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我们熟悉的“诗圣”,无论你爱不爱诗,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中小学必背的,还
好他的作品没有那么佶屈聱牙。
今晚北京人艺话剧《杜甫》将首演,艺绽君昨晚已提前观看演出,没想到居然在首都剧场的舞台上看到了杜甫的“朋友圈”,看到他怎么发朋友圈,给朋友点赞,又怎么拉黑或是屏蔽朋友,当然有的时候他也会被朋友拉黑,有时候还会通过“漂流瓶”或“摇一摇”功能认识新朋友。
杜甫的朋友圈里当然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我们在这部剧中能够看到他与李白、高适、苏涣、严武等人的交往。
“诗仙”、“诗圣”同框,爱诗的人必须记下这样的时刻。
《杜甫》出自著名编剧郭启宏之手,他的《天之骄子》《李白》与《知己》曾构成了北京人艺舞台上久演不衰的“文人三部曲”。
《李白》之后再写《杜甫》,郭启宏阅读了187本关于杜甫的书,仅是提交的修改稿,就达十稿。
从初稿到成稿历经四年,从提纲到成稿历经近十年,
可见全面呈现杜甫的其人其境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终,郭启宏还是选择从杜甫的“朋友圈”切入。
这部戏虽然名叫《杜甫》,但通过杜甫的朋友圈亦能看到郭启宏对文人友谊,同时代文人不同志向、不同抱负的仔细描摹。
郭启宏说,杜甫“没有李白潇洒,没有高适显达,没有苏涣乖张”,但是他有“高尚且高贵的灵魂”。
该剧描写了杜甫自“安史之乱”后到去世这段人生轨迹,其中有他仕途的坎坷,有他与严武、高适、李白、苏涣的相交与相离,更有他内心的困顿与精神的伟大。
剧中李白如传说中一样飘逸,但出场机会并不多,他与杜甫是惺惺相惜的好友;
倒是因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与杜甫交往更多,只是他似乎总在关键时刻隐身;
杜甫与严武的友情则更值得咂摸,“杜严”CP时不时地还会发糖。
杜严两家原本是世交,到了他们这一辈,二人身份、际遇都相去甚远。严武官高至镇国公,没少提携杜甫,可就是在这样贴心的朋友面前,杜甫总是显得很任性,看不惯严武的言行时就会将他拉黑。大概是在真朋友面前,才能表现真自我。严武当时气不过也会拉黑他,事后又总是重新加为好友。
作为该剧的导演和主演,冯远征无疑是最累的。
这是他首度在人艺舞台上独立执导并主演的作品,由此可见他的压力有多大。
演出前看他的微博和朋友圈会发现,他一边要在舞台饰演杜甫,一边还要思索调度和呈现效果,甚至晚上做梦还想到灯光处理,连夜爬起来给灯光设计发消息……
最终他呈现在舞台上的杜甫也并没有让观众失望。台上的杜甫不仅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有路见不平的侠义热肠,还有常人眼中的“迂阔”,一点和平凡人一样的小计较和钻牛角尖,以及原则固执背后的可爱。
难得的是,这部戏新老同台,年轻人也带给观众不少惊喜。
剧中杨明鑫饰演的严武既能文能武,又有着独有的“血气方刚”;
于震饰演的高适不同于以往大家对边塞诗人的印象,多了一些行走仕途的人情练达;
鲍大志饰演的苏涣肆意通透,刘智扬饰演的李白浪漫洒脱,再加上剧中的女性角色——张培饰演的杜甫夫人,困于生活又归于情深,梁丹妮饰演的严母心胸与智慧并重……
这些有血有肉的角色,让遥远的历史又有了可以感知的温度,似乎可以触摸得到的质感。
更令人惊喜的是,《杜甫》的舞台完全就是一个朋友圈里最受欢迎的网红拍照圣地,感觉在这拍的每张自拍都能点爆朋友圈,100个赞绝对没问题。它没有具象地表现屋宇舟船,而是用金属质感搭建出中国传统意境的山水,更符合该剧“诗之江湖”的主题。
当然,写杜甫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他的那些诗。
这部剧里再现了杜甫一些重要作品创作背景和情境,其中既有年轻时《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也有战乱频仍时的“三吏”、“三别”,更有忧国忧民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悲天悯人的“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感时伤事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佳句偶得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当然,剧中还附赠了多首李白、高适、苏涣、严武的诗,俨然就是一场“诗词大会”,这部剧很适合带孩子去看,简直就是一堂生动的大语文课。
将近三小时的时长,绝对比许多教学机构的名师讲的好。
这次演出一直持续至8月25日,无论你想不想重温当年背过的那些诗,都可以去看看杜甫的“朋友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