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出版
我们提供知识 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千万不要学哪吒收鼠鼠!“獭”很危险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纪录片首曝,《哪吒2》的幕后秘密 ·  2 天前  
新北方  ·  又涨了!金饰价格每克突破870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出版

20家顶级博物馆授权,这位8000岁的中国仙灵,终于出个人写真了……

中信出版  · 公众号  ·  · 2024-07-04 16:07

正文

这是一本你无论如何都不可以,更不应该错过的重磅图册。

从头到尾,有且仅有一个主角——

鎏金铁芯铜龙,唐,图:陕西历史博物馆

听起来好平常是不是?毕竟,龙作为我们的民族图腾,在我们的日常视觉中出现的频次真是太高了!

但你不知道的是, 这个高频使用的神圣纹样,却几乎很少得到系统整理。

简单搜索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中文书库中,对中国历朝历代的龙纹进行过粗略梳理的图册不过五指之数,且均已绝版,沉睡在各地图书馆的书架上。

用好汉字的前提是你得有一本字典,但我们要想把传统的龙纹用好用活,现在连一本像样的工具书都没有……

另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历史上由于中华文明的强大影响力,我们的神圣图腾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了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的历史文化中,近年来,相比于这些国家在龙纹设计上的声量,我们可能正在丧失对龙纹的诠释权……

不信?可以看看下面这几张图,你能猜出哪张是中国的龙吗?

有奖互动

从左上开始,顺时针为图片A、B、C,可以在留言区给出你的答案,并说明你的依据, 阿信将抽取5名幸运读者,赠送中信好书~

除了中华文明圈中的国家,近年来国际大牌也将龙玩得飞起:


作为中华民族的最高象征,龙,从每一缕毛发、每一片鳞甲,再到指尖,8000年来虽然没有一刻不在迭代演化,但背后都蕴藏着海量的文化信息与深刻的民族哲学。

使得中国龙,既有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的尊贵气象,又有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的浪漫神秘气息。

我们自己的瑰宝,不能就这样从手中流失,要想 向世界讲好中国龙的故事,首先,我们自己必须要清楚中国龙纹的准确含义。

今天,中信出版向你隆重推荐这本年度重磅图册—— 《中国龙纹图鉴》

《中国龙纹图鉴》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中国龙纹图鉴》的作者,是中信出版的老朋友—— 纹藏团队 ,深感于中国传统纹样传承的现实,这群纹样研究者着手构建“纹样-中华民族文化视觉基因工程”。

迄今为止,纹藏以历史、地域、民族、载体、主题五大脉络开发了500个专题纹样数据库,梳理和设计了30000余组纹样的信息和模型,深度挖掘、深度整理、深度破译中国纹样体系。

龙纹,自然是中国传统纹样整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核心主题,为 此纹藏团队辗转于国内外的20家顶级博物馆,从其瀚如烟海的藏品中,寻找最具代表性的龙纹纹样

流转千年,这些龙纹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纹样保护和博物馆出于保护目的为文物拍摄的高清照有很大区别,这需要纹藏团基于文物纹样,一笔一画地重新描绘这些线条。

青铜、玉雕、石刻……平时隔着展柜看上去似乎完美的文物,一旦放大,处处都是缺失的细节,而要补全这些细节,却是极其磨人的……

《中国龙纹图鉴》中,从唐代盘龙镜上提取并完整重绘的唐代龙纹。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文物上的龙纹才能以 矢量图、线稿这样 更加精确、清晰地方式呈现在现代设计师的电脑上,而后传统的龙纹才能活跃在各种日常用品之上。

这本《中国龙纹图鉴》的内容有多牛呢?


中华龙纹历经了8000多年的演化,《中国龙纹图鉴》选取了其中120多个关键节点,还原了120多幅精美大图。


依照时代顺序划分10个篇章,始于新石器,迄于元明清,从龙纹的诞生到发展、成熟,一览中国龙的演变承袭。

图书由“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师操刀设计 ,书籍自带定制礼盒,防护加倍。


随书附赠1款“有龙则灵”光栅卡和2款“龙行好运”杯垫 ,复古典雅,送礼佳品。


《中国龙纹图鉴》,是一本你书架上的必备图册,谁叫你也是龙的传人呢?


从5000年美学流转感知历史变迁
现在我们熟悉的中国龙的形象,是元明清时期定型的风格。

通常龙头上有犄角,下颚有长须,身形似蟒蛇,牙齿、爪子如虎齿、虎爪般锋利……或在江海之上腾跃,或在云霄之中翱翔,神圣而庄严。
而在遥远的五千年以前,龙的形象是这样的↓
实际上,龙纹的演变贯穿中国的发展史,历朝历代的龙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汉代的浪漫瑰丽、自由洒脱,唐代的繁复奢华、磅礴大气,明代的造型百变,华丽多彩……龙纹风格的变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本书以时间为线,系统梳理了10段重要历史时期具有价值意义的龙纹及其载体。透过中国龙纹变迁,读懂中华美学的流转与历史沉浮。
1.先秦时期: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先秦时期,原始崇拜神秘主义色彩较为浓厚,龙纹作为与祖先沟通、祈求神佑的符号,被塑造得凝重而神秘,常以面部正面造型装饰在器物之上。
工匠会刻意突出龙的面部,令其与观者相对而视,仿佛借此让龙与人直接交流。
2.汉代:飞龙引君入九霄
汉代龙纹一改盘曲姿态,彻底舒展开来,线条简洁大胆,摒弃了神秘主义的信仰,勃发向上,如流云般自在穿行。
汉代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质朴归真,讲究精神自由、思维开阔,这给汉代美学灌注了一种自由奔放的气质。
3.唐代:龙震山河
唐代铸就出九天阊阖大开、万国衣冠来拜的盛世景象,龙纹追求霸气豪迈的特征——最大程度地向兽型靠拢:四肢粗壮,短身长尾,仿佛猛虎一般,展现出强大的力量感。
龙的姿态常为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善跑的姿态更让人想到那个曾在年少时仗剑走天涯的李白。
4.宋代:偏偏悠然龙之韵
宋代,将“以天下为己任”作为人生最高理想的士大夫们冉冉升起,创造出自然、和谐、典雅平正的艺术风格。
此时期的龙纹不再拘泥于对称形式,逐渐呈散点状分布,画面更为灵动,讲求“龙之韵”。多数人认为宋是翩翩文人,但他同样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心。那一条条于天际云海中腾飞的龙何尝不是士大夫形象的化身?
5.元代:龙游于瓷,四海皆知音
与纯净清雅的宋瓷相比,纹饰色彩较为浓郁、样式繁复精细的元代瓷器更符合统治者与海外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龙纹与釉色相得益彰,凸显龙婉游灵活的身姿,使瓷器充满雍容华贵之感。
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广袤便捷,使得中国龙纹更加畅通无阻地走向世界,以大胆、张扬、繁密、艳丽的美吸引了从古至今无数人的目光。
我们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从五千年前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开始,一直到现在,龙陪伴华夏儿女创造了漫长而辉煌的历史。
一宝一物、一砖一瓦,千载龙纹流转的背后蕴藏着中华文明的渊源。
对于中国人而言,龙不仅承载了先人的情感寄托,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诉说着中华民族的美学哲思与创造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一部随身携带的纸上龙纹博物馆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热衷流连于博物馆,与千年前的龙纹样隔空相望,为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惊叹不已,为流落海外的文物遗珠深深叹息。
《中国龙纹图鉴》一书将国内外20多家博物馆的馆藏珍宝腾挪纸上,不乏难得一见的超级国宝 。既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华第一龙“C形玉龙”,也有流落大英博物馆的龙纹琉璃。
由纸作为载体,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与先人情感共鸣,通过奇珍异宝上的龙纹变幻一窥古人的浪漫狂想。
看到彩绘青龙画像砖,便意会了曹植笔下“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是怎样的刚柔并存、优雅飘逸; 看到鎏金铁芯铜龙,便领悟到韩愈所说“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是何种霸气豪迈、叱咤风云。
每件文物都标注原产地、年代、材料、现存地等关键信息,从历史背景、制造工艺、艺术风格等多方面剖析文物珍宝。配合严谨的解说文字,以符合当下审美阅读的形式展现传统之美。
配有120余张高清大图,多角度呈现文物细节和纹样之美,一场畅快淋漓的视觉盛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