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食品论坛
食品伙伴网旗下公众号。食品论坛,食品行业知名网络社区。http://bbs.foodmate.net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ETOP  ·  原厂培训通知:LabVIEW ... ·  2 天前  
EETOP  ·  AI ... ·  2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摄像头模组大变样?REDMI K80至尊版设计曝光 ·  3 天前  
EETOP  ·  IT 大厂员工大降薪,高管翻倍涨! ·  3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相机的参数,你真的知道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食品论坛

五行对应五脏,药食同源物质,你应该这样用!

食品论坛  · 公众号  ·  · 2025-01-22 16:08

正文

【食品论坛·大讲堂】2025年上海市食品生产过程致敏物质管理实施培训



五行是相邻相生,相隔相克。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为发展。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为平衡。


中医学里讲究“五行、五气、五脏、五味、五色”,它们彼此勾连,相互提携,相生相克。


0 1
中药的五行分类



五行理论在中医中有广泛的应用,将五行与人体的脏腑、五官、形体、和情志相配合。人的脏腑与五行相对应,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胆属木、小肠属火、胃属土、大肠属金、膀胱属水。同时,五行还与季节相对应,木行春、火行夏、金行秋、水行冬、土旺四季。中医药认为,中药在治疗时,只有药物的五行与身体、季节的五行相适应,才能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即归经理论。


0 2
药食同源的品种



截至目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共发布了4批次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名单,共计 106种物质 ,分别是: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当归、山柰、西红花(藏红花)、草果、姜黄、荜茇、党参、肉苁蓉(荒漠)、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


0 3
106种药食同源物质的性味和归经



中药的核心是四气五味。四气: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不仅仅表示口尝的滋味,而是药物实际性能的标志。

酸昧:收敛、固涩;

苦味: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甘味:能补益、和中、缓急、调和药性;

辛味:能发散表邪、行气、活血,用于表证和气滞血瘀证;

咸味:轻坚、泻下;


药食同源中药以性“温”“平”为主,性“寒”“凉”“微温”微寒”药材次之,性“热”和“大热”药材较少;药食同源中药以味“甘”中药为主,味“辛”“苦”“酸”的药材次之,味“涩”“咸”“微苦”“淡”“微酸”“微辛”的药材较少;药食同源中药以归“肺”“胃”“脾”经为主,归“肝”“肾”“心”“大肠”经的中药次之,归“胆”“小肠”“膀胱”“三焦”经的中药较少。以下是106种药食同源物质的 性味和归经汇总


名称 性味 归经
阿胶 甘,平 归肺、肝、肾经
八角茴香 辛,温 归肝、肾、脾、胃经
白扁豆 甘,微温 归脾、胃经
白扁豆花 性平,味甘淡 归脾、胃经
白果 甘、苦、涩,平 归肺、肾经
白芷 辛,温 归胃、大肠、肺经
百合 甘,寒 归心、肺经
薄荷 辛,凉 归肺、肝经
赤小豆 甘、酸,平 归心、小肠经
代代花(玳玳花) 辛、甘、微苦、平 归肝、胃经
淡豆豉 苦、辛,凉 归肺、胄经
淡竹叶 甘、淡,寒 归心、胃、小肠经
刀豆 甘,温 归胃、肾经
丁香 辛,温 归脾、胃、肺、肾
榧子 甘,平 归肺、胃、大肠经
蜂蜜 甘,平 归肺、脾、大肠经
佛手 辛、苦、酸,温 归肝、脾、胃、肺经
茯苓 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蝮蛇 甘,温 归脾、肝经
覆盆子 甘、酸,温 归肝、肾、膀胱经
甘草 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高良姜 辛,热 归脾、胃经
葛根 甘、辛,凉 归脾、胃、肺经
枸杞子 甘,平 归肝、肾经
荷叶 苦,平 归肝、脾、胃经
黑胡椒 味辛,性热 归胃、大肠经
黑芝麻 甘,平 归肝、肾、大肠经
花椒 酸、涩,平 归肝经
槐花 苦,微寒 归肝、大肠经
槐米 性微寒,味苦 归肝、大肠经
黄芥子 辛,温 归肺经
黄精 气微、味甜、甘、平 归脾、肺、肾经
火麻仁 甘,平 归脾、胃、大肠经
藿香 味辛,性微温 归脾、胃、肺经
鸡内金 甘,平 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姜(生姜、干姜) 生姜:辛,微温;
干姜:辛,热
生姜:归肺、脾、胃经;
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经
金银花 甘,寒 归肺、心、胃经
桔梗 苦、辛,平 归肺经
桔红 味辛、苦,性温 归肺、脾经
菊花 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菊苣 微苦、咸,凉 归肝、胆、胃经
橘皮(或陈皮) 味辛、苦,性温 归脾、肺经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昆布 咸,寒 归肝、胃、肾经
莱菔子 辛、甘,平 归肺、脾、胃经
莲子 甘、涩,平 归脾、肾、心经
龙眼肉(桂圆) 甘,温 归心、脾经
罗汉果 甘,凉 归肺、大肠经
马齿苋 酸,寒 归肝、大肠经
麦芽 甘,平 归脾、胃经
牡蛎 咸,微寒 归肝、胆、肾经
木瓜 酸,温 归肝、脾经
胖大海 甘,寒 归肺、大肠经
蒲公英 苦、甘,寒 归肝、胃经
芡实 甘、涩,平 归脾、肾经
青果 甘、酸,平 归肺、胃经
肉豆蔻 辛,温 归脾、胃、大肠经
肉桂 辛、甘,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
桑椹 甘、酸,寒 归心、肝、肾经
桑叶 甘、苦,寒 归肺、肝经
沙棘 酸、涩,温 归脾、胃、肺、心经
砂仁 辛,温 归脾、胃、肾经
山药 苦、微辛,平 归胃、心经
山楂 酸、甘,微温 归脾、胃、肝经
酸枣仁 甘、酸,平 归肝、胆、心经
桃仁 苦、甘,平 归心、肝、大肠经
乌梅 酸、涩,平 归肝、肺、大肠经
乌梢蛇 甘,平 归肝经
鲜白茅根 甘,寒 归肺、胃、膀胱经
鲜芦根 甘,寒 归肺、胃经
香薷 辛,微温 归肺、胃经
香橼 辛、苦、酸,温 归肝、脾、肺经
小茴香 辛,温 归肝、肾、脾、胃经
小蓟 甘、苦,凉 归心、肝经
薤白 辛、苦,温 归心、肺、胃、大肠经
苦杏仁 苦,微温;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益智仁 味辛,性温 归脾、肾经
薏苡仁 味甘、淡,性凉 归脾、胃、肺经
余甘子 甘、酸、涩,凉 归肺、胃经
鱼腥草 辛,微寒 归肺经
玉竹 甘,微寒 归肺、胃经
郁李仁 辛、苦、甘,平 归脾、大肠、小肠经
大枣 甘,温 归脾、胃、心经
栀子 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枳椇子 味甘、酸,性平 归脾经
紫苏 味辛、辣,性微热 入冷经
紫苏籽 辛,温 归肺经
当归 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山奈 温;辛 归胃经
西红花 味甘,性平 归心、肝经
草果 味辛,性温 归脾、胃经
姜黄 辛、苦,温 归脾、肝经
荜茇 辛,热 归胃、大肠经
党参 甘,平 归脾、肺经
肉苁蓉(荒漠) 味甘、咸,性温 归肾、大肠经
铁皮石斛 甘,微寒 归胃、肾经
西洋参 甘、微苦,凉 归心、肺、肾经
黄芪 甘,微温 归肺、脾经
灵芝 味甘,性平 归心、肺、肝、肾经
山茱萸 味酸、涩,性微温 归肝、肾经
天麻 甘,平 归肝经
杜仲叶 微辛,温 归肝、肾经
地黄 鲜地黄:味甘、苦,性寒;
干地黄:味甘,性寒;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
鲜地黄:归心、肝、肾经;
干地黄:归心、肝、肾经;
熟地黄:归肝、肾经。
麦冬 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胃、肺、心经
天冬 甘、苦,寒; 归肺、肾、胃经
化橘红 辛、苦,温; 归肺、脾经


0 4
药食同源品种的五行分类




一、味辛皆属金


五行属金的药物有:丁香、八角茴香、小茴香、白芷、肉豆蔻、肉桂、佛手、花椒、郁李仁、金银花、姜、砂仁、香橼、香薷、桔红、桔梗、益智仁、莱菔子、高良姜、淡豆豉、黄芥子、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胡椒、橘皮、薄荷、薤白、藿香等。


二、味咸皆属水


五行属水的药物有:牡蛎、昆布、槐花等。


三、味甘皆属土


五行属土的药物有: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山药、马齿苋、乌梢蛇、火麻仁、玉竹、甘草、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百合、肉桂、余甘子、杏仁、芡实、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枳棋子、枸杞子、胖大海、茯苓、香薷、桃仁、桑叶、桑椹、莱菔子、莲子、淡竹叶、淡豆豉、菊花、黄精、葛根、黑芝麻、槐米、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薏苡仁、覆盆子、藿香等。


四、味酸皆属木


五行属木的药物有:山楂、马齿苋、乌梅、木瓜、代代花、余甘子、佛手、沙棘、赤小豆、昆布、青果、香橼、桑椹、酸枣仁、覆盆子等。


五、味苦皆属火


五行属火的药物有:八角茴香、小蓟、代代花、白果、决明子、肉豆蔻、佛手、杏仁、昆布、枣、郁李仁、金银花、鱼腥草、栀子、香橼、桃仁、桑叶、桔红、桔梗、荷叶、淡豆豉、菊花、菊苣、槐花、蒲公英、橘皮、薤白、藿香等。


0 5
总结



在入药或者食用时,需要考虑药食之间的五行关系,尽量避免同时服用或者食用五行相克的药食品种。106种药食同源品种中,部分品种由于自身的特性,可能同时具有两种或者多种五行属性,因此在服用或者食用时,需要更加注意。


在进行治疗时,根据药物所属的五行,同时考虑人体脏腑的五行属行,使用五行相同或者相旺的药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如果使用了五行相克的药物,则会对药物的作用造成影响,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传统中医药认为,食补与药补同样重要。食补可以充分的调节机体的抵抗能力,通过增加自身的抵抗力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而中药均可食用,只是在食用时必须要考虑到药物间的配伍作用,因此,在食补时,也需要考虑到各种食材间的关系,要避免食材间的相互作用而减弱食补效果,甚至发生负面作用的情况。


五行分类是中药最为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药物的五行、脏腑的五行、疾病的五行进行用药,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106种药食同源品种均属于不同的五行分类,在进行药物治疗以及食用时,需要考虑药食间的五行关系,尽量使用五行相同或者相旺的品种,要避免五行相克的品种,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功效。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文章来源: 食品研发与生产 ,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创客贴会员



欢迎与食品人在线交流

生产技术 添加剂 工厂设施

质量管理 行业监管 餐饮管理

体系认证 包装储运 实验室管理

微生物 理化 仪器分析

保健食品 企业管理 职场人生

www.foodmate.net

食品伙伴网,网聚食品人

微信客服 18006452914

部分文章转自网络,侵权或稿费请联系

业务合作请联系 0535-2122193

食品伙伴网公众号矩阵

请点击小图,长按识别二维码


食品伙伴网


食品论坛


食品伙伴网
订阅号


食品
晚九点


食品研发
与生产


食品标法圈


食品
质量管理


食品
实验室服务


食品邦


食品安全
风向标


HACCP
联盟


食品理化
检测


食品饮料
创新研究


特殊食品
与添加剂


食品供应链
管理


食品微生物
检测


食品饮料
产业研究


Global
Foodmate


餐饮
质量安全


食品仪器分析


感官科学
与评定


饲料和宠物
食品合规


食农
认证联盟


实验室管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