱”的关键。
凭借这个荒地造城的成绩,世纪金源给了自己一个定位:
中国房地产业参与城市运营的先行者和完善者。
在这一崭新定位和招牌下,黄如论开始了
“挟北京以令地方”
的大肆扩张,不几年就把战车开到重庆、昆明、长沙、贵阳、合肥等地,并不失时机地以房地产为核心,推动了世纪金源的多元化业务布局。
酒店是世纪金源最核心的业务之一,也是黄如论最投入的一个多元化业务。
酒店业至今是中国业者的一个短板,进入这个行当之初,集团不乏质疑和忧虑,但黄如论雄心壮志:
“别人能做到的,我一样能做到;别人能做好的,我一定能做得更好!”
同时,他认为房地产一定会趋向饱和,集团要持续发展,也必须从单纯的地产行业中“分身”出来,转投服务性行业。
2001年,世纪金源投资5亿建成了福州世纪金源大饭店;2002年,又世纪金源收购了北京老牌五星级涉外酒店华侨大厦,并在“世纪城”配套了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此后,世纪金源开始加速朝向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五星级酒店集团的发展。
至今,世纪金源旗下已拥有20家五星级饭店,各式客房近万间(套),分布在福州、北京、重庆、昆明、贵阳、腾冲、长沙、西双版纳等地。
大型购物中心是世纪金源的另一项核心业务,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获得成功后,黄如论将其在全国的投资中配套并自主经营。如今,集团已拥有10家以世纪金源命名的大型购物中心,分布于重庆、昆明、合肥、长沙、贵阳等地。
黄如论也早早就进入到另一个被认为需要相当背景与实力,同时也是相对暴利的行业——金融资本运营。
2002年起,集团先后入股了北京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云南富滇银行,并与中国农业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还从2010年开始,进入到股权投资、证券投资、资产证券化等领域。
当然,所有这些业务中,真正为世纪金源赚到巨利的还是房地产。
如今,世纪金源的地产触角已延伸至腾冲、西双版纳、连江、罗源、宁波、襄阳、荆州等中小城市,虽然累计开发项目只有20多个,但总开发面积却高达7000万平方米,因为它几乎每到一处,都会伴随一个总体量在400万平以上的“世纪城”。
“别人盖房,我们造城。”
黄如论说。
要造城,当然就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黄如论善于赢得各界的支持,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但其中的某些赢得和支持,为他的今日埋了雷。
慈善是黄如论赢得各界支持的要素之一。
黄如论为人低调,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他的慈善。财经传媒圈的一个基本印象是,采访到黄如论难度很高,即便采到,采到干货的难度也高,因为他几乎只谈慈善。
黄如论曾说,企业做小了是自己的,做大了就是社会的。
“我自己要那么多钱干嘛?金钱只是一个符号,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我一个月1.8万元的工资也够花了。另外我一不嫖二不赌,钱留给孩子还不如造福更多人更有意义。”
据统计,这些年,黄如论已累计捐赠60亿用于慈善事业,这让他登陆了几乎所有与慈善有关的榜单,获得了几乎所有与慈善有关的荣誉和表彰。
有媒体统计,
黄如论连续13年名列中国慈善榜单前六位,而在这13年中,他至少拿过五次“慈善第一人”,并因此被加封“中国首善”的荣誉。
在由国家民政部设立并颁发的国内最高规格的公益慈善政府奖——“中华慈善奖”的评选中,黄如论也连续9年荣膺 “最具爱心捐赠个人”称号,并且
是国内目前唯一连续九届蝉联该殊荣的人。
“不能说我的捐赠一定能够帮社会解决很大的问题,但欣慰的是,许多人的确因此渡过了难关,日子里有了光亮。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他为别人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