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东方
新东方成立于1993年11月16日,是一家集教育培训、教育产品研发、教育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在美国上市。截至2015年5月底,在全国50个城市共有60所学校和724个学习中心,28家书店,累计报名人数为2160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建  ·  【新春走基层】孟加拉国年味浓 安全卫士守幸福 ·  23 小时前  
中国电建  ·  谈思路说打算③ | ... ·  2 天前  
龙船风电网  ·  又一台风机倒塌! ·  3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  3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  3 天前  
储能与电力市场  ·  山西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需求响应:≥5MW/2h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东方

12集冲上9.0,这部华语顶流太过震撼,却因开篇差点被错过

新东方  · 公众号  ·  · 2023-08-24 11:55

正文

从我们降临的那一刻开始,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人生的节点,无数个“第一次”汇聚成了我们的人生。


——女同事说





片头,是画面简洁的动漫,新生儿呱呱坠地,慢慢成长,从蹒跚学步到步入学堂。


镜头一转,一列列刚要入伍的新兵,告别熟悉的家人,奔赴远方。


即将工作的年轻人,尽管前程未定,脸上依然充满了憧憬与希望。


一代又一代人就这样长大,经历一个个值得纪念的人生节点,各自走向不同的未来。


仔细想一想,我们一生,会经历多少难忘的 “第一次”


从出生到升学,从工作到成家,从一次次相遇,到漫长的告别。


正因为太过日常化,很少有人会特地关注这些时间节点的转换。


但实际上,那些珍贵的“第一次”中,蕴藏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回忆,每一帧都值得我们深思。


还好,有人拍出来了——


继《人间世2》之后,导演秦博再次关注到普通人的生活日常与悲欢离合,拍下了这部好评如潮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它真实地记录了人们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12个“第一次”:


“出生、上学、长大、当兵、上班、进城、买房、结婚、相守、退休、养老、告别。”


一集就足以令人潸然泪下,豆瓣9.0,我真的还嫌不够。


01

萌芽与成长


秦博刚开始决定拍《人生第一次》的时候,真没想到会这么困难。


纪录片开拍的时候,他只想好了拍摄地点和大致的时间,至于该找什么人、有什么标准,完全没有预设。


结果,拍摄期间正好碰上了疫情,在医院等公共场所拍摄的部分几度中断,许多次临时进行剪辑调整。


好在,他还是坚持拍完了。


片中最初的故事,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起始阶段:出生,和上学。


上海,瑞金医院,纪录片由此开始。


在中国,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新生命来到人世间。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对一个个具体的家庭来说,是一个难迈的坎。


婴儿的诞生 图源:《人生第一次》


近年来,很多人开始在网上直言生育损伤,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了产育过程中的艰辛。


出于真诚的关切,导演秦博没有煽情,也没有夸大,只是真实地记录了三个家庭的故事。


在三个家庭里,最感人同时也是最艰难的,或许是向爽和她的两个孩子。


向爽,患有先天性心脏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同时怀着一对双胞胎。


她们家原本在一个小城市,四处求医无果,只能远走上海,哪怕花再多钱也无所谓,只要有希望,就要去试试。


还好,他们来对地方了。


瑞金医院的医生告诉向爽的丈夫,这里可以进行心脏手术,但在手术中有可能因为短暂的心脏停跳而影响胎儿的生存。


可他们一家人还是决定进行心脏手术,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向爽一直处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之中。


向爽的丈夫在焦虑 图源:《人生第一次》


手术前夜,向爽失眠了。丈夫一直在逗她开心,缓解术前焦虑,在谈话中,向爽提到她梦见了孩子的名字。


春和,景明。出自《岳阳楼记》,她希望两个孩子可以一生平平安安,波澜不惊。


在众人虔诚的祈祷中,向爽的手术很成功,后来也顺利将两个孩子带到这个充满了父母浓浓爱意的世界上。


向爽手术成功 图源:《人生第一次》


听到医生护士报平安的那一刻,向爽的丈夫终于松了一口气,眼眶里的泪都快控制不住了,感慨道:


“我下半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她们三个人过。”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这是生命的力量,也是亲情的伟大。



镜头一转,到了幼儿园与小学。孩子们正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家长们则开始为他们的未来努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家长们送那些痛哭的孩子去幼儿园,关心他们新学的歌舞和知识。


从孩子们步入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就在学习如何目送他们的背影,走向更远的地方。


小苗终会长成大树,这是孩子的必经之路,也是家长们所必须经过的成长。


02

人生多憾事,惟情动人心


“生的对立面,并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图源:《人生第一次》


纪录片中,巢文臻老爷爷从心底里认同这句话。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极,哪怕我们从不喜欢分离,却也终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告别。


我们总会有许多遗憾,不过,《人生第一次》里的故事,或许可以让我们看到,面对遗憾与分离,该如何是好。


图源:《人生第一次》


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老兵巢文臻与爱人聂爱荣相爱一生,他们相守至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都珍藏在相册里,历经几十年都没有损坏。


但他没想到,临近生命的最后一刻,却发生了变故。


几年前,聂爱荣的记性慢慢变差。


最开始,是遗忘一些日常小事,后来,是一些重要的人生节点,最后,是朝夕相处、感情深厚的爱人至亲。


她确诊了阿尔兹海默症,俗名“老年痴呆症”。尽管她也万分不舍,却还是忘记了巢文臻。


有一次,巢文臻问她,“我是谁”。


聂爱荣很努力地思考了许久,说, “我不记得你是谁” ,但她知道这个人一直照顾她,所以笑着说, “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


巢文臻为聂爱荣做的备忘板 图源:《人生第一次》


因为爱人的身体原因,虽然巢文臻知道战友们可能也是聚一次少一次,但他还是经常缺席,只为照顾聂爱荣。


有一次,他们夫妻二人散步的时候,巢文臻感慨道:


“像这样的散步,越来越奢侈了。我对她就是放弃一切,随便什么聚会,战友聚会、朋友聚会,我一概不去。


我去了也不安心,我一点也没觉得(爱荣)是负担。”


几十年风雨,真情依旧。


图源:《人生第一次》


但是一些纪念日的特殊时刻,巢文臻会格外想念那些以前的人,比如他并肩的战友。


在镜头里,他戴着自己的军功章,久久凝视着相框里的老照片,吟唱起从前共同唱过的歌谣: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蒙蒙,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


唱完歌向着远方敬礼 图源:《人生第一次》


巢文臻清楚地明白,人的一生,终会走到终点。

所以,他格外珍惜那些同行的时刻。


人生暮年,我们总在失去,总在告别。


但或许,有些人,会永远存留在我们的心中,从未淡去。


山高路远,也许死亡不是终结,走过那一个人生的圆环,我们来日,仍会相逢。


03

从日常中看见不凡


每一集末尾,当片尾曲唱起时,很多人会感到眼眶酸涩:


“推开世界的门,是年少轻狂时跌跌撞撞的我;推开世界的门,是成人社会里不敢崩溃的我;推开世界的门,是生命终点前恋恋不舍的我。”


从始至终,生命是一个闭合的圆,那些中途走散的家人朋友,我们会希望他们仍在终点,等待再一次相遇。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人生几十年,平淡之中,亦有惊澜。



也许,我们会喜欢重温这样一部温暖而感人的纪录片,不仅是为了它精良的制作,更是为了镜头背后的创作初心。


在第一集的评论区里,导演谈到了创作的想法,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


“每个人生阶段的第一次,可能就是那一个个的浪花,虽然不汹涌,却能够唤起每个人的回忆。人就是这样,一点点长大的。”


正因此,当我们看到镜头下那些普通人为了每一个“第一次”而或喜或悲,又在事情发生后重整行装、努力生活时,会忍不住驻足。


有些网友在看完《人生第一次》中的亲情故事后,回想起了埋藏在记忆深处的父母之爱。


有的人,在习以为常的证件箱里,翻到了爸妈在小时候为她上的保险合同,里面第一页是熟悉的手写字,写着“爸爸妈妈希望你一生健康平安”。



有的人,想起妈妈小时候每天记的日记,厚厚的纸间记载了一个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细致入微的镜头,宛如一把记忆的钥匙,用无数普通人的生活,让我们看见了自己最初的诞生,与未来的图景。


让我们回忆,也提醒着我们去行动。


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从我们身上流逝的时光。毕竟,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意义,每一次关系的建立,都饱含着汹涌的情感。


正是那些日常中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支撑着我们走过漫长岁月。


片中巢文臻和聂爱荣散步 图源:《人生第一次》


近年来,我们常常提到一个词, “仪式感”


我们经常会用各种仪式去纪念我们度过的重要人生节点,比如生日,比如开学和毕业典礼,再比如婚礼,还有最终会遇到的葬礼。


就如社会学家特纳所说,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可以称之为“阈限状态”。


当我们用仪式去度过这些“阈限状态”时,不仅是在祈求未来平安,也是在纪念过去难忘的回忆。


导演秦博说的其实很有道理:


“生活的河流往往就是这样,汹涌的时候少,缓缓流动的时候多。这是人类最普遍的经历。”


在平缓的生命河流中,一个个具有纪念意义的人生节点,便成了汹涌的浪花。


等到多年后,回望过去,人生第一次,有苦有乐,不后悔来过。


参考资料:

1.bilibili 《人生第一次》

2.娱乐之王 《人生第一次,请多指教》



每日互动

你最难忘的“第一次”是什么呢?

评论区告诉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