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ellowPlus智库
FellowPlus 是中国新兴的一级市场研究咨询机构。我们通过对一级市场的大数据分析,帮助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我们的业务涵盖一级市场数据整合与分析、挖掘早期投资领域优秀投手、财富管理与增值服务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建投快评】玉米下跌 ·  8 小时前  
明天猪价  ·  猪价“升天大涨”!还会持续多久?2025年猪 ... ·  18 小时前  
兵团零距离  ·  四师可克达拉市育出兵团首批纯血和牛 ·  19 小时前  
中国水利  ·  水利部全面部署各地春灌保障工作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FellowPlus智库

熊猫资本毛圣博:资本不是一切,注重产品技术的共享单车才有机会胜出 | 人物

FellowPlus智库  · 公众号  ·  · 2017-09-15 17:19

正文

点击关注 FellowPlus 智库 深度了解一级市场和 早期投资



文 | 闫旭


本文为 FellowPlus 智库(ID:FellowData)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一阵,马化腾与朱啸虎为共享单车 互怼”的事曾刷爆网络一时,由此激发了摩拜与 ofo 这两个最大的共享单车玩家孰优孰劣的热议,更是引出了两派投资人的不同思路。

作为摩拜 3 轮投资方的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他认为不该过于仰仗资本的力量,一切以资本至上,而要看重产品、技术、真正的用户需求。他认为共享单车的确存在很多盈利的想象空间,但租金无论如何都是最主要的一块。对于共享模式的可行性,他与熊猫资本内部总结出了四个标准,凡是充电宝、雨伞均不在此列准,而未来如果技术进步,或许自动驾驶汽车、飞行器的共享有朝一日能够实现。


FellowPlus 智库与毛圣博访谈实录如下:


问:怎么看马化腾与朱啸虎就共享单车“互怼”这个事?

毛: 这个事传递出很多信息。大家首先觉得这是两大投资人阵营的不同。朱啸虎一贯的打法是,首先他非常相信资本的力量,他觉得资本至上,资本可以催熟很多事情,迅速把一个行业催熟,然后把其他人干掉,垄断这个行业。


但另外一派,主张产品,技术才是核心从真正的用户需求出发,从而达到引领行业的地位。他们更相信资本在里面只是助推,而另一波人觉得资本在这里面是主导。这是很不一样的两拨投资人。


问:怎么看 BAT 对共享单车的入局?

毛: 共享单车的量已经很大,大到可以说其实 它们不需要 BAT,而是 BAT 需要它们 ,BAT 可以在上面做很多事情,像支付、小程序可以帮 BAT 吸引到很多层面的用户,现在打开微信扫码就可以骑自行车,骑行的数据也可以同步到微信里面。


我觉得它带给 BAT 的意义是非凡的,这也是为什么马化腾会站出来为摩拜来说话,腾讯也注重的是产品,所以你看马化腾不是完全没做过研究,他说 ofo 是小灵通,这不只是凭空比喻这么简单。我看知乎上有人去拆了 ofo 的智能锁,发现真的是小灵通。


它用的锂锰电池是不能充电的,只要电池用完了,就打不开那个锁。所以为了让那个电池使用的时间久一点,换密码的频次就很低,不是说跟服务器通讯来换密码,它是有个芯片,芯片里有个时钟,时钟里我估计是有一套算法,跟服务器端的算法一样,然后,大家把时钟对好,时间一到,两边都会换。


所以它就不通讯,因为一通讯就耗电,锂锰电池在高温下很容易坏。所以即便车不坏,过了一年也没电了,这批车就扔了。因为你再去换电池很麻烦,要每辆车每把锁开出来换电池。


朱啸虎的意思是说,反正先铺,铺到一定量以后就能融到钱,融到钱再去研发一个好的车子。但 我觉得这种思路是不成立的 ,因为这样你的团队会变成一个运营型的团队,前面铺的这些普通自行车肯定是需要大量的运营。这种运营型的团队以后很难调头再改成一个产品型的团队。


另外,用户也没有那个忠诚度,不会因为你车铺的多,量很大,最后就能坚持用。假设有一天人家造出一辆会飞的自行车,就把你打败了。用户在刚需上是没有太大的忠诚度,一定是你这个最快到达目的地,最好最安全最便宜,我就用。


两派倒也不是一定说谁对谁错,只是他们的追求不一样,对公司的认知不一样,对市场的判断不一样。



问:你赞同资本是一个强大力量,但绝不是最主要的一个?

毛: 肯定不是,已经有很多人证明过,很多公司用大量的钱却没能活下去,因为市场需求不是那样的。风投也不傻,钱不可能无限制的投下去。


问:现在很多家单车都入局了,市场上玩家越来越多,你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常态,还是最后只会剩下一个玩家?

毛: 我觉得这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除非政府出面来有所调整。但我觉得短期应该不会,因为毕竟单车是一个比较线下的东西,战局现在已经很明朗,但是你没法去限制哪个土豪在一个小地方又做了一个单车,还有一堆战略投资人也在做。他可能初期投入也不大,就投几百上千万,也没多少钱。你挡不住大家来做这个事情的热情,但从现在的局面来看,应该已经很难做出第三家公司了。这些小玩家未来死掉的概率会很大,一部分死掉,一小部分被收购。


问:其实已经有死掉的,像悟空单车。

毛: 很多。悟空单车,就是一个普通单车投了 1000 辆,一个普通的自行车加了个锁,就说自己是共享单车,这肯定是不成立的。他一投放就发现自己的车不见了,放在大街上你以为大家都很文明,但其实没人爱护你的车,有人把车往自己家里搬,你又没有定位,这肯定就很糟糕。


问:摩拜做大的关键是什么?

毛: 还是靠 产品, 摩拜现在已经跟陶氏化学等世界级的材料、技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研究用更轻、更便宜的材料去造车,还有类似坐垫能否变得更舒服等等迭代。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成立的最关键点就是要 免维护, 在保证免维护的同时,又让用户骑的更舒服,对环境更友好,花费成本更低。这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旦做出来,它的地位就很高了。


其实摩拜的第一辆车,除了重以外是非常好的,第一辆车到现在的损坏率是极低的。现在到大街上找摩拜第一代的车,都还好好的,基本不用维护。不过第一代车也有很多缺点,太重太高,不可调,也没有车筐,现在都在改进。最新出的那个 风轻扬”北京现在是有投放的,车很轻,座椅可调,前面有篮子,像这类的产品迭代会是未来摩拜的常态。


这就有点像汽车公司,大家肯定是想找一辆最好的车,在达到刚需的同时,其实也有很多对舒适、颜值各方面的要求。如果价格一样的话,为什么不骑个好点的车?



问:摩拜避免高损坏率的一个因素是什么?

毛: 它的第一代车就是耳目一新的,是全球第一个造成这种没有链条的车型。自行车没有链条这件事原来肯定有人想过,但没有人量产过。它是轴承驱动,然后把整个封在里面,四年不用上机油,这是什么概念?像汽车一样。然后实心胎,再也没有什么胎没气、掉链子这种事。以前自行车最坏的两种情况就解决了。


然后铃铛也不在外面,拧的这种是很难坏的,刹车也不是两片橡胶,橡胶是很容易磨损的,摩拜是碟刹的,不容易磨损。最开始座椅不可调,因为任何东西只要可调一定会有损坏率,但现在它也做到了既可变,也降低了损坏率,只是当时没有那么大的资金投入去做这件事。


问:只能是赚租金这种盈利模式?

毛: 也不是说单一的这一种模式,但我觉得主营肯定是有一个。本来就是满足一个出行的刚需,用户也愿意付钱,为什么不在这里面赚钱,这肯定是主要的一块收入。当然另外也可以有广告收入什么的,比如这辆是可口可乐的车,那辆是百事可乐的车。它的可扩展性也很好,但 主营肯定是租金,如果连租金都不能赚钱,这个商业模式未必是成立的,其它业务赚的一定不是大钱,只是副业。



问:现在可以想像的一些副业就是广告吗?

毛: 那不一定,我觉得还有很多想象。比如可以做一个健身的动感单车,大部分人只是想很轻地到达目的地,也许有人说我不需要轻,给我搞重点,我要去上班的路上还能健身,或者我要骑车的同时也能发点电,给我的充电宝充电。但是这些东西我觉得毕竟不是主业,它毕竟量小,最主要的还应该是交通刚需。


问:未来的政策可能会对共享单车产生什么影响?像政策对滴滴的影响。

毛: 目前来看,应该说政策会对单车有一个准入,因为现在数量有点多,几十家单车企业都毫无节制地在那投车的话,肯定有问题。估计政府可能会在准入方面、标准方面做出规定,不符合标准的不能投放。这样每个城市可能就会有个上限,你只能更替,不能达到新目标。


问:对于共享单车的出海您怎么评价?有可能像在国内这么火爆起来吗?

毛: 肯定是有些城市或国家适合骑自行车,有些不适合,因为海外情况不一样,包括人口密度,是否需要带头盔,各种交通法规,道路限制都可能不太一样。海外肯定有市场,但需要找。


问:我们也看到共享模式的火热,像共享雨伞、充电宝都出来了,你怎么看?

毛: 适合共享模式的东西,我们内部总结了四个标准,第一: 持有成本高,使用成本低。 车肯定是持有成本很高的,比如说要买牌照,不管开多少天都要交一年的保险费,还要做维修保养,还要找一个停车位……持有成本肯定很高的。自行车也一样,它看起来持有成本低,其实也很高,买辆自行车很便宜,几百块,但是不好携带,也不好提。假如你买了一个 600 块的自行车,一天就被人偷了,这成本其实也很高,也许折算成本不比车低。各方面综合起来,成本也是很高的,但使用成本很低,这是第一个标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