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龙的崛起|发射17发老旧导弹只中10发,台湾 ... ·  1 周前  
九龙微观  ·  每天睡觉枕着它,也太舒服了吧!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军报今天头版头条:打造陆军新锐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1-31 10:31

正文


有网友曾问:多年未战,中国陆军是否还能让强敌胆寒?


也有网友曾问:军改以来,陆军变得怎么样了?


这些问题,我们不妨一起去看看!


随着#2017新春走军营#的脚步,我们来到陆军第1集团军某旅,看看他们如何转型领跑,打造陆军新锐。



△中国陆军宣传片




江南丘陵,寒气逼人,一架无人机悄然升空。


爬升、突防、盘旋……灵巧的“空中鹰眼”很快完成对“蓝军”前沿及纵深目标的空中侦察,抵近潜伏的侦察兵林持灿果断呼叫火力支援,给“敌”致命一击。


农历鸡年的脚步临近,记者一行来到陆军第1集团军某旅采访,正赶上旅里组织指挥保障演练,一股浓烈的硝烟味扑面而来。


某新型自行火炮正在进行实弹射击。李 勇摄


“近两年来,随着数字化新装备批量列装,我们旅成为现代化新型陆军的探路者。使命如山,谁能怠慢?”正在组织演练的旅领导说,“全旅数十种新装备,涵盖百余个专业,没有现成的样板,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跨越有多大?“以前,侦察手段很单一,只能获取数公里内的情报;现在,依靠先进装备能获得百公里外的信息。”作为侦察兵,林持灿用直观形象的比喻说。


“以前,优秀步兵的标准是大嗓门、铁脚板、满手茧;现在,一个合成步兵营就有十余个兵种、数十种专业,战士们都得掌握多种技能。”登上新型装甲指挥车,四级军士长曾荣华这样回答我们的提问。记者眼前的新型指挥车,内部空间是整齐的各型通信和指挥终端。一字排开的显示屏上,数百公里内的地形、路况、水文以及兵力部署等战场态势一目了然。




“新型步兵,是一群插上信息化翅膀的‘钢铁侠’!”说话间,我们乘坐的战车已开始突击。越过沟坎、翻过障碍、蹚过水坑,强大的8轮驱动技术让铁甲身躯如履平地。


“没有新装备心急、有了新装备心慌。”一边操作指挥网,曾荣华一边向记者介绍当初的窘迫。靠“吃老本”玩不转新装备,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为此“好几天没睡着”。可曾荣华也有自己的绝招——问!“问,要问透,问到别人不耐烦,问到后来师傅们见了我就想跑。”曾荣华笑着调侃。


正是这求知若渴的“问”,让曾荣华和战友们在短短的半年内顺利完成指挥网络系统构建攻关任务,编写完成13万字的《信息系统训练指导手册》,为新装备形成作战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第一步。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用打仗的姿态,争分夺秒地完成了800多个课目的联调联试,发现并解决问题2200余个,采集各类数据3万余条。不到一年,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火力打击等作战要素初步实现“互联互通”!


夕阳西下,营区周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可官兵们却丝毫没有回撤的意思。偌大的训练场上,闪动着官兵奔走忙碌、埋头苦练的身影。


“有了信息指挥系统,不等于具备指挥能力。”训练场一隅,正在测试电台新功能的旅长朱大治坦言,“现在,各型武器平台高度聚合,如何攥指成拳,考验指挥员的素质。”过去一年,旅党委加快脚步,制定刚性学习训练机制,采取模块编组、能力升级、随学随考等多种形式,逼着机关干部从头学、从严练。去年年底,近百名机关干部成功考取了关键岗位操作手资格证。




在合成三营采访,营长郭学亮正在忙着解决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他介绍说,营前面加“合成”二字,意味着集装甲步兵、炮兵、侦察兵、工兵等诸兵种于一体,“一个营就是一支独立作战力量。”但如何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战争?他坦言“挑战巨大,来不得半点松懈”。


“没有别的捷径,只能在打仗中学习打仗!”谈起去年11月的实兵演练,郭学亮两眼放光。当时,他率领合成化“蓝军”与某特战旅展开防卫与破袭对抗。在昼夜连续较量中,他们运用无人机、红外、雷达等多种新型侦察手段,发现并摧毁红方20多个要点目标,在近百个点位上灵活调配运用各种火力,坚守4天3夜,成功化解了红方一次又一次攻击。



“以前的夜战,需要用各种照明弹把天空照亮;现在,只需把侦测器材切换成夜间模式。”在“编余”营长张春雷看来,这场对抗凸显了信息化装备的威力。为什么是“编余”?张春雷笑着解释:合成营改革,营级岗位编制压缩,很多干部“在岗无编”。但是,在张春雷眼里,只有“编余”的干部,没有“编余”的工作。去年,他用4个月的时间,解决了困扰部队多年的不同信源、不同类型情报信息融合难题。


“只要穿一天军装,就谋一天打仗的事。”张春雷的话道出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共同心声。去年以来,旅里共有数十项技术创新、重难点课题攻关成果出自“编余”干部之手。


其实,为转型尽力的何止是他们!政委杨华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故事:去年,一场检验性演练在漫天飞雪中展开。4名即将退伍的战士在潜伏点一趴就是两天两夜,完成任务时,双腿已被冻僵。战友们用担架把他们抬下山,用热水袋敷了两个多小时,他们的腿才渐渐恢复知觉。第二天一早,这4名战士又准时参加了向军旗告别仪式。




豪饮孤独当美酒,深藏功与名。如何面对改革强军?他们用无声的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夜色渐浓,机关办公楼内,不少房间亮起了灯。记者走进参谋部自动化站,站长刘祖刚正在电脑前推敲指挥链路的改进方案。一年多来,就是在这方寸屏幕间,刘祖刚和战友用无数个不眠之夜,拼出了信息化转型的一个个时间“刻度”:第一次新装备全系统网络规划、第一次全系统实装实距动态检验、第一次系统实兵对抗……



采访中,刘祖刚的电脑“屏保”引起我们的注意:画面上,刘祖刚和几名将军在训练场合影留念,大家的笑容是那样热烈、开怀。刘祖刚说,去年底,该旅接受上级考核验收,100余项考核内容成绩全优——这宣告了一支信息化陆军新锐的破茧新生!集团军领导闻讯,专门赶赴现场,为他们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战地颁奖仪式。


“军旅难忘,是因为它给了每名战士一段刻骨铭心、热泪盈眶的回忆。我庆幸,自己是这场伟大变革的见证者。”走出办公楼,路旁灯箱上的一句感言让我们心头一热。


夜已深,营区外的夜空被喜庆的烟火点缀得越发美丽。记者身后,办公楼依然灯火通明。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1月31日头版,

作者 陈广照  钱晓虎  代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精彩回顾:新质战斗力



“令你部4时00分占领阵地,完成射击准备!”2016年7月13日深夜,贺兰山阙,银河星空,看似寂静的大漠却暗藏杀机。


“不好,1号指挥车有情况!”对抗战斗刚打响,红方官兵千人百车就匆匆转移阵地。途径一狭窄山路时,车队被迫减速缓行。突然,位于车队中间的1号指挥车冒出股股白烟,坐在副驾驶位置的红方指挥员、第31集团军某炮兵旅旅长段长林回头一看,后排作训科长李鹏头顶的激光交战系统正嗤嗤冒烟。李科长气愤地说:“旅长,我们遭敌伏击了!”



“这不仅是伏击,更是猎杀!”段旅长清楚:李科长现在所坐的地方就是自己平常的座位,蓝方安排特种作战力量对这个位置展开狙杀,实际上就是斩首行动,欲在战斗之初歼灭红方指挥员,置红方于死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一切都在红方意料中,只是没想到是它到来得这么快。段长林迅速调整行军路线规避伏“敌”,同时将自己的指挥车又插入后勤保障梯队……



类似的用特种力量实施精准“猎杀”的行动贯穿着演练全过程。比这更可怕的是,蓝方对新质作战力量的使用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频频派出陆航力量进行空中侦查、火力打击;搭载特战分队实施机降突袭;全程运用技侦力量监听红方信号……这些让红方官兵吃尽了苦头。


然而,吃“苦头”也不止红方。战斗中,蓝方运用某远程火箭炮,在红方炮火射击范围之外“耀武扬威”,气得红方官兵干瞪眼。在第一时间向导演部申请空中火力打击被否决后,旅长段长林果断派出两个临时由侦察兵组成的特战小组,对其展开阵前破袭。不久,段旅长的电台里便传来报告:“敌”火箭炮被损毁!



“未来战场上,新质战斗力是交战双方指挥员的‘杀手锏’,可以说哪方真正运用好这些力量,就等于谁能更好掌控战局。”全程督导演练的陆军参谋部兵种局领导告诉记者,“在这次演习中,红方能取得一些关键性突破,甚至使局部战局逆转,可以说配属加强的新质力量,比如电子对抗分队功不可没。”


的确如此,枪炮声未闻,电子战先行。第31集团军电子对抗团通信干扰1营营长王轶,去年作为电子对抗力量配属红方参加过“火力-2015·山丹G”演习,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年,他又带领38名骨干6部电子对抗台站加强红方参演。他向记者介绍说,部队从东南沿海刚进入西北大漠收拢地域时,就立即展开预先侦察,组织了适应战场环境训练,校正装备磁偏角,有效截获蓝方两个频点信号,为红方指挥作战提供了有力参考。



演习中,记者在电子对抗分队侦控站上看到,红方官兵刚转移至炮阵地,全景显示器上260度方位角有跳频信号闪烁。几番侦察发现,原来是“敌”抵近侦察力量。官兵们倒吸一口凉气:“咦!难怪交战不久,红方就接连战损火炮,要不是及时发现,估计指挥所都要被‘一锅端’了。”


红蓝交火你来我往,战场态势持续升温。蓝方遭红方炮火压制,向上级请求空中火力支援。这一通话信息恰巧被“王轶们”截获,红方官兵立即做好防空袭准备。少顷,四架飞机从不同方向超低空隐蔽突袭,没想到刚进入红方阵地,一架飞机就被“击毁”,其余3架飞机见状只能调头就逃。




精彩妙笔可谓不胜枚举。一次,“王轶们”还发现了蓝方装甲反击力量的指挥协同通信和多部对讲机的通信,在关键时刻为指挥员的精准决策、快速指挥提供了可靠依据。


新质为先、效率至上,是战斗力生成发展的内在机理,也越来越成为各级指挥员决策指挥的新常态。走下战场,红方指挥员段长林和记者交谈时深有感慨:“几轮对抗下来,敌我双方‘快制慢’‘精吃粗’‘聚抑散’的战法特点非常明显。而新质战斗力,无疑是撬动胜负的杠杆。”


( 钱晓虎  孟  坤  吴科儒)


延伸阅读


军改这一年,中国陆军都干了啥?


新型陆军关键在于飞起来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