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米汽车  ·  我在小米卖汽车 ·  16 小时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车辆年检新规出台!3月1日起实施! ·  17 小时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车辆年检新规出台!3月1日起实施! ·  17 小时前  
无线徐州  ·  突破 6000 个!徐州新能源车主看过来! ·  19 小时前  
小鹏汽车  ·  小鹏P7+答用户问(第11期) ·  3 天前  
高工智能汽车  ·  AI汽车新风向:「死磕」AI底盘,引爆线控底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被选中的林生斌

维舟  · 公众号  ·  · 2021-07-05 12:00

正文


昨天写完那篇《 林生斌的人设 》,不少朋友来找我聊,看法形形色色,但我发现,人们感兴趣的还不仅是林生斌的“人设”,其实还有他的“人格”。

很多人都指出一点:这人有表演型人格。每次在微博上发出的照片,他都是C位(当然,就像有朋友指出的,林生斌作为曾经的理发师,“托尼老师这个职业可能也是天然有C位意识的”)。当然, 所谓“人设”,本身就是“精心维护的前台形象”的意思

如今回过头来,很多人也都怀疑他这四年来的“深情”其实是“演”出来的,不无夸大的成分,是为了私利而作秀。网传其亡妻朱小贞的友人回忆,十多年前朱就说过“阿斌像吴尊”,“那时候他就有想做爱豆的心”。

林生斌当年在事故现场的照片,曾感动无数人,但在6月30日他宣布再婚后,这也被许多人质疑其实是表演

“萝严肃”的一篇《 他从“圣父”到“渣男”,可小贞还是被遗忘 》在梳理后得出的结论似乎也坐实了这一点:
哪怕是丧偶式育儿的家庭,妻子孩子都意外去世,丈夫也是会痛苦的。当初林生斌的痛苦里有几分真几分假,谁也说不清。

但他的确渐渐地被网络舆论架到圣人的位置,可能也不自觉地开始表演,表演型人格越长越大,都有高清精修图了。
也许他确实有几分表演型人格,但这说到底也就是此人爱“显摆”或“臭美”,甚至谈不上道德问题,只是一个审美趣味,让人看着不顺眼,仅此而已。

更为吊诡的一点是:虽然如今墙倒众人推,但却也 正是当下这样的舆论场和社会心理,会让这样的人格特质获得最多的关注 。试想一下,如果他不是表演型人格,那他还会吸引这么多目光吗?

林生斌在妻儿不幸遇难后,一度宣布皈依佛门

林生斌的体质,再加上横遭惨祸, 内在的戏剧性和外部遭遇的戏剧性叠加,使他成为最易被网络舆情所选中的人 。乍看起来,是他的特殊际遇让他一夜成名,但实际上,在大众媒体兴起之前是不存在这样的机会的——正是媒体生态已经在为这样的人做好了准备。

按进化论的观点,一种生物之所以能胜出,是因为它适应了特定生态,那个环境本身就在不断进行着筛选。在有天敌环伺的复杂条件下,外表鲜艳的蛾子很可能被吃掉,因而那些有保护色的才能生存下来——这不是这些物种有多聪明,而是因为那个外部环境确保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赢家。

人在这个社会上也同理。对网络舆情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 要持续受到公众关注,这绝不仅仅只是“本色演出”就好,而是一门高度复杂的技巧 。任你是当红明星,如果没有团队精心运作、制造热点,不能每隔一阵引发人们关注,那过不多时也就被人淡忘了——毕竟现在人人都那么忙,谁耐烦专门花时间去持续关注某个过气明星?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我并不把林生斌的“表演”仅仅看作是他的道德瑕疵,而是他和公众之间的一场共谋 :他或许需要乃至享受这种高关注的生活,至少他看来不是一个被动陷在舆论场里的人,反倒展现出积极主动的姿态——而这种积极主动虽然现在让一些人反感,因为怀疑他“炒作死者”谋取名利,但另一面,其实他那“深情”的形象也正契合公众的心理需求。

电影《无双》中的台词

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矛盾心理是:人们在经历了“失乐园”之后,将满腔怀念投射到遥远的时空,但他们其实又无法面对真实。就像美国在完成城市化后,乡村音乐形象流行,但那些真正原汁原味的乡野曲子,大部分人都是难以接受的,而他们广泛认可的,是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乡村风格歌曲,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 “假的”比“真的”更像是“真的”

在经历了这些年的男性危机、情感信任危机之后,中国社会普遍怀疑“现在还有好男人吗”,而此时,一个“好男人”看起来就应运而生了,满足了许多人对理想形象的心理投射。鲜有人意识到的一点是: 关键并不在林生斌的形象与情感是否为“真”,而在于他能否表现得让人相信是“真”的。

“深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不说出来、做出来,旁人是无从得知的。我的初恋在初三那年丧母,她内心伤痛至极,但她个性倔强坚毅,偏不想哭给那些在其母生前凉薄的亲友们看,结果可想而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乡下都非议她不孝,在自己母亲葬礼上竟然一滴眼泪都没有。反过来,我也见过许多葬礼上哭丧的,那些哭得最哀切动人的,不见得是平日对死者最好的。

我倒并不是说,表现得哀痛,就一定是“表演”,因为人实在太复杂了。何况,不会表演就一定好吗?

我爸生前为人真诚正直,四邻都没话说,可我也一直听我妈抱怨说:“你爸就是什么都放心里,不肯哄我欢心,我跟他做了一辈子夫妻,就没听他说过一句花言巧语,连假装一下都不肯。”

阅世渐多,我也明白了,人心隔肚皮,单单只是放在心底里的“深情”,是不能指望对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事实上,很多女孩子的反应大抵都是:“你不说出来,我怎么知道?”这不是她们都吃“花言巧语”那一套,而是 “爱意”确实既需要真诚,又需要“表现”

林生斌、朱小贞和三个孩子

在这次林生斌宣布再婚后,很多人回头去爬梳了朱小贞的事迹,发现她是一个很善良、有头脑、爱读书、爱文艺、在意生活审美,也有事业心的女性,朱家很早就发迹创业了,而林生斌最初还只是在发廊里剪头的,以至于朱家人起初都反对他们结合。

这些描述中往往都会用死者的好来衬托生者的不堪,但却未能回答一个疑问:那“这么好的小贞”当初为何偏偏选中了那么“渣”的林生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