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万,能在北京买个厕所
也能投出滴滴这样伟大的公司
滴滴再一次融资55亿美元!55亿美元!55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但在滴滴成功的背后,有个关键人物,大家都忘了。
大家在盛赞程维的领导力、马化腾的格局、柳青的人脉。。。但或许没有这个人,中国就会少一家滴滴这样伟大的公司,或者说现在出行领域的老大肯定就不是滴滴了。
嗯,或许是夸大了。按照程维的说法是:很多次,稍不小心,滴滴可能就死掉了。翻译出来就是:是我们在这五年的厮杀中每一次都小心谨慎而勇敢的打败了对手,才让滴滴最终活了下来,并成为中国出行领域的绝对领导者。
那么,是谁呵护了滴滴最初的梦想?
王刚,滴滴的最早期投资人。5年前,在滴滴只有一个概念的时候,他给了程维 70 万,从那个 70 万开始,他陪程维走过了每一个难捱的日子。而 5 年前的 70 万,如今回报远超 70亿。
70 万回报 70 亿,是在滴滴估值 500 亿美金的时候。滴滴55亿美金融资,估值将高达 550 亿美金,所以王刚的回报将远超过 70 亿(10000 倍)。
创业的失败率已高达 90%,投资呢?
天道并不酬勤,这句话放在投资圈挺合适的。很多投资人一辈子都投不出滴滴这样的公司,而王刚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压中了滴滴和程维。
你不能说没有运气的成分,但你要说纯属碰运气那就是耍流氓。今天投行君跟你聊聊王刚,他是怎么投上滴滴的,他有着怎样的投资智慧。
一、 王刚:程维能遇到我是他的运气,我能遇到他,是我的福气。
王刚和程维在阿里巴巴 B2B、支付宝商户事业部期间一起共事多年。2012 年它们先后离开阿里,准备创业。
最开始他们很天真,曾想一起做一个集团公司。因操作难度太大、融资也不顺利,王刚就转变了思路,决定支持每个他曾经带过的兄弟做 CEO,其中一个就是程维。
滴滴是他做天使投资投的第一个项目,做一个打车软件的想法是他和程维一起碰撞并决定的。原因有三:
1、在中国打车难,这是大众主流的刚性需求;
2、国外有类似的模式,英国打车应用 Hailo 刚刚拿到了融资,方向貌似可行,但不能完全拷贝;
3、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手机定位距离的属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最终决定创业后,王刚给了程维 70 万,程维自己出了 10 万。程维从杭州回到北京,在 2012 年 5 月开始创业。他们都没有创业经验,仅仅做出了一个演示和勉强上线的产品, 就一起去融资,要融 500 万美金。
当时他们把主流 VC 都找遍了,但都没有结果。(说仅靠运气的你出来下~)
之后,尽管程维绞尽脑汁压缩成本,还是很快花光了钱。当时程维给王刚打过一个电话,请求资金上的帮助,王刚很坚定的回应:“这是我们孵化的第一个项目,宁可后面不投其他公司,也会扛下去。”后来王刚又出了几十万。
几个月后,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通过微信找上门来,一拍即合,几乎答应了他们所有条件,滴滴这才完成 A 轮融资。(说仅靠运气的你再出来,在见朱啸虎之前,程维已经找了二十多个投资人,没有一个愿意给钱,而朱啸虎谈了半小时就决定投了,程维还以为遇到了骗子)
二、 格局决定一切,滴滴 for evrything,我们要做 1000 亿美金。
有什么样的格局和野心,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追随你,跑道是可以无限拓展的。他说:时间再放长一点,还是 CEO 的格局和领导力决定你能把事业做倒多大,因为行业模式而带来的护城河可以给你 5——10 年的时间,如果你不具备领导力,总有一天护城河还是会被打破。
滴滴的格局是做倒 1000 亿美金,滴滴 for evrything。关于滴滴的愿景,王刚是这样说的:
我讲一点真实情况给你们听,我们当初有很强自律性,只作出租第一步,出租不做大我们是不会做专车,第二步专车不做大我们是不会做代驾,先做一个最大的母盘子。
但是出租车是别人的鸡和蛋,我们要借别人的鸡生自己的蛋,后来我们自己做专车,然后我们做了快车,再后来是代驾,最后我们从滴滴打车改名成滴滴出行。跟出行相关的事情,我们会全部覆盖,这是毫无疑问的,有一天可能地铁我们也会做。
未来我相信滴滴还有更大的野心,今天我们以一个高频的应用占住了一个强大的用户群,所以我相信滴滴打车、滴滴出行、滴滴 for everything ,我相信未来看得见,如果我们做 300 亿美元滴滴出行就够了,但我们一定要做滴滴 for everything,因为我们要做到 1000 亿美金。
三、 王刚:我会投什么样的项目、CEO?
王刚不仅投资了滴滴,只不过滴滴的光环太大,媒体的焦点都放在了这一家上,其实他在中国和美国共投资了 60 多个公司。他对投资有什么不一样的考虑?他看好哪些方向?喜欢投什么样的 CEO?
1、吃穿住行四个领域我们相信会有四个样本出来,都是跟共享相关的。出行领域,在滴滴出行后,我很快孵化了专注卡车的运满满,它也是行业前两名,后来在汽车后市场一起合作了典典养车。典典养车也有可能是一家 100 亿美元的公司。
餐饮领域我们也有了布局,“回家吃饭”共享的模式也非常好,所以共享经济吃穿住行我们把行先占住了,然后吃占住了,我们最近孵化的穿的共享,还准备在投住。
2、我相信大佬的眼光是睿智的。他肯定是比我们看的更远,因为他在山顶,我们在山脚,我们就借他们的眼光看这个市场。所以我们最近在看农村的机会,因为雷军、马云、刘强东都在讲农村战略。我们根本不怕与大公司竞争,创意和活力跟大公司比还是有优势的。因为我们是光脚的,不要命的,他们内部创业总是会有点被动。所以农村领域我们会看。
3、然后金融领域是永远有机会的,因为那是一个大洋不是一个河沟,那里有N多个公司没有一家垄断,所以金融领域我们也会看,当然包括机器人。
4、我们非常在乎跟国计民生相关的大的行业基础的改变,比如说装修其实没有一家做得好。这是全社会痛点的问题,没有对装修结果满意,那我看我们能不能发现这里面最优秀的创业者,让他改变这个行业,完善这个行业。
5、我们寻找100亿美金的CEO。我们想做从传统公司和互联网的互联网+,去改造它,把它做到最好,因为这个也一定有赚大钱的机会,其实对我们来讲跑道也是测试CEO能不能做100亿美金的因素,我们寻找100亿美金的CEO,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所有都是为了测试都是他能不能做一家100亿美元的CEO,这是我们要做的事儿。
四、 王刚的投资哲学:集中投资、不要投机、不要否定经济周期,摆正和投资人的关系。
1、集中投资:好的投资都是集中的。因为不笃定所以不敢集中,因为不集中所以很难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要分散,因为分散往往增加了你的倒霉概率。
我只能直接服务有限的创业者。所以我需要选择,有时把自己逼疯,也要选择。这很难,因为 100 个当中选一个,比 100 个当中选 50 个,要难得多。不能因为难,你就降低你的标准,去做覆盖。服务好他们需要比选择他们花更多的时间。我们的口号:少招惹,多超出期望。
巴菲特管理几千亿美金的资产也是集中在非常有限数量的股票上,张磊管理 300 亿美金的资产,他的投资也是集中的。所以早期投资也需要集中。早期公司,没有足够关注度的死亡率非常高。
2、不要投机:不要因为投机赚了钱,而把投机当作规律,你会用你同样的方法(当时成功的方法)失去你的所有筹码。怎么赚来的,你就会怎么还回去。慢慢的寻找自己的势力范围,做你擅长的可以掌控的事。
3、不要否定经济周期:否定周期,就像否定呼吸一样。我们都死在只能吸不能呼。只能扩张,不能收缩或转型,我们死在在预期中放大杠杆,但是没人能真正的预测拐点。
4、另外一条:如何摆正天使投资人和ceo的关系。哪怕是你孵化的公司,投资人是 25% 的名,50% 的利,100% 的帮助,和 0% 的权力。ceo 是 100% 的名,100% 的利,300% 的努力,100% 的权力。投资人不能去掩盖 ceo 的光芒,不能去触碰公司的权力。
五、 王刚:敢于梦想,梦想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王刚:敢于梦想,梦想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我原来非常喜欢看飞机上的杂志,因为我的美好生活向往都在杂志里了,豪车,别墅,帆船,美食等等。没有对公司愿景的梦想能力,你就不可能做出伟大的公司;没有对生活上梦想的能力,你就不可能升级你的生活。
梦想跟预判一样,这一点都不虚幻,这是一种能力,需要被肯定和激发,需要内心的强大和自由,无边界的自由。
70 万,能在北京买个厕所的钱,也能投出滴滴这样伟大的公司,顺便赚上远超 35 亿。
所以,要花时间去梦想,梦想的那一刻本身就是美好的,持续的梦想就会带来行动,梦想就会成真。
“在遇到最难处理、迷茫和需要外力的状况时候,只需要给他打一个电话,几十秒钟说清状况,交流一两句,一个清晰、明确、可执行的方案就从电话那头传过来,于是只需要做就行了,剩下的刚哥会搞定。”创业者曾这样评价王刚。
王刚也分享了他这三年来做天使投资的3个反思。
第一个反思是投资会因为投资“事”忽略“人”而失败。王刚曾一度认为移动互联网在企业办公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觉得风口到了,很兴奋地和一个CEO聊,“这个CEO把我聊High了,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儿,就开始投资了。”然而这笔投资却非常失败,因为忽略了“人是否强大”这一关键因素。
第二,投资会因为“人”和“事”的错配而失败。王刚曾经找过一个阿里巴巴的高级经理来做一个叫做“圈圈”的C2C项目,然而这个高级经理本身是带有B2B的基因,是销售的基因,于是,生生地把一个C2C项目做成了B2C的项目。
第三个经验则是不能贪便宜,凡是可投可不投,却因为便宜而投的基本失败。
经历了几次失败,王刚也自有其投资法则。在采访中王刚介绍,他现在每周基本上会看5个项目,而判断标准基本上就是看人,看人则主要看他的领导能力,看他够不够聪明、够不够正直,如果还有一点商业感觉就更好了,但核心还是要看他能够带多大的队伍,多么牛的人跟他一起混。
“很多聪明的人内心是脆弱的,有些人只适合做副总裁,不适合做CEO,甲板下面的那块钢板是承受力最大的,这块钢板就是CEO。很多教授、很多顾问会培养CEO,这不是说这些人不聪明、不强大,而是说他们相比CEO会弱一下,CEO是能够跪着活下去的人。”
提及今年的天使投资行业,王刚最大的感触是全民天使化,所有人都跃跃欲试,然而许多人也为此交了很多学费,今年大家也在消化这些项目。而优秀的投资个人则会越来越机构化,因为他们需要孵化越来越多的项目,服务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需要机构化的运作来节省其投资成本。
而针对今年盛行的资本寒冬论,王刚则表示,“资本寒冬在某种程度上是好事,大大降低了人员的招聘成本,以前大家抢个CTO都抢不到,现在大家看到许多CEO已经出来做CTO了。”
他指出,我们可以逆向思考,冬天实际上是买东西的时机,而不是卖东西的时机。而冬天也会让CEO全力以赴地考虑商业化的问题,更加接近商业本质。“以前创业者可能会卖个梦想,让VC给自己买单,但现在已经回归到了你的用户是谁?能不能创造价值?能不能把钱收回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结果。”一些创业者曾经是to VC的模式,弄数据骗一下轮的钱再弄一下轮的数据。冬天让创业者更加务实。
“我们跟创业者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回去赚钱吧’,一个四五十人的这么年轻的团队自己养活不了自己是很耻辱的事情。互联网公司要跟传统公司学习,学习如何在土里刨食,如何能用最少的钱取得收益,如何活下去。而当冬天过去,春天来了,你会发现活下去的公司可以获得高速的成长,关键就是活下去。不要做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了,没人会再买单。”
作为著名的天使投资人,王刚不仅给创业者提建议,他也给投资新人提了几个建议。
第一,不太建议他们去投资0到1的项目,而是应该先去投1到2的、2到3的创新项目,这样的项目用户会更容易理解;
第二,投资你所熟悉的人当中你认为最强的那一个,集中所有的资源和精力去帮助他,如果这个不能成,那你投资5个也很难再成。
他讲到,“虽然投资需要情怀,但本质上是资源的分配,我们宁愿把资源分配给未来的商业领袖,可能成功的商业领袖,情怀这件事情可以稍稍靠后,先把钱赚一点,前面的投资要稍微谨慎一点,赌输之后,你就离场了。”
此外,他也提到了投资人最需要给创业者解决的三大问题。一是跟他一起来探讨企业未来的方向跟模式,“CEO找方向是迷茫的,没有经验的。”
第二,融资的节奏和融资合伙人的选择。“拿不同人钱背后的价值会差五倍以上。滴滴不拿腾讯和金沙江的钱,今天情况也许就变了,因为公司很多关键决定是由几个董事做出来的,董事对业务的理解、对公司大局观的支持以及对公司权力一步一步地放弃,是非常需要格局观的事情。”
第三,组织的搭建。核心VP的人选方面,投资人要帮助企业去筛选、判断。而这三点对于企业至关重要。“有一万个条件当然好,但这三点却是企业最需要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