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在五年前左右,老冰在腾讯微博说过一句招来了一大堆板砖的话:
“美国只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而存在,如果那天变成了世界第二强国的话甚至都可能会散架”
。
看起来这句话挺荒唐:美国又不是先天性的是“世界第一强国”,只是因为后天努力的结果发展了上去,退下了“世界第一”的宝座也很正常,而且也有过几个国家从这个宝座上退下来的,为什么就美国不能退呢?
老冰这句话是正好在和人聊“多元化”的时候说的。美国当然不是生来就是世界第一,他是一个移民国家,他接受了世界各国的移民,并且尊重各个国家的文化。特别是在战后,美国人努力做到了多元化,成为了一个民族融合的象征。可以说他接受了世界上所有民族所有国家的精英,歧视的程度和范围都很小,并且越来越小,“到了美国来都是美国人”,从而使美国成为了这么一个世界第一的国家。
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也被欧洲国家所接受,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美国文化中确实不太存在在其他文化当中经常能够看到的那种有意或者无意的强制性同化现象。对异文化相当宽容,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吸收所有文化中的最优秀的那一部分,对于美国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从自由民主的观点出发也好,从文化的保存观点出发也好,甚至从人权或者人道主义的观点出发,多元化都是很好的甚至最好的东西。
但“很好的甚至最好的东西”会不会永远都是“很好甚至最好的东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
在某一段时间起了很好作用的政策,到后来肯定会呈现出来反作用。永恒的政治正确是不存在的。和只有运动才是绝对的一样,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英语中名词“
nation
”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民族”,其二是“国家”。民族和国家是密不可分甚至等同的东西,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是这个意思,“多民族国家”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东西。
从历史上可以知道,单一民族的国家会更加稳固,抗打击。经常有“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虽然现在说起来有中国有五十几个民族,但实际上汉族在中国人口中占绝对多数,虽然从
1953
年第一次普查中的
98.94%
下降到了
2010
年第六次普查的
91.51%
,但还是绝对多数,在权力中枢所占比例就更大了,说中国是单一汉族的国家也并无大错。
美国的多元化有两个问题,容忍多元的价值观或者文化存在是一个问题,但是有意鼓励区别于主流价值观、主流文化的独特现象的存在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比如在美国甚至圣诞节说一声“
Merry Christmas
(圣诞快乐)”都成为了政治不正确的时候,从统一国家的观点来说,不一定好,或者不如说有害。
美国这次佛吉尼亚州的暴乱实际上的深层原因就是这个多元化所带来的问题。
在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都是世界最强的时候,在人人都能分到一块客观的蛋糕的时候。人们会容忍多元化,能够理解能够忍受异文化。因为能够理解是多元化带来了这块蛋糕。
但是在蛋糕不再增大甚至变小的时候,当人们不再满意于分得的蛋糕的时候,大家就都想起来了刻意保留下来的种族或者民族或者群体特征,会把蛋糕的问题归结到另一个不同族群出的人分掉了自己的那一份。
这个时候多元化就会成为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所有成功的原因也都是以后失败的原因。
如果说美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能够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多元化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肯定美国的失败也肯定就在这个多元化上面
一人一票的民主投票制度,在一个时间段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在政策选择上能得到最大公约数而不犯或者少犯错误。然而,在某一个族群或者种群或者群体过分扩大的情况下,一人一票只会带来政策选定上的失误。现在欧洲的穆斯林人口增加带来了这个问题。而日本这些年来政策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社会老龄化所带来老年人口的增加反映到了选票上面带来的政策选择错误。
其实连贸易自由或者市场经济的概念都是这样,只能应用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范围,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正确的政治信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