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陆副行长有过两次主动选择。第一次是面试进入某银行后,当时领导问他,愿意选择在A支行,还是B支行?陆副行长选择待在A支行,他的理由很简单,A支行离家近。
过了没几年,A支行已不存在,但B支行则成为最具典型意义的支行。陆副行长说,如果当初没有在A支行,就不会有他在银行这16年稳定的职业生活。
第二次选择发生在2007、2008年,当时陆副行长有机会去银行零售部门做负责人,但他最后选择了运营部门。他说,在银行这么多年,会对选择做出风险把控,但那时的他没有考虑的是业务自身的发展空间。现在运营部门开始业务收窄,零售部门则成为银行探索新机会,寻找新增长点的重点部门。
「之前的两次变动,什么都想周到了,但唯独没有对大趋势做出判断。」
陆副行长说,幸运的是,之前两次都相对好选,因为都是银行范围内选择,而摆在眼前的第三次选择,则是要离开银行,他无法立马给出判断。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他,是否真的打算要离开银行,他很坚定的说,离开是肯定的,如果说要学新的知识,也都是和原先的金融知识差不多。技术层面不担心,薪酬也不是问题,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过了一周,这位朋友又再次问了陆副行长相同的问题,他的回答是,已经没有想要离开的意思了。
当然,在银行体制内待了近20年的陆副行长,在考虑离开与否时,还需要面对的一个与易卜生笔下的娜拉相似的问题,出走之后会怎样?
易卜生将意识觉醒后的娜拉推出家门,但这个父亲的玩偶、丈夫的玩偶在走出家门之后怎么办呢?这个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小姐,该如何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生存问题。易卜生没有给出回答。
同样,对于陆副行长来说,
离开后的生活也是未知。
但陆副行长的一个朋友说,他太太是自由职业者,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陆副行长,现在银行收入在减少,如果不离开银行,他们家人的生活会达不到之前的生活标准,即使面对生活压力,他现在也不得不动。