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周冬雨更是趁热打铁,树立起荧幕上的古灵精怪、灵动少女招牌,有意接管周迅“活力精灵”、白百合“小妞电影”的大旗。当然,对于演绎水平尚难进行类型化突破的周冬雨来说,如此招牌是否会由标杆首选的蜜糖变成被定格束缚的砒霜,还有些时间距离。但对于年轻演员说,其通过寻找贴合自身性格的角色来扬长避短确定角色的经验,却值得参考。
不难发现,好几位演技备受诟病的流量小生不约而同地表态想挑战“变态”等反差大的角色。例如,鹿晗最近半年之内已经两次提及想演“变态”或“变态杀手”。无独有偶,两位前队友吴亦凡、张艺兴均明确表示过想演“变态神经病”和“变态杀手”,至于黄子韬,更是先人一步,将在翻拍电影《老手》中扮演头号大反派变态。
值得注意的是,原版票房高居韩国影史第三,变态财阀扮演者刘亚仁曾凭借申奥片《思悼》成为韩国第一位85后青龙影帝。联想欧美影视圈数部经典变态电影最终获得的专业奖项,不禁诱使人怀疑,在演绎阳光少年、校园励志等接近形象的角色尚且勉勉强强的时候,流量小生纷纷夸下海口想挑战高难度的“变态”、“精神疾病患者”和“杀手”,这份意愿,究竟是年少轻狂、人穷志不短,还是迷恋这些角色所带来的专业认可,试图另辟蹊径、弯道超车、一扫质疑阴霾?
在自身职业生涯上,如果对某条特定戏路尚不能游刃有余,何来守住基本盘以外的突破?毕竟,所谓戏路拓宽、戏路窄的存在基础是拥有一定范围认可的代表角色,新生代艺人在小马过河时期,艰难摸索擅长类别的时候,将挑战高难度角色视作击碎轻视的捷径,未尝不能理解为某种投机取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