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示,这就是本次「网络大型行为艺术」的全部意义。
我不好说,现在80后没啥正事,因为周末没打榜的我,也不过是在逗猫、除尘、健身、遛弯。
我只是觉得,80后应该有80后的智慧,ikun拿着胡萝卜,咱们就像驴一样跟着打转,那显然是愚蠢且丢人的。
实际上,这次打榜活动,整个「议程设置」牢牢把握在 ikun 手里。
Ikun (疑是)于豆瓣提出疑问,80后炸毛,越来越多的人参战,最终将周杰伦拱上榜首。
论「打榜」他们是专业的,「打榜」是他们的常规操作,「打榜」是他们「爱豆」的作品之一,「打榜」也是当代娱乐畸形的罪魁祸首。
他们说「撒尿和泥」是一个事关荣耀的游戏,80后说,行吧,那我们也要让周杰伦在这个游戏中称王称霸。
岂不是中计了吗?
哪有什么「夕阳红」的美丽,哪有什么重拾的「青春与热血」?
我分明看到一堆成年人冲进「反斗城」,誓与一帮孩子在蹦床上争高下。
以一个群体的名义参与「网络大型行为艺术」,倒不是不可以,可是诉求如果「只为赢」,却没有更高层次的表达,那当真只是蔡徐坤的「陪练」罢了。
应该指出「流量之恶」,应该指出艺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什么,不然两三天的折腾就成了一场哄闹。
《人民日报》对此事发表评论:
【人民微评:偶像会发光】两名艺人各自拥趸的较劲,虽是娱乐「游戏」,却映射了时代征候。这不是代际冲突,更无关价值观断裂,而是一场联合致敬,寻找内心深处的寄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向美好看齐,夯实审美坐标,岁月就无法带走我们的乡愁和坚守。
说实话,看了之后,我浑身打摆子。连「乡愁」这词都出来了,余光中老先生泉下有知恐怕也坐不住了。
重点是,央媒的定调,把所谓80后「夕阳红」嘲讽的那叫一个粉碎。
他深刻揭露了本次「行为艺术」的本质:两大粉丝群体,各自为偶像抬轿子。
《人民日报》把蔡徐坤拉到了和周杰伦一个高度:属于各自代际群体的发光偶像。
这绝对不是「参战」的80后所愿意看到的结局吧?你们当初战斗的「隐性诉求」里有一项就是:「蔡徐坤有什么作品,他算个屁偶像,非得教训他不可,让他和他的粉丝认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偶像。」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人民日报》看似居中调停,实则宣告了蔡徐坤的大捷。央媒如此高度的评价,是 ikun 们花多少钱,刷多少榜,都买不来的。这是你们帮他忙做到的。
蔡徐坤赢了,他等来了喉舌的赞许,输了榜单又如何?
周杰伦的粉丝输了,他们既没有把运动推向「反流量、反人设」的高度,反而在最后的「封神台」,被对手拉到了平起平坐的位置。
刚刚得到消息,蔡徐坤粉丝联合会宣布,以后退出微博数据维护工作,只关注爱豆的作品、演出等等。
干的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