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钛媒体
最新鲜犀利的商业见闻,最国际视野的前沿技术,最不常见的独家猛料。钛媒体(www.tmtpost.com),网罗天下创新事,一个创新者最爱聚集的地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虎嗅APP  ·  让韩国破防的中国机器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钛媒体

一部少儿版《白蛇传》的意外走红

钛媒体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0-08 12:53

正文

钛媒体 TMTPost.com

TMT |创新| 创业 

关注这个不一样的微信号:钛媒体 ( ID:taimeiti )




平均年龄只有7、8岁的孩子主演的翻拍版《白蛇传》意外走红,如何把握少年儿童扮演成人的边界、少儿节目模式创新和产业链开发的尺度,将是关系到节目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作者:江来

文章来源:看电视


授权钛媒体编辑发布


近来平均年龄只有7、8岁的孩子主演的翻拍版《白蛇传》在网上产生了刷屏效应,都市快报、人民日报等媒体官方微博的转发加速了这段视频的走红。



和以往经典影视剧被翻拍遭到网民集体拍砖不同,这一次的翻拍得到的却是网友的赞誉,网友直呼这些小主演为“小戏骨”,还有人借机调侃起小鲜肉、小花旦,称这些小演员的演技秒杀娱乐圈鲜肉。




事实上,这个“少儿版《白蛇传》”出自于湖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一个栏目,栏目名称就为《小戏骨》。《白蛇传》 是这档栏目10月2日晚播出的,在此之前,这档栏目翻拍的《焦裕禄》《刘三姐》《补锅》《洪湖赤卫队》等,也曾在一定范围内引发关注,但都不及近期微博上的刷屏级反响。


从目前的豆瓣得分来看,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然,最终的评判还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甚至与去年大火的《琅琊榜》有的一拼。




翻拍版出自湖南电视剧频道节目,总监潘礼平亲自操刀


少儿版《白蛇传》从何而来?据悉,网上疯狂转发的片段出自《小戏骨》栏目最新一期内容。《小戏骨》是湖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周六晚间档的一档品牌节目,也是《我要来演剧》的升级版,去年12月开播以来,接连推出过《焦裕禄》《刘三姐》等多部经典影视、戏曲作品的翻拍版。




节目的片头字幕中,总导演一栏写着频道总监潘礼平的名字,平台对这档节目的重视程度的可见一斑。潘礼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节目立项的背景,以翻拍、致敬经典影视作品的方式让少年儿童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我们希望用小孩影响小孩,让青少年从小就喜欢上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在他看来,“并不是传统文化没有吸引力,而是没找到孩子们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只要找对路子,传统艺术和主旋律作品一样能为观众所喜爱。”


湖南电视台将节目模式提炼为“小孩演大剧”、“演经典、学经典”,参演的所有演员都是6—12岁的少年儿童。节目形态上,《小戏骨》融合真人秀和电视剧两种电视艺术形态,相比于网上“户外纪实类真人秀”的说法,节目组更愿意将其界定为“奇葩剧”。


“节目模式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我们是土郎中,来源于灵感和多年的经验积累”。潘礼平把电视剧频道自主研发的《小戏骨》称之为“土节目”。


据了解,《小戏骨》节目由正片(翻拍经典剧)、苗选、花絮和“小戏骨拜见老戏骨”等几部分构成,原版主演黄婉秋、李谷一等都曾在节目中现身,与小演员交流。




节目中的“小戏骨”大多是没有表演经验的草根,节目还开设了“小戏骨野练营”进行表演技能的培训,这实际上也是节目产业链布局的一项重要内容。《小戏骨》还产生过《芈月传》的“小芈月”李景儿这样的童星。


“低成本制作、纯草根演出”,是《小戏骨》创作的一大特色。据悉,每部片子制作费为10至20万元,但整个团队多达200人,主创介绍,“节目组不仅聘请了专业老师培训指导,在场景、道具、服装上忠实还原当年经典,还组织孩子们在故事背景地体验生活。”



在《白蛇传》在网上窜红之前,“小戏骨”们翻拍的《白毛女》《刘三姐》等就曾因高度还原、演技出众而得到部分观众的关注。此前,节目组还曾受到中宣部原副部长、文化部原代部长、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接见,贺敬之也对节目“对经典的一种创新式普及”表示认可。


“限童令”后少儿节目新尝试,产业开发会否使其变味?


近日少儿版《白蛇传》形成刷屏之势,网友都对小演员的“神演技”发出赞叹。但也有网友评论,观看七八岁的孩子“谈情说爱”还是有种不适感,“孩子就是孩子,身体和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被卷进这样的电视环境中对孩子本身弊大于利”。


《小戏骨》的走红,也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商业模式,有人看中其拍摄成大电影的潜质,各种产业开发的可能性都随之产生,商业价值等待进一步挖掘。据潘礼平介绍,一些影视公司已经找上门希望合作。




还有网友建议,节目应把“选拔、训练、拍摄过程完整呈现”,向养成类真人秀方向发展,“芒果台完全可以把‘小戏骨’选秀拿来播呀,说不定能复制当年‘超女’的辉煌呢!”


这些想法和建议让人们看到了这款内容产品商业上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但产业运作过程中对少年儿童和家长心态潜在的不利影响,也让一些网友心存担忧。


未成年人节目的成人化、商业化、过度娱乐化,一直是广电总局坚决制止的倾向,也是重点管控的方向。


今年2月,总局发布的“限童令”给了包含未成年人元素的节目重重一击,一些爆款明星亲子真人秀都受到波及,无法上星。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节目都危机重重,今年以来陆续逃离电视荧幕,卫视少儿类节目所剩无几。


播出平台为湖南地面频道的《小戏骨》,以小演员“演经典、学经典,演偶像、学偶像”的创意,提供了少儿类节目创作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但节目走热后,如何把握少年儿童扮演成人的边界、少儿节目模式创新和产业链开发的尺度,将是关系到节目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原刊于微信公众号:看电视,ID TVwatching


>>>>更多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