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事挖掘机
世界古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早期文物中的蛇形象与蛇观念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妈!我到底属啥?” ·  3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1766年,令妃生下十七阿哥,乾隆皇帝就迫不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史事挖掘机

故宫的中华门,摘下门匾后,清朝人愣了,民国人也愣了

史事挖掘机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02-02 18:30

正文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首都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如果说非得要打个比方的话,首都就相当于人胸口部分,而皇宫就相当于人的心脏。也正是因为如此,明成祖朱棣在夺取了南京之后,便立刻拥有了整个天下。


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朱棣给后世留下了一道遗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么,这道国门究竟是哪里呢?

在北京故宫的南边,有一个皇城大门,建造于明成祖朱棣时期,因为古人都觉得南面才是最尊贵的,所以这座门也被人称之为“国门”。在明朝,这座门被称之为“大明门”,后来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率军攻入皇宫,觉得这名字太晦气。


便想将这座门的名字改为“大顺门”,可还没等他有换的功夫,就被多尔衮和吴三桂联手踹出了京城。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满族人就把“大明门”换成了“大清门”,并且还规定下来,除了皇帝、皇后、太后,所以清朝官员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然而,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就跟明朝一样,清朝也逐渐的走向了衰败、灭亡。新成立的中华民国觉得“大清门”这三个太过于碍眼,便在成立一周年的时候,想把它换成“中华门”。


可是问题来了,这个门匾是石头做的,更换起来十分麻烦、费时。于是便有人出了个主意,那就是直接在这块门匾后重新刻字,这样一来的话,也就不用劳师动众了。

国民之音

炎黄五千年,史事如夏冬

长按上图二维码2识别就能关注本平台

(qq用户用微信扫描上图二维码

或加微信号:guominzhiyin365)

然而,当几个人把门匾拆下来之后,却愕然的发现门匾背后竟然刻着“大明门”,一时间,所有人都哭笑不得。原来清朝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并且聪明的把这个招数给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