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混业观察
金融混业大潮势不可挡,各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财新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提供客观及时的金融行业、金融监管的报道精粹,分享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希夏邦驴聊股  ·  20241216 到处都是面 ·  17 小时前  
希夏邦驴聊股  ·  20241216 到处都是面 ·  17 小时前  
水木纪要  ·  高盛交易台数据解读今日大跌! ·  3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北京大学2025年应届毕业生招聘 ·  3 天前  
雪球  ·  【天域生物午后拉升涨停 ... ·  4 天前  
雪球  ·  【开盘半小时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混业观察

[观点] 为什么当人们意识到债券出问题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

金融混业观察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6-23 09:41

正文

金融混业观察, 获得微信公号“双认证”(媒体认证及原创认证),关注请点击图上方小字金融混业观察参加VIP计划请见文尾


观察者言:“当债从对信息不敏感变成敏感,风险已至。”人们突然关心起债的信息时,市场现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已经失灵:你一直不知道债里面是什么东西,但现在你不仅担心交易对手诈你,还担心他成为下个雷曼,这时你会做什么?

  当然是赶紧跑,先跑掉,再了解。


王烁/文

多年前银行开始发行理财产品时,同事过来问:这些理财产品披露不详尽,资金投向说变就变,说预期收益是多少,其实就是给你预期收益,多出的拿走。这不就是债吗?信息这样不透明行吗?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看见不透明就心生疑虑。

  今天知道,其实那就是中国影子银行滥觞之处。银行理财是将传统存贷款改造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大潮的源头。它将原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业务移至表外,脱离监管的视线,摆脱杠杆上限的约束,打开了一系列表外信贷创新产品的大门。信息不透明没有妨碍中国影子银行的兴起。今天,按照官方口径,影子银行的规模已占到传统存贷业务的60%,还在快速增长中。

  储户也傻吗?只是因为“债对信息不敏感”。加里·高登(Gary Gorton)对我说。高登是耶鲁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对回购挤提(repo)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起关键角色有深刻研究。从信息角度理解债,是我在高登那里学到的最有价值内容。

  买家总是担心被卖家忽悠。买家没有卖的精,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如果没有解决办法,市场就会萎缩:你越担心被骗就越不愿交易,给对方开出的交易条件就越苛刻,而愿意接受这条件跟你交易的就越有可能是骗子,这就是逆向选择。

  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是有办法的。比如说,制造出对信息不敏感的产品:你无需特别关心产品本身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对你无所谓。这就是债。

  一语点醒梦中人。为什么没人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因为银行理财产品本身信息不敏感。极而言之,信息完全不敏感的是现金,没人去分析现金的内在价值。另一侧是股票,对信息非常敏感。关于某只股票你了解别人所不了解的信息,就很有价值。无数人去创造这些私有信息,才会有那么多股票分析师。

  债跟股票不一样,对信息不敏感到“都没有债券分析师这个职业”,高登说。债券评级不是债券分析。如果有债券分析的话,它应该去创造关于债券的私有信息,进而分析其内在价值。但债券评级无关内在价值,而是对其离违约还有多远的定性而非定量的估计。绝大多数时候,关于债的信息不值钱:最大潜在回报已封顶,你最多就是收回本金加利息。不是不能定量分析债的内涵价值,而是没有激励去做这件事。

  对债的信息要求,颗粒度就是这么粗。我明白了当年问题的答案。且不说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披露不足,就算披露充分,也不会有谁去仔细看。美国中国都一样。

  只是,“债并非始终信息不敏感,”高登说,“当债从对信息不敏感变成敏感,风险已至。”人们突然关心起债的信息时,市场现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已经失灵:你一直不知道债里面是什么东西,但现在你不仅担心交易对手诈你,还担心他成为下个雷曼,这时你会做什么?

  当然是赶紧跑,先跑掉,再了解。不光是你,所有人都想赶紧跑。

  晚了。

本文原载2017年6月12日出版的《财新周刊》,原题《债的信息经济学》


责任编辑:蒋飞

特别提示

公号繁似牛毛针,何不就此择精准?请即日加入本公号的VIP组。可直接向“金融混业观察”后台回复:真实姓名+微信号+单位+职务+联系方式(邮箱/手机等,绝对保密)

加入VIP组计划后,您可以专享以下服务:

1、不定期收到VIP组专享特殊文章推荐,专题回复

2、VIP组成员可优先参加“金融混业观察”粉丝线下活动,与行业大佬面对面

3、优先享受财新的内容推广计划

未来还有更多惊喜~ 赶快加入VIP组吧!


金融混业大潮势不可挡,各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混业观察(caixinfinance)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提供客观及时的金融行业报道精粹,分享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欢迎建议、意见、合作、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特别声明:

"金融混业观察"由财新传媒出品。"金融混业观察"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财新网App5.0版本已全新上线!扫描二维码(可长按或保存到相册进行识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