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期货实战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隶属于《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是期货行业内领先的第三方专业期货投资者发现、培训、展示、评价、推介服务平台。期货实战排排网目前已平稳运行四年,现有实盘注册账户6924多个,保证金总量逾13亿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期货实战排排网

甄别风险 “乱局”中把握投资机会

期货实战排排网  · 公众号  ·  · 2019-08-08 20: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熵一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谢东海:



直以来,股票策略是国内最主流的投资策略,受金融机构追捧的是量化策略,而全球宏观策略由于专业门槛过高,国内能够真正实现全球宏观资产配置且兼具优秀盈利能力的本土机构寥寥无几。2018年,在A股振荡之下,几大策略私募基金纷纷折戟,全球宏观对冲策略却在国内逆势而起,以全球宏观对冲为主要策略的熵一资本也越来越多地被市场关注。


先觉先行

布局全球宏观投资策略


为何在2014年公司成立之际熵一资本就选择了看起来小众的全球宏观投资策略?这就要从熵一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谢东海的经历谈起。


在国内衍生品市场刚刚兴起的20世纪90年代,彼时的谢东海还在中山大学任哲学系、金融系讲师,教授投资学、国际金融学以及其他与投资相关的课程,一边教书一边实践做投资,是一个“逍遥”的学术圈投资人。在这期间,他就已经开始尝试从宏观经济的研究中寻找投资机会。


当时,国内研究与实践的主流还停留在偏微观的企业层面,所以最初从学术圈跨入投资界以及在券商任职,谢东海一直在做证券交易。“当时我是企业研究爱好者,授课讲企业财务、企业战略,做证券交易时就可以从企业的财务状况出发,发挥自己在这方面的专业性。”他回忆说。


2000年前后,作为访问学者,在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期间,他大量接触到国际衍生品市场的研究和信息,也参与了一些相关的MBA项目,但其中很多内容对当时的国内市场并不适用。


2004年,成立投资公司,他从学术圈彻底转战金融界,肩负上了投资人的信任。“从公司成立到2007年4月,我们发现数据与市场出现了严重背离,于是结束了对A股的投资,但公司不能休息几年等行情,所以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外。”谢东海相信,在全球市场,只要领域足够大,就会一直有投资机会。?????


2007年,全球宏观投资策略在国内投资界接受度不高的时候,谢东海就先觉先行,布局全球宏观投资策略。谈起选择全球宏观策略的原因,他解释说,国内股票市场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作为一个资产管理机构,就要考虑去寻找一种全天候的策略,在市场不利的时候还可以有其他选择。


此外,单独在国内做宏观对冲、交易国内资产,对冲工具相对国际市场较匮乏,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合成标的指数,资金的效率比较低。他说:“2014年熵一资本刚刚成立的时候也遇到过这个问题。相信未来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二级市场的工具也越来越丰富,交易机会也会逐步增多。”


不过,现阶段,他认为,全球宏观策略可以在更多的范围为市场提供更多选择。“其实,我在学校教投资课的时候,就是从宏观经济中寻找交易机会。宏观策略有非常强的尾部风险管理能力,也有相对比较强的盈利能力,因为大的周期或趋势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一波上涨行情都是积聚已久的各种因素叠加到一定程度,下跌行情也是如此。”谢东海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做投资,并不是要抓所有的盈利机会,而是需要抓住自己能力范围内、确定性相对比较强的那部分,收益就非常可观了。


其实,从国际市场来看,宏观投资策略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策略,在海外,宏观投资策略管理规模体量仅次于债券策略。索罗斯著名的量子基金(Quantum?Fund)和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都采用了宏观投资策略。桥水基金开发了著名的全天候策略,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700亿美元(近1.2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已经超越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绝对盈利最多的基金。


对于国内的现状,谢东海认为,这是由于国内二级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存在自身的特殊性。近几年,随着我国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宏观投资策略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他相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成熟,与国际接轨后,宏观投资策略也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投资策略。


以熵减为导向

纵深研究追寻宏观变量


宏观投资策略是一种基于对宏观经济的深入研究,判断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走势,寻找和利用其中的不平衡,从而获取资本回报的投资策略。谢东海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宏观研究,虽然说出来就四个字,但真正有效地研究并形成体系,就像读书读到博士,总还是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换句话说,宏观研究需要时间,用很长的时间来形成一整套研究体系,并随着新增信息的变化而调整。因此,我们现在也更倾向于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去完成整个研究的演化。”


他进一步解释说,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些内容不符合逻辑,就需要用更多的数据和多维度的研究去探求,挖掘出显现背离情况背后的逻辑,这个时候就找到了可以交易的机会。然而,真正落地到交易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交易成本、止盈止损、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就是在研究之外很重要的内容了。


据他介绍,熵一资本的投资哲学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另一部分是如何认知这个世界。


对于世界的运行方式,“我们把金融市场、经济运行看作不同系统的组合,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段内,某一些子系统可近似看作相对封闭的系统。对一个封闭系统而言,如果在初始状态下熵值足够低,未来系统发展的方向就相对确定,必然是熵增的方向。其中,熵值低,就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差异比较大;熵增的方向,就意味着差异消除的方向。”他表示,从更长时间段或更大的系统来看,所有子系统可能都是开放系统,通过从外界获取新增能量或信息是可以做到熵减的,此时系统会有一段时间朝熵减的方向运行。就一个系统的生命周期而言,大多会有一段生机蓬勃的熵减阶段和走向混乱的熵增阶段。


对于世界的认知,熵一资本遵从最大熵原理(是一种选择随机变量统计特性最符合客观情况的准则)。“在研究的初期,我们从熵最大(最不确定)的假定状态出发,通过不断添加新增信息,使得信息熵不断减小。有趣的是,我们使用的研究方法和近几年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方向在结构上有非常大的相似性,这也是我们会越来越多地采用深度增强学习模型和工具的原因。”谢东海介绍说。


据记者了解,基于这样的投资哲学,熵一资本的研究团队在理念和具体方法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们把这些特点概括为“两个维度、四类资产,分领域打造纵深研究团队”。


具体来看,宏观投资主要从事四大类资产交易,包括固定收益、汇率、股票和商品。因此,熵一资本在策略研究上配置了一一对应的研究团队,在各自负责的领域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包含宏观数据和金融市场两个维度。


在具体方式上,从技术周期、人口周期、信用周期和库存周期出发,投研团队对目前经济状况及金融市场价格运行进行定位,并分析未来的演化路径,判断利率、汇率、大宗商品、股指各大类资产价格可能的变化,并根据各大类资产在不同情景下的相关关系,构建相应的投资组合。再进一步,投研团队要论证构成投资组合的驱动因素、驱动因素成立的条件和时间区间、投资组合在满足流动性条件下可实施的交易量和持仓量、驱动因素在证实和证伪条件下的收益和风险等。


此外,投研团队还需要向投资组合经理提交投资策略建议,投资策略建议包括投资标的选择、标的价格变动的驱动因素、投资标的方向选择、投资标的期限选择、投资标的规模选择、投资标的收益和风险测算。然后,由投资组合经理在授权范围内,自主决定是否采纳并实施。在投资组合经理决定采纳相应的投资策略之后,由投研团队制定具体的交易计划,在投资组合经理认可后,交易计划由交易团队负责具体的执行。在实施过程中,风控部依据具体授权,制定风控方案;在投资运作期间,由风控部单独监控和执行风控方案。


以策略为中心

强化项目组的风控能力


虽然按照内容板块划分研究领域,但熵一资本的投研团队并没有明显的划分。采访当天,期货日报记者走进熵一资本的办公区,团队人员的交谈声夹杂着自动门开合的声音,电脑屏幕立在一组一组白色的办公桌上,而谢东海的办公桌就在其中。整个团队都在占据了大楼四分之一层的宽敞的空间中,没有单独的隔间。也许这就是公司打破部门限制、围绕策略进行投资的一种理念的体现。


“其实,最开始我们也是分板块、分部门,但发现对于宏观整体的表达会不那么融合。后来我们打破了部门限制,建立了更开放的合作制度和精准的奖励机制,即每个人都可以发起策略,只要策略具备明确的要素,包括标的、交易方向、周期、可证实或可证伪的依据、可衡量或可检测的依据。”据谢东海介绍,发起者需要说服交易、风控等职责的人共同加入,形成项目组,如果策略盈利,项目组的人都要加分,反之都要减分,策略运营结束,小组自然解散,再自由组合成另一个策略组做。这样的机制促使全队中的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的内容精益求精,不被需要的人就会被自然淘汰。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不断成长、成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谢东海告诉记者,新策略发起后,判断其是否有效并可以投入实战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从静态来讲,熵一资本的宏观投资策略是一个立体的策略组合,有年度策略、季度策略、月度策略,甚至有周度策略,所以提出一个策略,必须要有明确的交易周期,因为整个经济有周期,围绕个股因素也会有变化,变化后也会出现相应的时间范围。


其次,从动态来讲,今天会有新的因素扰动昨天的内容,所以不存在一成不变永远可以有效的策略。“宏观投资策略是一种不间断的研究,是对于新增信息的研究,是对我们现有布局做出调整的过程,这个策略本身就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谢东海认为,宏观投资策略最大的特点就是尾部风险管理能力,因为当宏观投资策略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有了这样的研究体系,会把变化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透彻的研究。当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时候,可以不参与,因为他们所研究的市场更广泛,不必拘泥于某一个市场。


拥有广泛市场的全球宏观投资,要涉及很多的标的资产,把研究、行情、交易、风控等整合在一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谢东海告诉记者,熵一资本也是在不断完善,从未停止。目前公司采用的量化风控系统和风控制度,通过在策略行程之初测算并给出允损额度,并在允损范围内分多次建仓,使得风控真正有效。


对于未来的愿景,他希望有一天能成为像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那样的国际对冲基金巨头,他也在为此不断努力。现在来看,熵一资本与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已经有了相似之处。据他介绍,第一,都是召集全球各领域的牛人,比如,招募来自数学、物理、统计学等跨专业的人才,构建开放的投研体系;第二,西蒙斯是数学家,特点是运用数学运算法则进行量化对冲投资,熵一资本虽是主观交易,却将对客观数据的精确计算贯穿于研究、投资、风险管理等一整套的交易流程中;第三,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和熵一资本都实现了投资多样化、多策略的灵活运用。

技术变革时期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方向


宏观投资策略涉及的资产类别众多,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进入201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分化加剧,关键宏观因素发生趋势性改变。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转折期,结构性的变革多于趋势性变动。


“转折期成功的表现,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转移、全球化、新技术的应用、信息革命等。”据谢东海观察,从2008年开始,全球产业转移就不再有增速了,同时下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正在酝酿,存量不断在优化。


然而,在技术变革时期,有增量的时候矛盾最小,触及存量时关系最紧张。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市场整体有较大增量时候,分配的主要是新增部分,大多数人都在受益,有矛盾也容易解决。当新的增量还没有出来,一旦触及到存量,利益团体之间出现摩擦的概率就会增加。不过,随着时间推移,问题总会解决。


谢东海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实际上,现在新的技术变革已经在敲门了。我最近看到很多学科的论文都会有一部分来讨论哲学、数学等与基础工具相关的内容。然而,在人类科学发展的萌芽期,大家的关注点回归到基础工具的应用上,也许又到了一次科学大跃进的开端。”


他认为,未来技术变革带来新的进步后,存量就不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新增量出现,市场格局也会发生变化,初期由于路径依赖会对未来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这些不确定性都很大。“虽然大家都知道新浪潮会出现新的方向,但未来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有哪些技术能够脱颖而出,现在都还不清楚,看起来有些‘乱’。它很可能以我们想不到的方式爆发,比如,AI的某些服务更快地进入到实体世界,在某一方面找到了新材料、组合了新事物等。”谢东海描述说。


在这样一个变革时期,虽然投资市场看起来有点“乱”,但其中也孕育着机会。具体落实到宏观交易上,首先要甄别不同类别的风险,可承受的风险要与所追求的收益成比例。他说:“技术变革时期投资风险大,其实也对应大的收益。我们作为专业处理不确定性的机构,不能说要避开风险,而是要管理风险,应该从风险中获益。”


私募机构的主要责任是要管理资金,但从可持续性发展来说,也要找到一些长期发展趋势,跟上社会和市场的变化。谢东海认为,在波动率大的时代,如果把风险降到最低,很多东西也会被对冲掉,这也意味着潜在收益的流失。波动率很大的时候,非职业投资者可以保持观望,但对于职业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在这几年中找出长期的发展方向,做好配置,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得到合适的收益。


在他看来,这段时间对职业投资者来说是最好的时候。“大家不仅清楚地知道未来的机会很多,而且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存在。现在就是要不断去寻找机会,可能需要两到三年才能找到这颗‘未来之星’。”谢东海说。





编辑整理:田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