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岳阳晚报社
关注岳阳民生热点,第一时间权威报道。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岳阳晚报社

今日清明 | 寄哀思,忆故人

岳阳晚报社  · 公众号  ·  · 2025-04-04 10:2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一篇关于追思活动的文章,以“风中的回响——听见亲人的叮咛铭记英烈的誓言”为主题,讲述了多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介绍了李东、张超和董锐等英雄的故事和誓言,以及他们用生命诠释的奉献精神。此外,文章还通过追思人苗云辉和范敏的叙述,表达了他们对父亲的怀念和对先人的敬仰之情。最后,文章以清明时节雨纷纷为背景,强调了清明时节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追思活动以“风中的回响——听见亲人的叮咛铭记英烈的誓言”为主题。

文章主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多个英雄的故事和感人的叙述,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关键观点2: 文章讲述了李东、张超和董锐等英雄的故事。

这些英雄的故事和誓言,以及他们用生命诠释的奉献精神,是文章的重要核心内容。

关键观点3: 追思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

这些形式共同营造了庄重、感人的氛围,让人们更好地缅怀先人、铭记历史。

关键观点4: 文章通过追思人苗云辉和范敏的叙述,表达了他们对父亲的怀念和对先人的敬仰之情。

这些个人的情感故事让文章更加真实、感人,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观点5: 清明时节是怀念逝去亲人的特殊时刻。

文章以清明时节为背景,强调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又是一季新绿生

又是一年清明临


今年,我们带着满满的诚意

推出以“风中的回响——听见亲人的叮咛

铭记英烈的誓言”为主题的追思活动

以悠悠纸墨为媒介

凭拳拳真心为笔触

把那份难以言说的思念与缅怀一一书写

一起来看本期

那些关于思念的故事

👇



青山不语听涛声

追思人 李冰洁

清明时节的雨,总爱把天幕悄悄织成一张银网,将大地笼进朦胧的轻纱里。毛田镇的青山被雨水洗得愈发苍翠,松枝上凝结的水珠簌簌滚落,像极了人间未尽的泪。条洞水库下游的河流依旧奔涌,三十岁的李东却永远留在了去年七月的那个雨天。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中国好人”李东的墓碑前,人们纷至沓来祭奠烈士。青山无语,松涛有声,阵阵涛声里人们仿佛听见回荡的呼喊。


“不要慌,车辆还没断电,把车窗降下来再爬出去!”“到前排来!从窗口爬出去!”——那个被山洪卷走的青年,仿佛仍在指挥救援。


2024年7月1日的暴雨中,应急办主任李东推挤同事时的手掌温度,鼓励跳车时坚定的眼神,都化作春日的松脂,在时光里凝成琥珀。当载着三位防汛干部的车厢在浊浪中沉浮,这个总把他人护在身后的青年,用最后的推力在洪流中写下生命绝笔。


镇上的老人至今不敢相信那盏常亮的灯灭了。医保登记表上数万人的墨迹未干,田间小路的车辙尚存余温。四年来辗转党建、劳动、应急等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总爱背着帆布包走村入户。他的帆布包是百宝囊,装着老人看不懂的政策文件,收着乡亲们托付的医保卡,塞着分给留守儿童的糖果。深夜里整理资料的沙沙声,山路上胶鞋踩碎露珠的脆响,都成了毛田镇记忆里最温柔的背景音。


得知李东的噩耗,老人们大都泣不成声。那个会蹲在门槛边教老人刷脸认证的青年,那个冒雨背老人去镇卫生院的干部,他把自己走成了连通千家万户的桥。三十岁的他,丈量过全镇最远的山路,整理过最繁复的表格。最后,“不去一趟不放心”的应急办主任,永远留在了防汛路上。


长风无声寄哀思。岳阳,是英雄的土地,有人民的好儿女李东;有年仅二十九岁,便被授予“人民英雄”称号的张超;还有四十四岁荣获“敬业奉献好人”的董锐……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誓言,穿透巴陵大地,在苍穹之间久久回响,成为这片土地上永不磨灭的精神坐标。


张超,一位心怀壮志的舰载机飞行员,对飞行事业满怀炽热的爱。他曾誓言:“人民海军要想走向远海大洋,就要有一群不畏风雨的海鹰,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也要振翅高飞。”


那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生死只在4.4秒的抉择之间。他本可以在这短暂的4.4秒内跳伞自救,保全自己年轻的生命,可他却为了挽救飞机,为了他所热爱的飞行事业,为了海军的未来,毅然选择拼尽全力。


那一刻,他心中唯有对使命的坚守。最终,他壮烈牺牲。他那震耳发聩的誓言,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祖国的海天,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舰载机飞行员,沿着他的航迹,无畏地翱翔在海天之间,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而董锐,那句“我是警察,不当逃兵”,同样掷地有声。2020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如风暴般汹涌袭来。此时正在住院治疗的董锐,不顾虚弱的身体,主动请缨:“我是警察,不当逃兵。”


面对妻子担忧的目光和劝阻,他总是温柔却又坚决地回应:“这是我的职责,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在那艰难的抗疫日子里,他连续奋战了二十七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疫情赛跑,与死神较量。同年2月21日,正在工作的他突发心脏病,生命的指针永远定格在春天。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巴陵大地的春风里飘着太多未竟的誓言,他们留下的不只是墓碑前的白菊,更有穿透时光的精神图谱——当松涛掠过青山,那是无数后来者在续写未完的篇章。





未曾远离的父亲

追思人 苗云辉

小时候,一到傍晚

我就拉着父亲往村头老树下跑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

讲当兵的故事,眼里闪着光

农忙时,天还没亮父亲就出门

弯着腰在田里插秧、除草

汗水不停地滴,落在泥土里

每一滴都带着他对生活的盼头

家里来客人,父亲总是热情招呼

让座、泡茶,有一说一

他站得笔直,像棵大树

用他的正直,给我们遮风挡雨

我要是调皮捣蛋犯了错

父亲眉头一皱,眼神变得严厉

可训完之后,又耐心跟我讲道理

让我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夏天的晚上,院子里坐满了人

父亲摇着蒲扇,讲党的那些事儿

他讲得投入,我听得入迷

那些话,不知不觉住进我心里

现在,老房子还在,父亲却不在了

四年了,时间过得好快

每次遇到困难,我就想起父亲

他好像在说:“别怕,向前走”





清明记

追思人 范敏

年幼时,我的清明都是跟随父母上坟。它们奠定了我对清明初始的感知、印象和认识。清明从来多冽风、冥晦或阴雨,仿佛天然就是“鬼节”。


家乡有清明扫墓“前三后四”的习俗,记忆中,几乎每次清明扫墓都是行走在春雨中,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真正步入了春雨绵绵的季节。也许,先人是有意把这个节气定在这时吧。清明前后,连空气都夹带着一层淡淡的哀思。


记得第一次去丈夫老家双峰乡下为公公扫墓,那个四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整个田野幽晦、氤氲、迷蒙,千米以外即不见景物,呈现出一种比夜更令人可怖的阴森气氛。山上只有三两个俯身寻觅野菜的妇人,稻田里没有劳作的农民。


叶落归根,是我们父辈的情怀。公公工作了一辈子,去世前,唯一的愿望就是要求回到家乡,和自己的父母埋在一起。五天时间,我们马不停蹄走访了家乡所有的亲戚。


双峰,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是公公婆婆生长的地方。祖坟是在一片幽静又有着几许寥落的竹林的山上,前面是一口水塘和一条公路,山上长着一些非常普通的乡间毛竹和水杉,林中零零落落地铺着去年脱落下来的笋壳杉针,还有今春刚发出嫩芽的未知名的青草。


牛毛细雨一直在轻柔地下着,我们一行七人背着锄头,拿着烟花爆竹及祭祀品,在公公的坟上填了些土,又将周围的荒草拔掉,对墓地进行了一番修整。


婆婆在公公和祖父母墓前叨叨地给我解说,那是爷爷,这边是奶奶,那边是祖祖,再那边一点是祖祖的祖祖……几百年了,曹家林林总总的几代人都在这里聚集。爷爷、奶奶的墓保存得很好,墓碑是前些年做的,上面落了孝子贤孙的姓名。作为曹家二房长孙媳妇的我,名字也镌刻其上,我儿子的姓名也镌刻在上。


几许青烟,几句祷愿,几许哀思,几许希望。清明时节雨纷纷。想到这句话,我竟然是这样悲伤。大地被雨露浇淋得一片绿色,密密细雨中穿梭于一排排的墓碑之间;一走进园地就早已被周围的气氛所感染了,来到墓地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难过,想起那些个曾经那么熟悉的人,正在眼前的地下。鼻子一酸,眼睛湿润了。


清明是断魂之时,花落如雨,流水匆匆,想起地下数不清的作古者,顿觉万事皆空。空灵之余,对人事,对名利,已能从从容容淡然处之,为作古者垂两行清泪,想想落花流水的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放下?


图片 来源: 岳阳晚报全媒

编辑: 唐瑶 见习编辑 谢湾
编审: 李峰波 李巍松 颜君

图片 更多新闻:

暮色中的温暖到访!岳阳这个家庭迎来一群特别的客人……
严格按标准收费!岳阳发布最新提示!遇到请投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摄影世界  ·  拍星空,这6点你得记牢
8 年前
知乎日报  ·  小事 | 改变了一生
8 年前
健身课代表  ·  健身一定要戒撸吗?
7 年前
利维坦  ·  你长得好像一种动物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