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吉时通信
连通资本与实业,关注大通信业变迁趋势!及时的行业资讯、投研观点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国际原油海运市场2025年展望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中国对外贸易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  3 天前  
天津日报  ·  一轮船突发爆炸!船上载有13万吨燃油 ·  2 天前  
天津日报  ·  一轮船突发爆炸!船上载有13万吨燃油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展商推介】上华国际,邀您莅临“2025国际 ...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货主论坛】“2025跨境冷链与国际贸易协同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吉时通信

【国盛通信】OIO—CPO的下一站

吉时通信  · 公众号  ·  · 2024-10-28 16:15

正文

正文

OIO,即Optical I/O,是将光引擎直接封装至GPU上的技术路线。 从数据中心光通信的演进来看,从当下的可插拔光模块、到集成度更高的硅光模块、再到集交换机与光模块一体的CPO交换机。这些革新更多的应用于服务器与交换机,交换机与交换机的连接。OIO,作为光通信前沿的技术方向之一,将创新的触角延伸至服务器内部,过去,同一块PCB板上的GPU,都是用PCB及其内部的铜线进行通信。在AI带动下,芯片对于通信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PCB板载通信也会在铜的物理限制下出现瓶颈。OIO则是针对这一场景,将光引擎和计算芯片封装在一起,用光通信来代替过去GPU间的PCB板载电通信,使得片间互联突破速率限制。


技术的演进,本质是光通信的下沉。 无论是可插拔光模块,还是CPO乃至OIO,我们不难发现,种种创新的本质需求,都是为了更高的和更快的传输速率。铜传输虽然有功耗低,成本低等优势,但铜的物理性质决定了,随着速率的升高,其传输距离会急剧缩短。 在AI催化下,数据中心通信速率的高速迭代,硅光、CPO、OIO等技术,都是提高集成度,降低光通信的功耗与成本,使得客户能够在可接受的成本下,将光通信的高速率,“下沉”到过去电信号与铜线传播的领域, 从而突破铜的物理上限带来的通信瓶颈。 总结来看,光通信拥有较好的物理性能,而技术创新,则是将这种物理性能推进到客户可以接受的稳定度和成本区间内。


行业革新,最大的增量在于光引擎。 我们判断,在传统光模块向硅光、CPO、OIO等环节演进的过程中,行业的最大增量将会出自光引擎。 其核心原因就是,随着新技术的成熟,光通信可以下沉至过去由铜缆传输的超高速率信号领域,这一新增的市场空间,将带来大量的全新光通信需求,以英伟达GB200芯片为例,其单芯片就拥有1.8TB/s片间带宽,当下这些带宽全部由PCB与铜线构成的交换系统承载, 随着光通信向这一领域渗透,这些带宽将逐渐由光通信承载,1.8TB/s的带宽,预计需要9个1.6Tb光引擎来承担,不难发现,这是非常大的增量需求。


综合解决方案将成光通信竞争壁垒。 我们认为,硅光、CPO、OIO等技术演进方向虽然渗透周期仍然有待验证,但是对于产业参与者和产业竞争带来的影响是明确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光模块,硅光光模块,CPO、OIO等技术将在客户处,乃至同一数据中心内并存。而 光模块厂商能否给客户提供覆盖这些技术的全套解决方案,将成为客户选择供应商时的重点。 随着新技术的演进,光通信与芯片集成度的提高,行业格局将进一步集中, 少数优质龙头将凭借更全面的产业布局,与核心客户预研的绑定关系,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享受最大的行业红利。


投资建议:抓住光通信技术革新与“光下沉”过程中的核心增量

光模块龙头将享受光引擎放量以及更高的行业壁垒
推荐标的:中际旭创、新易盛

光器件公司将享受配套硅光、CPO、OIO等环节的新增量
建议关注:天孚通信、太辰光、源杰科技、腾景科技


风险提示: AICG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